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封面故事-畜產3.0!東海豐園區新創落成-改變 築夢實踐


10月號 2019 Oct
封面故事-畜產3.0!東海豐園區新創落成-改變 築夢實踐
作者/再生能源小組 陳大志
東海豐農業循環園區為台糖第一座「以終為始」規劃設計的養豬場,為何說是「以終為始」呢?我國養豬產業不同於歐美國家養豬場須受法令限制,以所擁有之土地面積核准可飼養數量(必須要有足夠供施豬糞尿肥的農地),管理人員也必須受過相當程度農場管理的教育訓練,方取得管理養豬場之資格。我國畜牧法限制飼養數量的方式,則以畜舍建築面積計算飼養數量,豬糞尿也就是廢棄物的處理則可選擇自行再利用及委託處理,然而多數養豬業者為求「飼養頭數」極大化,將所擁用的土地面積皆用於蓋豬舍,廢棄物處理則相對不受重視,而選擇委託處理。在環保法令愈趨嚴格的今天,多數廢棄物處理場在承受不了壓力下,減少處理量能甚至選擇關閉。然而養豬場廢棄物非但不是理應自行負責處理,反變成政府單位燙手且棘手問題的荒謬現象。
 
臺灣為嚴重缺乏天然資源的國家,因此使用的每一項資源(如能源、水、糧食等),都必須發揮它的最大效益,最佳的情況就是循環利用生生不息。而以「循環經濟」為基礎規劃設計,東海豐有五大亮點:一、符合「動物福利」之養豬環境;年產32,000頭養豬園區自動化智慧管理。二、密閉負壓水簾高床設施,結合刮糞與除臭設備,養豬用水可節省80%以上。三、以「共消化」厭氧發酵設備,協助地方處理豬糞尿與農業廢棄物,提升沼氣發電效益,預估每年發電量230萬度以上;豬舍屋頂架設太陽能發電每年150萬度以上,換算每年減碳效益2,000公噸。四、沼渣製成有機質肥料與沼液處理成為再生水於園區內外使用,落實農業循環經濟。五、園區作為「環境教育」場所,配合政府推廣新農業、綠能科技與循環經濟。
 
「我養豬,豬養我」為早期大部分養豬人在教導並鼓勵下一代的從事養豬事業的口頭禪,指「養豬」可以帶來「富裕」;但是,除了「富裕」以外,確實也造成環境許多「負擔」,此不應是給社會大眾承受。因此東海豐期許在「永續經營」的前提下,為我國畜牧業發揮六大「E」處,除了成就基本的經濟(Economy)及就業(Employment)外,在生態(Ecology)、環境(Environment)、能源(Energy)及教育(Education)上也都可以兼顧,改變養豬的刻板印象,讓投入養豬事業的青年們也可以在國際畜牧產業的舞台上發光發亮。

東海豐傳統養豬場已蛻變成為農業循環園區
東海豐傳統養豬場已蛻變成為農業循環園區

編輯室報告

封面故事-畜產3.0!東海豐園區新創落成

專題報導

糖情outlook

專欄

業務特寫

資訊補給站

繽紛生活

  • 買東西
  • 找據點
  • 會員區
  • 住台糖
  • fb分享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