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封面故事-小課程,大亮點:不做傳統觀光客 要好玩更要長知識


6月號 2021 Jun
封面故事-小課程,大亮點:不做傳統觀光客 要好玩更要長知識

文圖/露西

由於觀光型態的轉變,遊客到各地景點已不再只滿足於「到此一遊」,了解地方特性及感受當地人文風情越來越受到旅客重視及歡迎,近年來不管是老屋欣力翻新打造閒置已久的屋舍成為觀光景點,或是結合地方創生的社區營造計畫讓城鄉老舊聚落重生,加上許多傳統產業紛紛轉型成為觀光產業,利用多樣化的行銷手法為傳統企業注入活水,發展地方特色及當地文化帶動觀光熱潮。

然而這樣高度的觀光發展雖然帶動人氣及大規模的經濟成果,卻也容易淪為一成不變、同質性高的團康活動,久而久之造成旅客疲乏。試想當大部分的旅客不管走到哪個觀光工廠,所進行的流程幾乎都是大同小異的操作模式:一進門就聽簡報、認識該企業的歷史背景及願景、參觀製作流程、然後自己動手DIY體驗一下,最後拿著完成的紀念品或是買個伴手禮離開,若是跟隨旅行社安排好的遊覽行程,也許到下一個景點又是重複同樣的活動流程。

雖然時下流行的體驗課程是吸引大部分遊客的重要因素,但隨著環境的改變及觀光需求越來越多樣化,體驗課程的設計若無法創新求變,不但造成遊客跟企業間的疏離,也可能帶來負面的影響;若能提升內容,設計獨特活動加上結合環境教育,相信除了能讓遊客在遊玩之後留下對該企業品牌的深刻印象,也能達到永續經營的目標。

松菸文創—不只專業課程,還有生態保育與造景

以臺北松山文創園區為例,由已經有80年歷史的松山菸廠重新改造活化而成,現在為臺北市重要的原創基地。許多古蹟區的老建築如製菸工廠、辦公廳舍、一到五號倉庫等,交由專業團隊設計規劃成多樣展演場,同時常態展示松山菸廠歷史與人文。而園區周圍結合臺北文創大樓及誠品生活松菸店進駐,位於樓層內的手作體驗課程,由不同產業的年輕設計師成立專業的創作工坊,比如金屬工藝、手作陶藝、玻璃吹製、木工手作、香氛調製等等,在這裡每一種課程可不是三兩下就學習完畢,在專業老師耐心教導下,一堂課上下來收穫滿滿。初階上完若有興趣還可繼續進階。這裡的課程除了提供給一般遊客嘗試體驗,也提供給有心人士精進學習。

除了建築本身的歷史故事性及特地打造的文創環境,園區保留下來的的生態景觀池區域與老樹、植物群落,除了讓都市的水泥叢林中增添一抹自然綠意外,更能讓遊客隨著季節變換進行自然生態觀察。光是在四周高樓大廈環繞的車水馬龍中,能看到綠繡眼、紅冠水雞、白腹秧雞、夜鷺等野鳥,偶爾還能發現喜鵲,甚至是瀕絕的黃鸝鳥及臺灣特有種臺灣藍鵲,這樣珍貴的生態環境及人文氣息濃厚的場域,當然令遊客留戀不已。

南港茶葉製造示範場—品茶識茶學做茶之後,也開啟了人與大自然的連結

位於臺北市郊區,同樣擁有自然景觀的南港茶葉製造示範場,曾經是一棟為了保存南港茶鄉歷史的建築物,長年下來因為建體結構發生問題,經過臺北市產發局整修翻新之後,重新開張成為都市中親近茶香便利的所在。占地遼闊的茶園區擁有豐富的自然生態環境,初夏時節有螢火蟲,秋高氣爽時有桂花香,是臺北市唯一的生態景觀茶園。

場內除了設有製茶機械展示區,讓遊客了解茶葉從摘採後到製作完成的各階段,並定期舉辦農業推廣活動,而既是茶葉製造示範場,免不了安排有大大小小關於茶的體驗活動及課程。茶製場免費提供場地讓社會單位團體舉辦相關課程,例如製茶體驗、茶葉布染、茶凍茶粿製作等等,特別規劃的一日或半日遊茶山導覽,更是將附近生態全部納入,邀請當地茶農或製茶師帶領遊客實地走訪了解茶農家茶園環境,沿途介紹環山步道景觀及植物解說,遊客在近距離觀察茶樹生長及茶園景色之後,回到茶製場進行現場手作課程。

對於遊客來說,當初選擇到茶製場的目的也許只是想要離開都市、到郊區享受一下悠閒喝茶的時光,但走一趟精心安排規劃的體驗課程之後,認識了製茶過程及自然景觀生態,也許在心靈上便開啟了一道跟大自然的連結,豐富了原本平淡的內在。

羅東林業文化園區—停止的產業不消失,用其他方式延續下去

日治時期的臺灣有三大林場:八仙山林場、阿里山林場以及太平山林場,而因應政府林業政策轉型發展的宜蘭羅東林業文化園區,便是當時太平山林場的羅東出張所及貯木池。1982年太平山伐木終止後至今仍維持大部分原貌,林務局於2004年將此地規劃為林業文化園區並重新整修,融合林業歷史、生態永續之規劃設計,期望打造成一個能「保存都市綠肺之機能,及追溯太平山林場記憶之連結」的場域空間。

除了擁有優美的自然環境之外,園區內的自然教育中心更是以林木業及森林生態環境教育為主,規劃多種休閒活動及專業課程,從森林探索、濕地生態、林地賞鳥、伐木體驗等活動,到學習林業相關知識、森林經營管理等專業課程,提供一般大眾或是教育人士、學校機關團體等各式專業資訊,讓民眾有機會深入了解臺灣的林業歷史或是自然生態與生活的緊密關係。

旅遊型態的轉變世界各國皆然,國內有許多企業帶入觀光體驗,國外同樣也有許多大企業以此吸引遊客,例如日本日清杯麵博物館「合味道紀念館」,不僅讓人認識了解泡麵發明者安藤百福的創造性思維,更藉著親手製造杯麵的體驗,一解自動化生產的工序,展現寓教於樂的意義。

體驗行程也許只是觀光旅行中的一個插曲,但如果有機會嘗試各行職人的工作,例如採茶製茶、認識生態、記錄生態等等過程,感受人與自然的共存互生,當內心生起小小的感動或是變化時,無疑是生命對自然一種最好的禮讚。古人講「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即說明知識再怎麼淵博,還不如親身體驗來得印象深刻,所謂「寓教於樂效果大」是也。然而時至今日行萬里路不如找個喜歡的景點,充分了解當地的特色風情,走一趟有別於以往的傳統觀光客路線,安排一次平日生活難得的體驗行程,輕鬆悠閒又能增長知識。


 




編輯室報告

封面故事

業務特寫

資訊補給站

專題報導

專欄

繽紛生活

糖情Outlook

  • 買東西
  • 找據點
  • 會員區
  • 住台糖
  • fb分享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