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繽紛生活-錢途在現—景氣回升 經濟成長率上修


9月號 2014 Sep
繽紛生活-錢途在現—景氣回升 經濟成長率上修

文/徐元直 

正當全球景氣近期受地緣政治風險升高影響,各預測機構紛紛下修全球經濟成長,主計總處終於上修今年經濟成長率,由5月預估值2.98%大幅上修至3.41%,不僅穩穩保3,更一舉超越3.2%的國建目標,創近3年新高。 

主計長石素梅8月15日下午召開第3季國民所得統計評審會,主計總處更新第1季、第2季經濟成長率分別為3.24%、3.74%,並上修第3季、第4季經濟成長率至3.62%以及3.08%。另外,因食物類價格走高,主計總處上修今年消費者物價指數0.11個百分點至1.64%。 

主計總處表示,第2季來台旅客大增3成,三角貿易淨收入成長7.7%,加上股市價量齊揚的財富效果,帶動民間消費,使得第2季的經濟成長達到3.74%,比5月預測高出近1個百分點。 

全球景氣近期受地緣政治風險升高,為何台灣反而上修經濟成長率?主計總處官員解釋,環球透視7月預測今年全球經濟成長2.8%,確實比兩個月前下修0.2個百分點,但台灣半導體製程領先各國,隨著iPhone6將在下月上市,加上個人電腦、筆記型電腦的換機潮,都將帶動台灣半導體等相關零組件的商機,這是調高下半年經濟成長的重要原因。 

綜合統計處長蔡鴻坤說,半導體占我出口約2成,只要台灣技術持續領先,不論國際上品牌如何消長,對台灣的影響應該不大,因為這些品牌大廠最後總要下單到有生產能力的地方;主計總處官員並說,iPhone6在台灣的供應商已由之前iPhone5的23家,增至目前28家。 

今年下半年內外需表現將同步加溫,蔡鴻坤表示,此次預測將下半年實質GDP(國內生產毛額)金額上修了260億元,其中,來自出口和內需的貢獻各一半。 

內需成長最主要的動力來自於民間投資成長。蔡鴻坤指出,近年來海外生產要素成本攀升,在成本考量之下,已有些廠商選擇擴大在台投資,減緩外移腳步,有助於挹注下半年國內內需動能。 

外需方面,主計總處將今年海關出口成長率由3.10%上修至3.21%,另受惠於陸客自由行試點城市增加,及日、韓來台旅客持續成長,主計總處也上修今年商品與服務輸出成長率至4.53%(原預測4.08%),創近4年新高。 

這次高雄氣爆是否會衝擊今年經濟表現?主計總處官員表示,氣爆災區附近房舍受損、商業活動停頓確實會影響經濟,但由於未來也會帶動重建的投資,正負相抵,影響應該是有限的。 

在物價方面的走勢,亦備受關注。7月份消費者物價總指數(CPI),較上年同月漲1.75%,其中食物類漲4.27%:主因蛋類、肉類、水果及水產品分別漲18.90%、12.51%、10.09%及7.32%;另調理食品及外食費亦分別漲4.98%及4.24%;惟蔬菜價跌1.47%,抵銷部分漲幅。 

行政院穩定物價小組關注的17項重要民生物資前7月平均、單月年增率分別為5.18%、6.11%,生活物價走高,成為行政院調漲基本工資的主要理由。 

主計總處預估,近期國際油價高檔震盪,設定103年OPEC油價每桶105美元(較5月上修1美元),104年每桶102美元。主計總處認為,國際農工原料價格走勢相對平穩,預測103年躉售物價指數(WPI)上漲0.84%(較5月下修0.09個百分點),104年則下跌0.54%。 

CPI方面,受年初以來食物類價格走高影響,預測103年CPI上漲1.64%,較5月上修0.11個百分點,104年預估上漲1.46%。 

主計總處大幅上修今年經濟成長率至3.41%,一舉超越國內各機構預測值,台灣經濟研究院景氣預測中心主任孫明德認為,這上修幅度符合預期,並不令人意外,且預期下半年經濟成長表現應能比主計總處預估的更好,「高點應該會落在第3季」。 

孫明德認為,主計總處對於今年第3季的看法還是略嫌保守,第3季表現應能夠超越第2季。主計總處初估第2季經濟成長率為3.74%,較先前預估值高出0.95個百分點,對於第3季、第4季的預估值則分別為3.62%、3.08%,反而沒有第2季高。 

在內需穩定、出口升溫的帶動下,邁入下半年台灣經濟將愈走愈穩,今年經濟成長率保三,應不成問題。惟需注意,美國聯準會若提早於今年升息,國際資金大舉波動,台灣就可能受到波及。 

下半年仍須注意聯準會可能提早升息所帶來的風險。中經院經濟展望中心主任劉孟俊指出,10月是美國升息與否的關鍵時刻,若美國經濟明確好轉,加上歐洲擴大量化寬鬆,年底前可能就會提早升息。 

一旦升息將造成全球資金大舉波動,新興市場股匯市可能重蹈去年重摔的覆轍,全球金融不穩,台灣也難置身其外。除此之外,國際匯率波動,對台灣的出口也是不利因素,畢竟台灣有六成以上出口都是外銷到中國大陸等新興市場。 

除了景氣回升,另一個消息是所得分配不均也有改善。行政院主計總處日前發布102年家庭收支調查,五等分位家庭可支配所得差距縮小至6.08倍,呈連續四年下滑,主計長石素梅表示:「我國所得分配走勢已呈正向發展。」 

主計總處將所訪查的樣本戶依所得高低排序進行比較,結果發現去(102)年最高20%家庭的每戶可支配所得為188.3萬元,最低20%家庭的每戶所得為30.9萬元,兩者相除的差距為6.08倍,較前一年的6.13倍縮小,同時也是連續四年下滑。 

我國這份五等分位所差距於民國80年時僅4.97倍,至90年升至6.39倍,此後十餘年除96年皆逾6.0倍,主計總處表示,這項統計經政府社福、租稅政策之後的差距,在政府重分配之前的原始所得分配,其差距更高,以102年而言,仍達7.53倍。 

石素梅表示,政府藉由社福補助及賦稅工具,讓台灣的家庭所得差距逐年下降,這是一個正向發展,政府將會持續努力,希望讓所得差距在未來能繼續縮小。 

主計總處也表示,若把政府實物給付(如復康巴士、老人乘車補貼、身障者托育養護費用補助等)納入估算,將使五等分位家庭所得差距由6.08倍再縮小至5.67倍。 

目前國內景氣漸入佳境,失業率情況改善,所得分配亦朝公平合理方向前進,再加上行政院強力主導基本工資調升,希望雇主為員工加薪;今年,民眾或可過得較輕鬆。

編輯室報告

封面故事-台糖好物還魂單

業務特寫

專題報導

專欄

繽紛生活

  • 買東西
  • 找據點
  • 會員區
  • 住台糖
  • fb分享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