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專題報導-沙漠裡開出了一棵樹:臺南圖書館新總館巡禮


4月號 2021 Apr
專題報導-沙漠裡開出了一棵樹:臺南圖書館新總館巡禮

王振愷

近年來隨著臺南市中心逐漸擴張,也因為時代變遷永康砲校遷移,一大片留下來的腹地成為新都心的重劃區。在同個背景下,位在臺南公園北邊一隅的臺南市立圖書館總館,舊館舍早已負荷不了幾十年來累績的巨大藏書量、市民對於圖書館的需求也已經改變,加上2015年新北與高雄市立圖書館新總館相繼開幕,同屬六都的臺南新總館改建計畫成為當務之急,永康的各種條件自然成為新總館的首選之地!

臺南市圖書館小史

臺灣最早的公共圖書館是1914年成立的「臺灣總督府圖書館」,現為位在中和的國立臺灣圖書館。臺南市立圖書館前身「財團臺南公館附屬圖書館」為臺灣歷史第二悠久的圖書館,1919年(大正8年)成立。1923年由辜顯榮捐款成立新館舍,原址就是今天公園路上的遠東百貨,並將此館納入臺南州臺南市役所轄下管理,成為市立圖書館。

戰後,1975年圖書館搬遷至臺南公園的北邊一隅,然而經歷了數十年,舊館舍負荷不了藏書量。2013年起,臺南市政府內部從舊總館擴建計劃,朝向興建新總館建設作為目標,並於隔年開始推動計畫,當時就看準永康砲校遷移後預留的一大塊腹地。

新總館建築體由臺灣MAYU Architects 與荷蘭Mecanoo Architecture 聯手設計,外觀像是一棵大榕樹,由內向外擴展。這個設計靈感源自當初建築團隊來到臺南市前置田調時,觀察到市區內有很多廟宇,廟埕前多會有一棵榕樹,大樹下自然成為大人社交或小孩嬉戲的場域。這樣的概念也能使建築下方創造出許多像是騎樓的半通透空間,不僅提供市民休閒活動,也是良好的遮蔭設計,能避免陽光直射館內,建築上方更結合臺南古代地圖,當光線照拂就能清晰看見歷史的軌跡。

創客、美食與藝文的頓號空間

臺南新總圖內打破過去對於大眾對於圖書館的想像,除了降低館藏書量,讓更多空間還於讀者使用,提供交流、休閒、發呆、工作、學業……的多功能空間。全臺首創不同的創客空間,提供縫紉機、熱軟印機、皮雕、攝影等設備,鼓舞自造風潮,也設計了展覽、小劇場、講堂會議廳等藝文空間,還特別邀請臺南著名的獨立書店——烏邦圖書店進駐,透過咖啡廳、風格選書、具特色藝文活動辦理,加乘出特有的閱讀文化。

新總館也從臺南在地文化出發,走到四樓,就從臺南歷史文化出發,透過數位展示方式介紹臺南各領域具有貢獻的前輩,以名人個人史連結臺南地方史打造出「臺南名人堂」;再向前走,則有聯合文學雜誌策劃,以近期他們製作臺南老字號雜誌《鹽分地帶文學雜誌》的經驗,將過去臺南市文化局累積的地方叢書作為引介,構築成一座「文學森林」。

未來也以臺南作為「美食之都」作為號召,特別設置烹飪教室,後續將規劃製作美食、認識在地食材等飲食文化相關課程給市民。臺南市立圖書館新總館定位是個「蘊含臺南文化、貼近臺南市民的全方位生活空間」,這些不同屬性的角落稱之為「頓號空間」。

在圖書館裡看展覽

建築師在置放不同屬性的空間盒子時,設計了相當多型態的展示空間,除了有胡氏藝術承包的公共藝術案,當中有三件作品展示,其中最具亮點就是大廳處書頁翻飛,由英國藝術家Paul Cocksedge設計作品《陣風(Gust of Wind)》,另外還有兩位臺灣藝術家——蔡潔莘充滿童趣的動物雕塑、徐瑞憲充滿詩意的時間裝置。

在一樓、三樓都獨立出展示間,裡頭有故宮與圖書館合作的「藝起冒險:一場始於十七世紀的數位旅程」,內含《傳說秘寶》、《乘風破浪》、《冒險地圖》三項展覽計畫;二樓、頂樓畫廊與討論間則有臺南在地的當代藝術家,如梁任宏、林書楷、舒媞等人的作品展示,分別以裝飾和展覽方式呈現。

這些對於歷史與文化在軟體上的累積,絕非一蹴可幾,這也完全考驗市政府各局處團隊的協調能力,這些軟硬體高度密合的呈現,非常值得給予臺南市高度肯定。新圖書館未來更可以成為國際與在地藝術家、內容策展與當代藝術碰撞與交融的大平台,圖書館也成為當代藝術拓展疆域的重要場域。

過去舊總圖座落在綠意盎然的臺南公園中,前方有棵大榕樹,現在新總圖建由臺灣MAYU Architects 與荷蘭Mecanoo Architecture 聯手設計,也以榕樹作為建築設計的發想。曾經,臺南永康被視為文化沙漠,現在沙漠裡將開出一棵棵文化的樹,期望未來成為一座滿是知識的森林。

Paul Cocksedge  - 陣風(Gust of Wind)

編輯室報告

封面故事-甜蜜事典‧台糖75鉅獻

專題報導

糖情Outlook

業務特寫

資訊補給站

專欄

繽紛生活

  • 買東西
  • 找據點
  • 會員區
  • 住台糖
  • fb分享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