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首頁 > 活動資訊 > 公益活動

公益活動

台糖 3 座水庫蔗作灌溉與製糖給水的幕後功臣

2024-05-27
台糖公司的水庫與甘蔗產業扎根於臺灣島嶼的土地上,是臺灣農業發展歷程中的重要一環。從最早期的水利工程建設到現代化的農業產業,台糖公司所擁有鹿寮溪、尖山埤及觀音湖水庫等3座水庫見證了臺灣農業的蓬勃發展與演變歷史。

水庫的建設是早期臺灣蔗糖產業發展的重要基礎之一,早在日治時期各地方蔗糖種植與生產皆由台糖公司之前身(當時稱株式會社)所興辦,甘蔗產業是公司的核心業務,從早期的甘蔗種植到後來的加工製糖,台糖公司在臺灣建立了一個龐大而完整的甘蔗產業鏈。為了解決甘蔗種植所需的水源及製糖工廠的大量用水問題便開始興建水庫。最早為台灣製糖株式會社為了仁武農場蔗作灌溉之需,於大正5年(1916)向民間購地築庫,大正9年(1920)興建完成觀音湖水庫(原名總督埤),接續為鹽水港製糖株式會社(岸內糖廠前身)於昭和11年至13年(1936至1938)間所建造的尖山埤水庫,主要係為了供應新營製糖所(今新營糖廠)的冷卻用水而建,後續更增灌太康農場250公頃的蔗園,緊接著鹿寮溪水庫係為供應南靖糖廠製糖工場冷卻用水及周邊農田灌溉所需,由明治製糖株式會社於昭和12年(1937)開工,昭和14年(1939)完工。

光復後,政府接收日治時期在臺灣資產土地後,這些水庫併同甘蔗產業移由台糖公司接管營運,這些水庫扮演著孕育蔗田及供給糖廠必須用水的幕後功臣,如今,承載著水庫頁面的歷史畫布漸顯得斑駁,隨著製糖產業規模的日益縮減,現今已無供工業用水水需求,僅少量供應下游灌溉用水,且這些水庫不論功能及蓄水量已不能與新建大型水庫比擬,然水利署相關單位也曾評估更新改善這些水庫,以增加區域的供水潛能,惟礙於效益不佳而無疾而終。如今鹿寮溪水庫離蔗後僅供下游白河區馬稠後灌區灌溉用水,尖山埤水庫蓄水已轉型作為觀光遊憩使用,而觀音湖水庫亦少量供灌下游仁武區域農田,其蓄水範圍周邊已由高雄市政府興建環湖步道,朝觀光發展。

台糖公司的水庫與甘蔗產業是臺灣農業發展歷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源古流今,水庫見證了臺灣農業的發展與演變,為臺灣經濟社會的進步做出了重要貢獻。即便現在因社會發展與產業結構改變,水庫已完成他們的階段任務,但歷史翻頁,我們應該繼續珍惜和保護這些獨特資源,畢竟不確定未來是否仍有需要它們重新發光的時刻,而它們想必也正殷切期盼這一天的到來。

  • 買東西
  • 找據點
  • 會員區
  • 住台糖
  • fb分享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