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封面故事-動物森友在台糖-


1月號 2022 Jan
封面故事-動物森友在台糖-

文/尖山埤環境學習中心 謝雅婷、圖/薛舒尹

夜間猛禽-領角鴞

夜間猛禽-領角鴞

保育等級:珍貴稀有

棲地:平地、中低海拔森林。

觀察季:在尖山埤一年四季可聽聲音,繁殖期37月。

棲息:留鳥。

食性:哺乳類、小型鳥類、爬蟲類、昆蟲為食

特徵:中小型貓頭鷹,體長約1925公分,眼睛為橙紅色,體灰褐色,有一對豎立如耳朵的角羽。夜行性,不容易觀察到牠們的飛行姿態,飛行時持續振翅,飛行時無聲,路徑為直線。白天停棲於樹葉繁密的樹叢內休息,入夜後才出來活動,夜間樹林間可聽到牠的單聲鳴叫「悟-悟-悟」,冬季則較少鳴叫

109年至110年尖山埤江南渡假村連續兩年與荒野保護協會專家合作,進行動物巢箱的生態觀察,發現領角鴞育雛的珍貴觀察紀錄,如下網址。

  • 109年尖山埤動物巢箱生態紀錄: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6oEVoPAw5zM
  • 110年尖山埤動物巢箱生態紀錄:
    h
    ttps://www.youtube.com/watch?v=kYowGHx9rBQ


夜空飛鼠-大赤鼯鼠

夜空飛鼠-大赤鼯鼠

棲地:分布於全島海拔1002600公尺的森林中,是灣分布最廣的鼯鼠,以闊葉林及混生林為主,多於樹上活動。

觀察季:在尖山埤四季可觀察到且有穩定的族群數量。

食性:夜行性的雜食動物,以嫩葉、果實為食物。

特徵:灣特有亞種。白天在樹洞中休息,於傍晚過後才開始外出活動、覓食,頭及軀幹長約4650公分,尾部約與頭軀幹長度一樣,全身長滿紅褐色夾雜黑色的柔軟細毛,頭部以黑色毛為主,腹部淡黃褐色。最大的特徵便是位於體側的飛行皮膜(翼膜),從前肢手腕延伸至後肢之髁關節處;為一種特化的構造,便於在森林之間滑翔,因此又被稱作「飛鼠」。

萌萌現身-食蟹獴

萌萌現身-食蟹獴

保育等級:珍貴稀有

棲地:低海拔至中海拔山區森林之溪流附近。

觀察季:於尖山埤3、5、6月有員工發現紀錄

食性:因喜食螃蟹而得名,亦會捕食魚類、鳥類、鼠類、蛙類等。

特徵:食蟹獴體長約3647公分,尾長約1628公分,其頭部細長、吻端突出、體型修長具流線型且略為膨大,四肢細短為暗褐色,各具5趾,趾間略有呈現新月形的蹼。全身體毛與尾毛均長,毛質膨鬆而堅硬,大致呈土灰色且末端稍白,嘴角至臉頰有一道明顯的白色鬃毛。又因外形像披著一件簑衣,故俗稱棕簑貓。清晨或傍晚為其出沒活動的高峰時段,平時棲息於溪流附近之森林中,以岩洞或自掘之洞穴為居所,善於游泳與潛水,是現存唯一仰賴溪流生活的食肉目動物。有食蟹獴棲息與活動的溪流區域,代表該區環境污染程度低、開發建設較少,目前已列為珍貴稀有之野生動物。是溪流生態指標的淺山動物。


森林霸主-獨角仙

棲地:低、中海拔山區,在台灣平地或山區皆可發現。

觀察季:尖山埤成蟲出現時間:5月底至7月初(幼蟲時期於土壤裡)。

食性:幼蟲以腐質土與腐爛的木頭、樹葉為食,成蟲則主要是吸取樹木和水果的汁液。

特徵:完全變態的昆蟲,一生中要經過卵-幼蟲-蛹-成蟲四個階段,成蟲交尾產卵於落葉堆的腐植土中經2星期孵化為幼蟲,經過10個月化蛹,再羽化為成蟲。幼蟲時期外型看起來白白胖胖的,又稱「雞母蟲」;成蟲體色呈現紅褐到黑褐色,全身幾乎都是堅硬的革質,因雄性獨角仙的頭部有一支巨大的角,故稱「獨角仙」。


星螢點點-臺灣窗螢

星螢點點-臺灣窗螢

棲地:分布在低海拔山區與平原,農田、開闊雜草等無汙染環境。

觀察季:尖山埤成蟲出現時間:310月。發現地點:尖山埤發八字湖螢火蟲棲地、大壩草地等。

特徵:卵(約25天)、幼蟲(約90天)、蛹(約7天)、成蟲(約10天),完成一個世代平均約130天。幼蟲為陸棲型,以蝸牛為食,棲地偏好開闊型草地。成蟲型態:雄蟲頭部及前胸背板橙黃色,鞘翅黑色,內、外緣具橙黃色邊紋,發光器2節,發黃綠色光。雌蟲鞘翅退化縮小,不具飛行能力,發光器4個點狀(左右各2個)。


林間節奏-莫氏樹蛙

林間節奏-莫氏樹蛙

棲地:普遍分布於全島中低海拔的山區,是台灣特有種。小型的綠色樹蛙,平常住在樹林裡,繁殖期時才到水邊活動。

食性:昆蟲。

觀察季:尖山埤秋冬及初春常見。

特徵:有些個體的背部還帶有一些小白點,腹面及側面散有一些黑斑點,這是牠們的老人斑,年紀越大,斑點越多。大腿內側呈鮮豔的橘紅色或淡橘色,好像穿一條紅內褲這是一種保護色,逃跑的時候兩腿一伸,露出紅內褲來讓敵人嚇一跳。

編輯室報告

封面故事-動物森友在台糖

專欄

糖情outlook

業務特寫

專題報導

資訊補給站

繽紛生活

  • 買東西
  • 找據點
  • 會員區
  • 住台糖
  • fb分享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