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繽紛生活-I See You 台灣糖業博物館


8月號 2014 Aug
繽紛生活-I See You 台灣糖業博物館

文、圖/陳文樹

高雄市橋頭區的台灣糖業博物館
 

高雄市橋頭區的台灣糖業博物館
 

台灣各地和高雄橋頭當地,百餘年來的製糖軌跡

台灣之製糖早在荷蘭人統治的年代便已見開端,只是當時之糖廍應用的設備極為簡陋,工作者往往必須付出極多的勞力,產糖的品質亦遠不及於今日常見的製糖成品。《臺灣通史》二十七卷的「農業志」中,首度出現糖廠的用語,作者連橫將其稱為「臺灣熬糖之廠」,並對其運作狀況有詳盡的描述。而台灣之機械化製糖或現代化製糖,係肇始於日治初期,且在整個的日治時代製糖始終是台灣的重要產業,該時期的糖廠屢是各地方上規模最大的工廠。

俟台灣光復後,將分置於全台各地的多座糖廠整併於台灣糖業公司麾下,並改善設備、擴大產能,生產的各類糖製品不但供應國內需求,且年有大量外銷,為當時亟待發展對外貿易的我國賺取了可觀的外匯。迄1990年代起,則因全球經濟形勢的變遷,國內多數糖廠已不再製糖,並且將留下的廠區移作為文化園區(如麻豆糖廠、佳里糖廠之移轉)或遊憩休閒園區134卷2期103/8/5(如烏樹林糖廠),而本文提及的橋頭糖廠則是經留存並改造為全台灣僅有且屬全球少見的「糖業博物館」。

早在清朝時,橋頭即出現有生產蔗糖的大型糖廍,並且是涵蓋橋頭和周遭之左營、楠梓、岡山等地區產量最多者。多半是在採割甘蔗後,即於蔗田中搭起以竹子、茅草為建材的棚架和相關之器具設備,憑恃人力將蔗桿置入以牛隻拉動的石車俾榨取出甘蔗汁,接著再以大鍋熬成為蔗糖。日本政權據台後,創建於1901年、距今已近113年的歷史,初名為「台灣製糖株式會社-橋仔頭第一工廠」1 的橋頭糖廠,曾經是台灣第一座機械製糖工廠,每日可壓榨1,000公噸之甘蔗,自其營運起便已取代早昔之糖廍,而可大幅增加產糖量,並可將糖產改製為各種的副產品和健康食品,像是以糖蜜添加酵母粉後所製成的「健素糖」。
 

從糖業博物館大門口通往館內的椰林大道

從糖業博物館大門口通往館內的椰林大道

在1940年代的二次世界大戰後期,橋頭糖廠曾大量生產可供作戰鬥機替代燃料的酒精,就近供應予當時停駐於岡山軍事基地內的日本海軍航空部隊。但是在被美軍洞悉此舉後,橋頭糖廠即被美軍列為攻擊的重點目標之一,還曾在1945年的大戰結束前半年,陸續遭到美軍航空部隊的轟炸、掃射,這也正是為何廠區內掘設有多處防空洞,甚至留存有彈藥庫和防空火炮陣地遺跡的原因。而該時全台灣其餘各地的糖廠,亦同樣在戰爭行將落幕前,面臨過此一被美方軍機攻擊的情形。

歷經了國家主權的更迭和所有權的移轉,「橋頭糖廠」曾於台灣光復後數度調整編制和改名,不過大多數員工和民眾仍是通稱為橋頭糖廠,在1950~1990年代曾有輝煌鼎盛的製糖業績,並生產過大量的副產品,亦長期冠有高雄地區規模最大糖廠的榮銜。然而,此座始建於廿世紀初的糖廠,於度過了99個年頭之後,已在1999年停止製糖業務,並由該時的高雄縣政府在
2002年9月,將糖廠原址公告為縣定古蹟(高雄縣市合併為直轄市後,改隸為高雄市的市定古蹟),台糖公司則踵繼其後將橋頭糖廠舊址設立為「糖業博物館」,歸屬為保存文化、創作藝術暨供民眾休閒遊憩之場域,故而原屬生產事業的前橋頭糖廠業已轉型為文化創作暨休閒觀光之產業。

 

橋頭糖廠轉置為糖業博物館的經過

自橋頭糖廠被地方政府公告為縣(市)定古蹟,並設置為台灣糖業博物館後,橋頭糖廠舊址概可分為兩個區域,一為由原製糖工廠行政區所整建成的台灣糖業博物館,另一部分則為藝術創作區。原先之製糖工廠、排氣煙囪、紅磚水塔(位於昔時招待所「白屋」後方)、日式屋舍、庭園院落、倉貯庫房、防空洞,以及由原糖廠員工以金屬材料焊製的裝置藝術創作等設施,現均保持得甚為完好,博物館區內進駐有一群藝術工作者,所陳設的各種別出心裁作品,得與廠區內的景物相映襯,而呈顯出蓬勃的朝氣和抖擻之活力。
 

昔日的運蔗火車頭,今為糖業博物館內的重寶展示物

昔日的運蔗火車頭,今為糖業博物館內的重寶展示物

台灣糖業博物館內的綠地之一,植立有一尊由前糖廠員工打造的金屬藝術創作

台灣糖業博物館內的綠地之一,植立有一尊由前糖廠員工打造的金屬藝術創作

從糖業博物館大門口進入館區,首先會經過一條由高聳椰樹夾峙而成的道路,道路盡頭是一座呈現巴洛克型式兼且洋溢熱帶風味的建築物,乃是模仿荷蘭過去在東南亞殖民地的房舍所建造,亦是日治時期極其有名的精美建築。在糖廠正常運作的九十餘年間,此一精美房舍乃是廠區的行政廳室,惟在成為博物館後則轉變為展覽室,周旁並有「等身觀音銅像」(意指等同常人身高的神像)、「日式建築屋舍群」和「夜間煙囪水劇場」等19處的古蹟和景點,並有一部編號為「353」同時號稱是糖業博物館內「重寶級」展示物的蒸氣火車頭,可令遊客悠然置身其間或佇立於其周旁緬懷各類古蹟的氣韻。

若進入館內各個劃隔的展覽室,仔細觀覽掛置或陳列於壁面、桌枱上,琳瑯滿目的圖片、各具用途的器物和詳盡說明,當可對於台灣自清朝中期迄至於今,共計兩百餘年來,製糖業務不斷進步發展,乃至於當今的橋頭糖廠,為了因應時代轉型、產業變化而減少產糖,並且將部分糖廠區轉置為文化場址,又將部分區域轉型為休閒觀光場域的遞嬗。


洋溢歐式建築風情的前糖廠行政區,現已被列定為之古蹟

洋溢歐式建築風情的前糖廠行政區,現已被列定為之古蹟

館區內可區分為糖業文化主題館、製糖流程館、製糖工廠設備實體展示館以及農場機具展示場,皆有專屬的展示主題。而戶外的遊憩設施則有竹園、鐵道場(含停放的火車頭)、蔗田迷宮、生態大草原、雨豆樹劇場、檜木心靈體驗場、以向日葵植栽形成的「花田」,各具獨樹一幟的景觀。由於廠區內植存有茂密的喬木樹林,故可形成蟲蝶鳥獸(如赤腹松鼠、條紋松鼠和扁鼻蝙蝠)群聚其間,以及食物鏈結十分多元繁複的自然生態特別區。

 

進駐於橋頭糖廠舊廠區內的「糖廠藝術村」

原之橋頭糖廠內除了糖業博物館外,另有一處「橋頭糖廠藝術村」,是台灣推動閒置空間再利用,並有國內、外藝術家進駐以從事創作的保存區,村內布置有千奇百怪、別出心裁的大型創作品,例如用童軍繩結成的蜘蛛網,而在樹林中又忽焉可見、正攀爬於樹幹上的一隻大螞蟻,則是以機車廢棄油箱製作而成...,不僅蘊涵藝術情境、建立起情誼深摯的互動理念,同時亦在國際上展現優越卓著的知名度,得為未來藝術文化村的擴展奠建厚實的根基。而由藝術村所聚衍的文化光芒,則是高雄橋頭地方推展文化創意產業的關鍵因素之一。
 

由昔日辦公室改建的展示區,入口處陳設有公共藝術品

由昔日辦公室改建的展示區,入口處陳設有公共藝術品

昔日的糖廠宿舍,今亦被列定為之古蹟

昔日的糖廠宿舍,今亦被列定為之古蹟
 

另在舊糖廠北區的閒置倉庫,則由曾經入圍美國葛萊美獎、馳名遐邇的「十鼓擊樂團」於2011年10月承租進駐於內,意欲營造出萌興於橋頭地方「十鼓橋糖文創園區」,新穎獨見的特有意象,並且在此孕育出高雄第一齣的文化觀光「定目劇」,得將「十鼓擊樂團」所編製、雄壯威武的鼓樂表演藝術,和橋頭糖廠的百年人文軌跡,以及橋頭的在地風情做成密致的連結。此外,以宋江陣、太祖拳和取自鄰近地帶風俗民情所編撰的劇情,搭配鼓樂的打擊演奏,並以烽火台、大水幕及奇幻水簾做為演出背景而收得的震撼效能,則可呈現豐沛充實的文史意涵。由閒置倉庫、空出地點所轉化而成的「專屬劇場」或其他類別之展示場,在台灣各地雖已不乏得見,像是鐵路局轄下便有不少的火車站,將停用的倉庫租借予文化藝術團體作為創作基地,但出現有各界咸同讚譽的樂團,同時以定目劇型態推出鼓樂表演,則是足以散發擊鼓活力和橋頭地域景象的傑出展演。

假日時段,博物館區尚會推出得讓遊客乘坐的觀光用「五分仔車」(又稱小火車),起站在高雄捷運紅線「橋頭糖廠站」2 3號出口旁的月台,往返梭行於糖業博物館和在其南向約2.8公里處,由甘蔗田改闢劃設、佔地約15.2公頃的「高雄花卉農園中心」,單程行車時間約11~12分鐘,中途會穿過一片以鳳梨為主栽農作的田園。斯座農園中心是以攸關農業經營的花卉園藝生產和行銷為主,兼可推展戶外教學和讓民眾休旅遊娛之綜合性休閒農場,內部設置有一座花木扶疏、花兒千嬌百媚的「花卉館」,得與糖業博物館共相搭配,成為國人、尤其是高雄市民從事休旅活動的絕佳地點。若有團體機構預約造訪或集體搭乘小火車,館方還會安排志工人員為其解說糖廠區今昔的演變經過,得令遊客感受到一段極具深度意涵、回味無窮的遊憩樂趣。

 

註腳

  1. 之後,又有橋仔頭第二糖廠和旗尾糖廠陸續在「高雄州」地區設立,惟設立於1908年的橋仔頭第二糖廠其實卻是在相隔十餘公里遠處,即現今距離小港機場不遠地帶、位於高雄臨海工業區內的「」。小港糖廠又泛稱為「後壁林糖廠」,在製糖務興盛的年代,每日可壓榨的甘蔗量亦為1,000公噸左右。橋頭糖廠與小港糖廠曾於1966年7月合併,更名為高雄總廠;1983年起,小港糖廠區停止以甘蔗壓榨、製糖的業務後,轉變為從事副產品加工之廠區;2004年,小港廠區成為砂糖事業部小港廠,生產各類精製糖品和沙拉油等食用油,以及禽畜食用飼料。
  2. 高雄捷運紅線「橋頭糖廠站」的站體建築,是援採糖廠內舊昔建築物的形貌,以紅磚、灰瓦為其用色基調,並飾以彩繪玻璃。

編輯室報告

封面故事-來!來!攏來搭五分車!

業務特寫

專題報導

專欄

繽紛生活

  • 買東西
  • 找據點
  • 會員區
  • 住台糖
  • fb分享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