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封面故事—小誌,很有事-小誌在乎事:公務誌(1)美的提昇:公部門雜誌的改版時代


5月號 2021 May
封面故事—小誌,很有事-小誌在乎事:公務誌(1)美的提昇:公部門雜誌的改版時代

文/王振愷

雜誌是一個編輯團隊在組織內容能力的重要介面,從主題設定、美編設計、寫手挑選都是重要的指標,具有當下時代的反映。臺灣最早出現雜誌可以推至1885年,英國長老教會牧師巴克禮已創刊本土印刷的《臺灣府城教會報》,以羅馬字拼出台語作為推廣宗教用,但臺灣的現代雜誌出現歷史要回溯至日治時期。

臺灣現代雜誌流變

雜誌除了有理念宣教、論政說理等作用,也有作為知識中介者的角色,當時台人知識份子辦雜誌,為的就是以文學作為傳播啟蒙之工具。戰後國民政府遷台,開始出現黨國機關的雜誌,也有在體制下要找到自由言論空間以及政治結社的《自由中國》。

1950到1960年代不同的文藝雜誌百花齊放,也在現代主義浪潮下,西方思潮被引介入台、1970到1980年代後黨外雜誌風起雲湧,但同時經濟起飛的臺灣,開始出現財經、科學、美術、音樂等分眾雜誌的出現,到了1990年代解嚴後,雜誌分眾更為明顯,也開始走向多元化、國際化、集團化。

公部門雜誌的轉型

不管雜誌的歷史趨勢如何變動,官方與政府公部門雜誌一直都是重要的類型,除了作為機構與員工內部交流的工具,也可以是對外面對大眾的公共媒體。在相對穩定經費來源的支持下,這樣類型的雜誌相較於民間自辦的雜誌,都能伴隨政府機關長遠地走下去。

但也因為這些官辦雜誌壽命長,因此如何和時代與時俱進,並進而做內容與設計上的調整,成為這些老字號雜誌相當重要的課題。近年來能發現臺灣公共文化美學的提升,包括從臺灣燈會、大眾運輸、國家大型慶典等不同場域都有藝術設計的融入,這也牽動著政府出版品的轉型上。

可以發現許多公部門雜誌都開始進行文創、圖像上的轉向,期望能觸及到社群媒體與圖文世代的閱讀,在體制上也開始以標案讓民間專業能夠挹注到這些出版品上頭,本文從筆者精選六本公部門轉型的雜誌介紹:

《鹽分地帶文學雜誌》

為了傳承日治時期臺南鹽分地帶文學的盛名,臺南市政府文化局於2005年創刊國內第一本由地方公部門自辦的文學雜誌,2020年由《聯合文學》雜誌承辦執行編輯工作,以風土書寫作為新的定位,將這本老字號的地方文學雜誌進行轉型。

《閱:文學-臺灣文學館通訊》

這是一本由臺灣文學館為三個月發刊的文學季刊,自66期起改版為《閱:文學─臺灣文學館通訊》,由翁氏工作室承辦全新的版型設計,曾獲得金典設計獎殊榮。刊物企圖重新形塑本刊物的屬性和定位,期盼能與更多大眾溝通,裡頭除了有館務的現況報導之外,也加入更多文學素材,為貼近大眾生活。

《Watch Taiwan觀.臺灣》

本刊物由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編輯出版的歷史普及季刊,也是全臺唯一的歷史圖文插畫誌,透過常民記憶搭配深度的文史研究之內容,顛覆官方刊物的呆板與教科書的論述方式,以另類的歷史觀點或時事議題切入,使得大眾能夠接近臺灣歷史。

《覓南美》

此本為臺南美術館出版的雙月刊,當中將日常文化與藝術家生活融合為一體,期盼將美術融入現實生活中,讓大眾可以深刻了解臺南在地藝術家的背景,目前已經製作過顏水龍、郭柏川、洪通、潘元石等臺灣美術史中重要的代表藝術家特輯。



編輯室報告

封面故事—小誌,很有事

業務特寫

糖情Outlook

專欄

資訊補給站

繽紛生活

  • 買東西
  • 找據點
  • 會員區
  • 住台糖
  • fb分享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