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繽紛生活-打卡時事—臺灣薪資不再倒退 今年經濟成長率4.64%


3月號 2021 Mar
繽紛生活-打卡時事—臺灣薪資不再倒退 今年經濟成長率4.64%

文/徐元直

去(2020)年初爆發疫情重創全球經濟,但也催化全球企業加速數位轉型與遠距商機,加上5G、車用、高速運算、物聯網等需求擴展。臺灣受惠於全球產業鏈重組,經濟表現突出,去年全年經濟成長率達3.11%,為全球經濟規模前30大國家中,排名第一。

更值得一提的是,主計總處日前發布去(2020)年每人每月實質經常性薪資平均為41,538元,創下歷年最高,年增率1.7%,創21年最高成長幅度,一舉突破2003年實質經常性薪資40,922元的天花板,代表我國實質薪資成長,不再倒退嚕。

在受僱勞工薪資結構中,所謂「經常性薪資」包含了本薪及月津貼等,也就是一般慣稱的月薪;至於「非經常性薪資」則包含年終獎金、年節獎金、績效獎金及加班費,兩者合計即為勞工的總薪資。而剔除物價因素後,即為實質經常性薪資及總薪資,代表勞工實際上能用來生活的薪資。

我國實質經常性薪資於2003年達到最高點40,922元,之後隨即逐年下跌,反映薪資成長不如物價成長的現實,加薪卻被物價漲勢吃掉,2009年更跌到只有38,337元。

主計總處國勢普查處副處長陳惠欣指出,去年實質經常性薪資不再倒退嚕、以及有較高成長,有兩大因素,一是調薪、二是去年消費者物價指數(CPI)為負成長0.23%。她並認為,調薪影響又大於物價負成長。

她說,2016年至2019年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在0.6%至1.4%,2019年實質經常性薪資已來到40,842元,已與40,922元相差不到百元。至於2020年,即使CPI為正成長,2020年實質經常性薪資也會創高,換言之,調薪是推升實質經常性薪資成長之主因。

主計總處指出,2020年全體受僱員工每人每月經常性薪資平均為42,498元,年增1.47%,總薪資為54,320元,年增1.24%,兩者年增率均為近4年來最低,顯示薪資受到疫情衝擊,抑低成長率。若剔除掉物價因素影響,去年實質經常性薪資平均為41,538元,為歷年最高,已無「薪資倒退」現象,陳惠欣強調。在經濟成長率方面,主計總處2月20日上修去年全年經濟成長率為3.11%,較今年1月底概估數2.98%上修0.13個百分點。主計總處主計長朱澤民說,我國去年經濟成長率表現,為全球經濟規模前30大國家中,排名第一。展望今年,國發會指出,國際貨幣基金(IMF)、IHS Markit、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等機構預測,隨著疫苗廣泛施打,下半年全球經濟將邁向復甦之路。全球商業活動將爆發性成長,全球供應鏈亦將持續重組,為臺灣經濟成長挹注新動能。政府持續超前部署,並積極引導民間資金投入實體建設,加速建構新興產業供應鏈,強化我國產業在全球之關鍵地位。

國發會表示,受惠於全球經貿逐漸改善、科技應用需求暢旺、臺商回流投資持續落實,以及國內疫情控制得宜,國人「如常生活」,我國今年出口、投資、消費三駕馬車將一齊發力,帶動整體經濟穩健成長。國內外機構預測今年臺灣經濟成長率介於3.2%至4.3%間。政府加強推動國內產業升級,並積極引導民間資金投入實體投資,可望進一步拉抬今年我國經濟成長超越4%。

在國發會喊出經濟成長率突破4%,主計總處隨即於2月20日發布最新國民所得統計及國內經濟情勢展望指出,拜我國商品出口暢旺之賜,預測今(2021)年經濟成長率為4.64%,較去年11月預測值3.83%,大幅上修0.81個百分點,為自2015年、近7年來最高。

放眼國際,朱澤民表示,很多國家在去年低基期效應下,今年經濟成長率都會高於我國,但我國2019年經濟成長率為2.96%,2020年為3.11%,今年預測4.64%,這不是以前低基期造成,「是穩健一步一腳印成長」。

朱澤民以「堅定腳步、穩健成長」形容我國目前經濟表現。在外需方面,今年國內半導體產能持續開出,在全球供應鏈重組大環境下,廠商不斷擴增在臺投資,加上5G、車用、高速運算、物聯網等需求快速擴增,疫情催化數位轉型與轉距商機,以及國際農工原料需求回溫,傳統貨品出口動能恢復,外需強勁加上我國產業優勢,將大量挹注我國出口,預測今年全年商品出口達3,784億美元,年增9.58%,較原預測增加209億美元。

在民間消費方面,主計總處指出,疫情邊境管制雖干擾消費動能,惟國內就業市場尚屬穩定,加以國內外股市活絡,所得及財富效果均有助於民間消費成長,而且在低基期效應下,預測今年民間消費可望超過10兆元,實質成長3.74%,為2005年以來的新高。

主計總處預測今年民間消費實質成長3.74%,較去年11月預測下修0.3個百分點。主計總處綜合統計處長蔡裕泰坦言,主要是受到疫情衝擊,國人今年出國消費更悲觀、更低迷;今年初國內疫情有些微緊張,多少影響國人在國內消費力道。

在投資方面,主計總處指出,半導體廠商加大投資規模,推進全球頂尖製程,並帶動國內外相關供應鏈加深在地投資,臺商回臺落實投資,電信業者布建5G網路,離岸風電及太陽光電等綠能設施加速建置,危老重建與都更等投資積極進展,航空業擴增機隊,可望延續投資動能,預測今年民間投資名目值達4兆元,實質成長3.91%,併計公共投資並剔除物價因素後,今年固定投資實質成長3.5%。

至於消費者物價指數(CPI),主計總處設定今年OPEC油價每桶52.8美元,較去年11月預測上調5.8美元。主計總處表示,雖然原物料上漲增添廠商成本壓力,惟在轉嫁緩衝及遞延效應下,預測今年全年CPI溫和上漲1.33%。

在疫情烏雲籠罩下,近兩年我國經濟成長率表現亮眼,但亦有隱憂。主計總處綜合統計處長蔡裕泰指出,疫情後續發展、疫苗施打進展,美中科技戰對抗情勢、各國財政及貨幣政策是否持續,油價及原物料價格是否持續走揚等,都會影響我國今年經濟表現。更值得憂心的是,我國出口暢旺,推升今年經濟成長率,卻也加劇新臺幣升值壓力。朱澤民示警,今年貿易順差將擴大到639億美元,新臺幣匯率會有升值壓力。

日前央行理事提醒,當前新臺幣升值的情況與當年「荷蘭病(Dutch Disease)」的背景有些相似,1960年代荷蘭發現北海天然氣後,出口巨幅擴增,荷蘭幣大幅升值導致傳統產業喪失國際競爭力,加速去工業化。目前臺灣因半導體及資通訊產業出口暢旺,貿易順差持續擴大,新臺幣強勢升值恐不利其他產業發展,憂心臺灣也會出現「荷蘭病」。

朱澤民表示,臺灣要利用此機會,把生產鏈調整好,臺灣現在不再只是進口原物料,簡單加工後再出口,而是中間會產生很多附加價值。他直言,臺灣不可能有荷蘭病,半導體也帶動很多產業,而且臺灣產業平衡發展,各行業都往前走,如綠能發電、汽車、營建業,並不是只有半導體。

朱澤民並指出,臺灣商品貿易順差會對匯率造成壓力。去年臺灣貿易順差達588億美元,今年估計可達639億美元,「這對匯率升值壓力蠻大的」,要如何運用外匯,是各部會必須共同思考的課題。

此外,疫情對我國勞動市場衝擊仍在。主計總處指出,去年全年受僱員工人數平均為795.5萬人,去年上半年受到疫情衝擊,年減0.15%、減少1.2萬人,也是金融海嘯以來、近11年首見負成長。陳惠欣分析,去年12月底全體受僱員工人數為799萬人,從去年6月經濟活動重啟以來,受僱人數累計增加8.8萬人;若與2019年底疫情爆發前相比,仍減少2.9萬人,顯示勞動市場雖有逐月好轉,尚未回到疫情之前的水準。

編輯室報告

封面故事—展新覽鮮,衝出人氣

業務特寫

資訊補給站

專題報導

專欄

糖情Outlook

繽紛生活

  • 買東西
  • 找據點
  • 會員區
  • 住台糖
  • fb分享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