背景與目標
1.百年的臺灣糖業,隨著國際糖價起伏多變,歷經多次轉型與蛻變,目前在國內雖僅剩兩座製糖廠與一座煉糖廠,仍秉持企業永續發展與善盡社會責任之核心價值,透過產品加值化、再生能源及水資源再利用等創新製程,以最大限度利用每項資源來創造價值,並減少對環境衝擊的影響,為甘蔗全利用產業創造高附加價值,不僅有助於落實糖業永續發展之目標,同時為下游客戶共創雙贏的價值做出貢獻。
2.由於企業取得原物料的競爭與處理廢棄物的成本不斷增加,以及鍋爐廢氣排放標準加嚴趨勢,本公司期透過產品與製程的重新設計,將糖業製程中資源加值再利用,並達到零汙染、零排放、零廢棄的目標,進而成為糖業循環經濟之標竿企業。
執行情形
1.藉由糖業製程之物質流資源盤點,從現況找出尚未完全被循環利用或利用方式有待改善的資源,從源頭重新設計高效率之新製程與高質化新產品。
2.透過舉辦各種新技術發展趨勢論壇,提供學習國內外專業技術的交流平台,同時讓同仁更深刻了解糖業循環經濟的重要內涵。
3.持續積極開發各種先進新技術,藉以驗證各資源與製程整合之技術可行性,進而建立完整全蔗利用之新模式。
4.108/109年製糖期已在虎尾糖廠建置完成一套高效率糖漿生產設備,提供高品質與客製化的風味糖漿產品,並已試車成功正式生產供貨,有效落實糖業循環高值化利用之目標。
5.利用結餘蔗渣開發作為菇類栽培介質之利用,並評估規劃透過回收系統循環再利用於自有有機堆肥產業,該研發成果入圍中華經濟研究院「2020臺灣循環經濟獎」之創新服務獎項。
未來發展藍圖
1.蒐集國內外生質氣化之可行技術方案,並與台糖未來產業需求聯結(如非壓榨期之能源自足供應),發揮生物質資源優勢之綜效,有效降低產業生產成本。
2.因應氣候變遷及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配合台南官田水雉生態教育園區的生態環境,在周遭70公頃蔗田改以有機方式種植甘蔗,並開發有機生鮮冷鏈甘蔗汁之生產體系,建置高值化之產業鏈。並積極配合農糧署推廣甘蔗產銷履歷制度,將本土甘蔗種植全面依照良好農業規範與循環加值再利用方向發展,並與國內相關中、下游產業及青農結合,共同架構產銷履歷之糖業加值鏈。
預計效益
1.糖品高值化、蔗渣菇類栽培替代介質及蔗渣氣化技術等,不但可增加公司營收,創造附加價值,同時落實資源循環再利用的目標。
2.目前糖廠既有之廢棄物如蔗渣、濾泥、煙灰糖蜜等,透過糖業循環利用和糖業高值化,使糖廠營收增加約1.13億元/年。
3.蔗渣目前7成燃燒作為汽電共生之燃料,產生的電力(約1,000萬度電)可供糖廠製糖期使用,蒸氣回用於製糖過程。
4.甘蔗含有70%水份,製糖過程經蒸發回收,可供糖廠部分用水,製糖期可減少地下水用量約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