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鳳小二
清晨,府城的天空泛著溫潤的晨光,當人們還在夢鄉尚未甦醒,臺南孔廟旁有間早餐店已開始忙碌,豆漿香、炸油條聲、饅頭與包子味,交織出屬於府城的古早味。
傳統老味道.滿足一張張嘴
龍鳳早點(孔廟店)位於南門路孔廟旁,門外沒有華麗裝修、幾張簡單桌椅,卻收服絡繹不絕的饕客。每天早晨,老闆熟練地翻動鐵板上的蛋餅,金黃軟酥的外皮散發蛋香,讓人光是看著,就忍不住食指大動。許多老顧客喜歡這裡的白饅頭,配上酥脆油條、荷包蛋,再來顆肉包、菜包或豆沙包等,一頓簡單卻充滿能量的開始。
熬過苦日子.雙手揉出新人生
龍鳳早點的創始人,有個特別的姓一「哀」(簡稱哀爸、哀媽),夫妻倆來自臺南左鎮山區,在民國50 年初,臺灣的經濟尚未起飛,務農難以維生,哀媽決定另謀它路,與哀爸下山投靠在市區開早餐店的妹妹。哀媽的妹夫是榮民,擁有一手精湛的手藝,早餐店經營得有聲有色。每當哀媽想起那段當學徒的日子,除了辛苦還是辛苦,吃喝拉撒全在店裡,生活只有幾張板凳、木桌、一條老狗相伴,而且365天都不休息,只懂一點一滴揉著麵團,過上簡單的日子。嘗試開店面.家人齊心來打拼後來孩子出生後,哀媽的妹妹支持他們自立門戶,於是夫妻倆在孔廟旁找到一處店面,一賣就是幾十年的光陰。一開始他們沒錢開實體店面,哀爸每天清晨踩著單車沿路叫賣,用包子、饅頭養活一家人。如今老主顧回到店內吃早餐,異口同聲說:「小時候聽到哀爸的聲音,就是早餐時光到了!」,很多客人都是吃哀爸的饅頭長大的,現在大多為人父母,繼續帶著孩子回店光顧。他們始終記得哀爸非常老實,總是刻意避開同行叫賣的人,常常等別人「賺」飽後才騎車回來做自己的生意,深怕搶了別人的飯碗。
觀光客湧入.店裡有了新氣象
後來存了點錢後,龍鳳早點才正式開起店面。雖然一直以來生意相當穩定,不過哀媽表示也曾遇到低潮期,當時臺灣便利商店也開賣早餐,許多學子改吃麵包、奶茶果腹,漸漸店內只剩下老客人光顧。不過堅強的哀爸、哀媽並沒有被打倒,依舊默默用雙手揉著麵糰,以實在的精神服務客人。歲月更迭,社群媒體的興起讓龍鳳早點有了新氣象,許多觀光客湧入店內打卡,讓哀爸、哀媽受寵若驚,這群從各地來的年輕人,非常喜愛龍鳳早點的老店氛圍,他們更厭倦便利商店的麵包,唯有這種傳統的銅板美食,才讓人感到驚艷。
清晨的開始,又是龍鳳早點的一天,它仍然靜靜守候在南門路的一隅,它不追求流行,也不刻意營造話題,只是用最單純的方式,端出一份早餐,溫暖每個走進店裡的客人,陪伴著一代又一代臺南人迎接新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