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專欄-公共論糖—文化資產保存、管理與詮釋


6月號 2020 Jun
專欄-公共論糖—文化資產保存、管理與詮釋
市定古蹟臺灣糖業試驗所簡介

文圖/謝佳勳 
 
在臺灣產業歷史發展脈絡中,糖業一直占有相當重要篇幅,論及移民、貿易、墾發、水力開發、農業發展、工業演進等,皆有著糖業的影像附隨,而近代糖業最耀眼的莫過於糖業研究的建立及發展。十七世紀荷據時期起,已有文獻紀載在臺生產與輸出蔗糖相關紀錄。明鄭至清朝,臺灣西南部四處可見臨時搭設的製糖設施「糖廍」。日治初期,臺灣總督府為發展現代化蔗糖產業,成立專職單位輔導管理、從夏威夷等地引進優良甘蔗品種,而糖業之父「新渡戶稻造」訂定糖業獎勵規則、鼓勵日本財團在臺設置改良及新式糖廠,開啟砂糖外銷的黃金時代。
 
考量糖業快速發展及發展遠景,總督府於1932年在臺南竹篙厝成立糖業試驗所(今台糖公司總管理處現址),以科學方法提升糖業產能。1933年糖業試驗所籌建完成,日人「岡出幸生」為首任所長,同年11月25日舉行「開所式」,成為日本在臺時期最重要的糖業研究機構。自創建初始,糖業試驗所下轄育種、耕種、製糖化學、農藝化學、病理及昆蟲等六科及庶務、農場二課,並於1933至1939年間增建宿舍、倉庫、作業室、實驗室、製糖工場等,研究場域及設備乃日趨周全。
 
1945年國民政府接收臺灣,將其更名「臺灣省糖業試驗所」,因房舍設備經轟炸損毀嚴重,至1946年下半年才恢復運作。1948年與「甘蔗研究所」合併改稱「臺灣糖業試驗所」,糖業乃成為臺灣賺取外匯、支撐經濟發展的重要產業。後來,隨著工業化發展,人口紛紛從農村遷移至都市,全球化後開放進口砂糖造成本土糖價低迷等因素,全臺數十所糖廠於二、三十年間一一停閉,糖業研究需求從此時開始大幅萎縮。
 
隨著文資保存風氣日趨普及,具有遠見的前輩們於1980年率先成立「糖業博物館」,蒐集並保存珍貴的文史資料、研究器材及農機具等,至今於總管理處糖業文物館仍可以親眼看到,都要多虧了前輩們不遺餘力的辛勞。2003年,因1933年建立的「臺灣糖業試驗所」保存狀況良好、建築風貌與構造材料具有時代意義,其北棟本館、中棟原「育種農藝化學廳舍」與南棟原「昆蟲病理製糖廳舍」等三棟主要建物,經臺南市政府公告為市定古蹟。
 
回溯歷史,糖業試驗所(今台糖公司研究所)自日治時期以來,一直擁有最專業之農業與製糖專才,致力於各項糖業試驗、甘蔗品種、病蟲害與土壤肥力改良,所內保存下來的實驗設備及文物史料等,主要受到當時政策發展方向與組織編制業務等影響,發展出如蔗田灌溉、氣象觀測設備、與砂糖有關之物料檢定及病蟲害防治…等多方位擘劃,也成為了當今彌足珍貴的文化性資產。研究所統整數十年文資保存經驗,分享作法如下闡述:
 

1、盤點、保存及登錄:


本所現有文化資產為市定古蹟臺灣糖業試驗所,而歷年來蒐集之文化性資產相當大量,其中包含文獻資料、文物機具、自然景觀等。保存登錄的作法則因類型而異:

(1)幻燈片、底片、膠卷:盤點清查資料,依時間軸登錄造冊後,委託廠商除塵清潔、重點修復後即進行掃描、建檔及資料詮釋。完成後以無酸紙(盒)保存並放置於恆溫恆濕室,以書面目錄或複製品提供閱覽參考,並輔以數位檔作為資料流通方式,降低因直接碰觸原件造成損壞或遺失風險。
 
(2)文物典藏:盤點清查現有文物,依時間軸、類別登錄,藉由基本除塵、清潔,維持文物原有樣貌後,利用現有空間分區實體展示。
 
(3)口述歷史:每年定期安排數名退休耆老訪談錄影,透過逐字稿忠實記錄從業人員服務多年的產業回憶,並透過授權,提高未來資料的可利用性。
 

2、管理維護:


(1)硬體面:本所恆溫恆濕典藏庫房為密閉不透光空間,阻隔高溫、潮濕及光線所有可能帶來的損害。室內放置滅火器,行門禁管制並專人定期檢查、降低文物受損風險。
 
(2)軟體面:每半年定期盤點文化性資產(包含文獻資料、建築與土木設施、文物機具、自然景觀等)及每年不定期抽盤,詳實記錄文物所在地點,確保狀態良好、數量一致。
 

3、詮釋再利用及教育訓練:


(1)再利用:本所持續將珍稀的糖業文史資料轉檔為數位化資料,以開放態度與公司內外單位(包括:高雄分公司、虎尾糖廠、台北科技大學、台糖長榮酒店、國家檔案局、高雄科工館、淡水真理大學等)互助合作,包含授權影像圖檔、借展文物及進行學術演講等,全方位分享糖業歷史脈絡,期能讓糖產業文化廣為流傳。
 
(2)教育訓練:文化部文資局及臺南市文資處每年積極辦理許多專業文資課程,邀請專家學者深度授課。受訓過程中,文資同仁們得以與各公家、私人機關的承辦同仁們切磋學習、腦力激盪,共同創造出臺灣文化產業的嶄新格局。 
 
本所持續梳理現有圖庫及文史資料,委託專家學者進行詳實的調查研究 並將資料整理成冊,透過電子化建檔詮釋及圖錄出版方式,讓老物創生成就新價值,演繹過往豐富繁華歲月,保存文化資產的價值與脈絡。我們深信建立正確觀念,不遺餘力的保存、管理、維護糖產業資產,讓數百年的糖業歷史得以經驗傳承,讓糖業文化能因歷史而留存、因大家共同守護而得以延續,讓後代子孫藉由耆老前輩們篳路藍縷生活記憶及智慧結晶,傳承產業文化資產,共同探尋屬於台糖人的歷史脈絡。
 

編輯室報告

封面故事—翻閱良冊,探索書院

業務特寫

糖情Outlook

專題報導

專欄

資訊補給站

繽紛生活

  • 買東西
  • 找據點
  • 會員區
  • 住台糖
  • fb分享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