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首頁 > 活動資訊 > 促銷廣告

促銷廣告

糖的大無限-適量吃糖 揮別3大健康問題

2023-03-10
糖是美味又充滿吸引力的食物,糖除了是不可或缺的必需品也是身體能量的重要來源。飢餓時攝取甜食可瞬間提高血糖補充細胞能量;忙碌時攝取甜食,緊繃的腦袋就像洩壓般稍作舒緩;有壓力時攝取甜食,舌尖甜味的感受可讓壓力暫時被忘卻。這些舌尖的美味、體力的補充與腦中愉悅飄飄然的感受不是幻想,而是貨真價實的生理功能!

糖攝取過量 誘發肥胖、糖化與糖癮

糖進入人體後是怎麼運作的呢?蔗糖至體內可於腸道經酵素分解成葡萄糖與果糖,葡萄糖經過糖解作用後,進入粒線體中產生身體細胞所需的能量;果糖則於肝臟中代謝,由肝細胞獨有的酵素經過一連串的反應進入糖解途徑,進而產生能量。

糖在人體內的貢獻有這麼簡單而美好嗎?糖類若攝入過多會轉換成脂肪儲存於體內導致「肥胖」,長時間會造成許多代謝疾病,其中果糖僅能於肝臟中代謝,過量的果糖儲存於肝臟會造成非酒精性脂肪肝、高三酸甘油脂血症、痛風、肥胖與糖尿病。

此外糖會與人體內的蛋白質結合,此一過程稱之為「糖化」,然後形成不可逆的糖化終產物,並沉澱於體內。若組織器官有膠原蛋白糖化後(AGEs)的沉澱就會造成疾病,以皮膚為例,糖化後的膠原蛋白不易被降解,導致新的膠原蛋白不被合成,皮膚累積大量AGEs,老化現象將逐步加速。其他器官也是如此,過度「糖化」會導致各種老化的疾病,如心血管疾病、骨質疏鬆與老人癡呆症等。

值得注意的是,過量的糖會讓人們愛不釋手,甚至染上「糖癮」,形成惡性循環。根據研究,形成糖癮的主要兩大機制分別為,糖類攝取刺激腦部分泌多巴胺的神經傳導,以及胰臟分泌胰島素的消化反應。

多巴胺是一種由大腦皮層分泌且會使人感覺愉悅的物質,也因此食入糖後有愉悅飄飄然的滿足感。當多巴胺濃度降低,人體感官需求會想藉著增加攝取量促進多巴胺分泌以達滿足感。近期對於糖癮有兩派說法,一派認為糖本身引起多巴胺分泌,有類似藥物成癮的反應,導致人沒吃糖會有渴望、不安與疲倦頭痛等症狀;另一派則提出糖癮非藥物成癮反應,其與性愛、運動都可使腦部分泌神經傳導物質,主張不應將「糖」果斷地歸類於藥物成癮的物質。

倘若在神經傳導物質兩派人馬拉扯中霧裡看花不知如何遵從,由另一消化反應來看,攝取糖會引起胰臟分泌胰島素,大量的糖導致胰島素瞬間提高,此現象使得人體血糖不平衡,進而造成人體欲補充糖的慾望。


這樣吃糖 揮別3大健康問題
適量的糖可提供身體所需能量,但過量攝取會導致疾病與老化。世界衛生組織在2015年公布的飲食指南建議,每天游離糖的攝取量最好減至每天攝取總熱量的10%以下(約50g),若能不超過5%(約25g)就較不易對人體產生不良的影響。

然而每日一杯全糖奶茶已超過一天50g的糖類建議攝取量,所幸目前已有部分飲料以台糖轉化液糖取代果糖,以降低消費者自飲料中攝取到果糖的量。 此外避免攝取高糖與過度燒烤烹煮的食物,即可於飲食上降低體內蛋白質糖化的風險。建議可多攝取富含纖維質的多醣類,例如蔬菜與全穀根莖類,並避免精緻飲食與過度調味,以1湯匙調味番茄醬為例,即含有4g的游離糖,因此平日飲食習慣不可不慎。

營養學者也建議攝取低GI(Glycemic index,升糖指數)食物,可以使血糖緩慢提高穩定體內指數,避免血糖突然驟升。低GI飲食更是糖尿病患者飲食的指南,台糖的果寡糖GI值為葡萄糖的20%,即為糖類中GI值相對較低的糖品。 攝取適量的糖對人體有好無壞,除了健康飲食外,若無法避免想要增加糖類攝取量,也可以運動提高熱量消耗量促進代謝喔!絞盡腦汁撰寫文章後,大腦的疲憊需要些糖來補充能量,但寫完文章的意識不需糖刺激,已經促使分泌神經傳導物產生愉悅感了。

游離糖
游離糖指的是人工添加到食品中的單糖、雙糖及存在於蜂蜜或糖漿中的天然糖。

  • 買東西
  • 找據點
  • 會員區
  • 住台糖
  • fb分享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