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繽紛生活-退休糖人回憶錄: 小眾傳播大內宣《高糖月刊》發光熱


2月號 2022 Feb
繽紛生活-退休糖人回憶錄: 小眾傳播大內宣《高糖月刊》發光熱

《高糖月刊》主編楊國顯

▲《高糖月刊》主編楊國顯

文/楊國顯

組織變革分分合合 高糖月刊應運而生

56年,國際糖價正夯,台糖公司營運正如日中天,以砂糖外銷為國家賺取了大筆的外匯,是國營事業的金雞母,支撐了政府財政收入的半片天;然而當時的台糖公司為了精簡人力,提昇經營效率,便大刀闊斧地著手組織的改造,實施大廠制,將原有的橋頭、小港兩所糖廠予以合併,更名為「高雄糖廠」。

合併之後,為了因應內部業務連繫的需要,一份名叫《高糖月刊》的小眾媒體,應運而生,由當初擔任員關會秘書的許家騤先生,負責籌劃,扮演了催生的角色,就這樣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奠定「高糖月刊」往後永續存在的根基。

未料,就在併廠後沒有多久,台糖公司福至心靈,突然又投下一個新的震撼彈,全面規劃試辦「三級化」的督導區制,組織幾乎是天翻地覆,主要的作法,就是重新規劃調整「督導區」,在既有的屏東、新營、虎尾三個總廠之外,再增設高雄、麻佳,與臺中三個總廠,合共為六個總廠,如此一來,牽一髮而動全身,原來合併的橋頭、小港又獨立分開,而新成立的「高雄總廠」,則由原有的橋頭糖廠,就地升格,總廠管轄區涵蓋了分開獨立的小港、仁德與旗山三個廠,如此一來,甫經創刊未久的《高糖月刊》,順理成章亦跟著易名為《高總月刊》,但試辦未久,台糖公司經過檢討營運績效,發現運作並不如預期的理想,乃又緊急收場,於是,剛剛升格後不久的「高雄總廠」,又回到原點,還原獨立恢復成為「高雄糖廠」,剛剛才改過名的《高總月刊》再度走回頭路,恢復為《高糖月刊》。

後來「高雄糖廠」為了因應潮流,配合公司政策停止了製糖,陸續跨足營建、油品、休憩、量販領域,逐漸朝多角化的經營腳步邁進,則又再度面臨轉型的變革,把「糖」字拿掉,成為「高雄廠」,儘管如此,但是具有傳統精神象徵,且經政府合法登記的《高糖月刊》,則沒有作改變,仍維持原名,一直持續發行到公司全面蛻變轉型成立「八大事業部」之後,「高雄廠」才完全熄燈,正式的畫下了句點,之後原廠區蛻變成立了「糖業博物館」,隸屬於「高雄區處」管轄,徹徹底底地脫胎換骨,改頭換面。

小眾媒體聊備一格 功能突破發光發熱

當年《高糖月刊》創刊揭櫫的宗旨,開宗明義就是「宣導政令,溝通意見,增益知能,促進團結」四大目標,創刊的初期,並沒有固定的經費來源,業務歸屬於的工會的「文教組」負責,而兼任的文教組長,雖都是事業單位的中堅幹部,但事實上卻並不見得具有「編輯」的專業,因此月刊的內容、與形態、樣貌,都因陋就簡,形同政府機關的業務公報,沒有風格,幾乎乏善可陳,後來,因為逐漸受到重視,制度才慢慢的開始建立起來,經費也有了來源,內容亦更趨多元,水準自然提昇,可看性也就大大的提高,慢慢才受到普遍的認同,也具體發揮了更大的影響力。

事業單位的歷任主管,對這個刊物,都很重視與支持,其中,首推恢復糖廠舊制後,接任廠長的楊錫才先生,奠立了良好的根基,而同樣都從「糖業研究所」副所長轉任接棒的董傳誼先生與王傳釗先生,亦都相互的呼應,不遑多讓,渠等任內對《高糖月刊》的編輯政策與方針,隨時都會提供必要的指示,關懷備至;更可貴的是,他們的尊重專業,從不干預內部的作業細節,讓負責編輯的人員有自主的發揮的空間,沒有扞格,沒有壓力,付出的辛勞與成果,亦能夠給予充分的肯定。另外,刊物的靈魂人物主編群,因為都是以產業工會文教組長的身份兼任,任期太短,交接頻繁,蜻蜓點水,無法有長期的規劃,有流於跑龍套形式的弊病,因此,造成短短的五年,兼任的主編就有7位之多,來去匆匆要有績效,建立風格,實在也是強人所難。

編輯作業改弦易轍 合法申請登記發行

後來認真檢討,為了突破瓶頸,強化陣容,從60年開始,工會特將組織架構調整,改弦易轍,另行增設「編輯組」,獨立作業,個人時任外勤的「農場主任」,意外的奉令兼任「編輯組長」,負起全責,沒有想到這「一接手」,就是30年,至到90年屆齡退休離開公司為止,說起來也是奇蹟一件,而惟一值得慶幸的是「走過來時路,回首不惘然」。

事業內部刊物的發行,一向都被認為是一種樣板,聊備一格,可有可無,但如果以大格局來看,《高糖月刊》的存在,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狹隘,其發行的意義無比重大,三十幾年來能夠獨領風騷,獲得良好的評價,也受到有關單位的充分肯定,成為眾所矚目的焦點,榮耀等身,不得不另人刮目相看。

記憶所及,《高糖月刊》榮譽紀錄,不勝枚舉,包括中央社工會委託中華民國全國總工會辦理勞工刊物的評鑑(全國優等)、中央社工會舉辦中央增額民代輔選宣傳競賽(全國殿軍),生產事業黨部勞工刊物的年度評鑑(連年優等),經濟部中華民國第一屆傑出工商期刊金筆獎的選拔(榮獲入圍),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勞工刊物評鑑(連年優等)、臺灣省政府勞工處勞工刊物評鑑(優等)……,幾乎是林林總總,不一而足。

總結《高糖月刊》之所突顯的存在意義,可以歸納為下面幾個面向︰第一、樹立了企業文化的標竿;第二、發揮了勞工教育的角色功能;第三、開拓了勞資溝通的管道;第四、提升了人文與生活的素質。

84年因為配合政府的文化出版政策,在高雄縣政府的輔導下,正式向行政院新聞局辦理雜誌出版登記,成功的破繭而出,獲准取得(局版台省誌字第肆柒號)的登記證,成為全公司「廠級」出版刊物取得登記的惟一單位,讓這個刊物的誕生與存在,更具合法性與正當性。

內容多元五花八門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高糖月刊》被定位為小眾傳播,向員工發行,而糖業員工一般來說,應該是屬於中產階級,所謂的中產階級,表示至少其都具有一般的水平知識,因此,傳達的理念也應該朝著這個方向去規劃,內容的取捨,亦必須能夠符合這一群人的需求,換句話說,就是必須講究實用、力求通俗,而且能夠兼具幽默與新穎,符合新、速、實、簡的四個原則,才能發揮灌輸知識、溝通團結的效果,當然,這就必須要絞盡腦汁,發揮苦心與毅力,才能發揮立竿見影的效率,不能只有空口說白話,所謂看似容易卻艱辛。

在這裡,謹就當年編者獨肩艱鉅,全力經營《高糖月刊》,把這一份「四開大小2張,八個版面篇幅」極端不顯眼的小刊物,從「麻雀變鳳凰」,精心規劃的各個版面內容,約略介紹如下︰

第一版〔新聞最前線〕︰以新聞體裁,報導廠會重大消息,另闢「新聞外記」,代表社論、「話題傳真」,傳達新穎觀念、「每月人物」,表揚好人好事。

第二版〔資訊點線面〕︰以花絮體裁報導廠會活動的特稿,重點介紹相關糖業歷史的「糖業辭典」、加強員工憂患意識的「莒光樓下」,選擇話題焦點,正面敘述,反面呈現的非新聞網絡。

第三版〔綜藝大觀園〕︰以進德、勵志、敦品的藝文性文章為主,含散文、新詩,短篇,雜記,又有「每月隨筆」、「老農夫信箱」、「高糖謎壇」、「高糖藝苑」、「諺語解讀」等專欄。

第四版〔智能流行圈〕︰有「專題報導」、「政風絮語」、「不是廣告」、「每月壽星」等專欄。

第五版〔社教新樂園〕:規劃重大活動專輯,如工安環保、品質管制、用電安全、交通安全、反毒宣導、節能減碳等主題。

第六版〔活動光碟片〕:以畫頁為主,標語為副,涵蓋廠會活動、會議、訓練、比賽等。第七版〔生活繁花苑〕;以工會會務、管理制度、育樂知識、醫藥衛生為主,還有報導同仁喜慶個案讓同仁分享的喜慶空間。

第八版〔傳統交誼間〕:有「廠裡場外」、「田邊閒話」、「活動看板」、「公益廣場」等4個專欄,作趣味性的介紹。

古話說:「室雅何須大,花香不在多」,又云︰「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對《高糖月刊》來說,都是最貼切的形容寫照,亦充分證明這樣一個小小的刊物會有極致的魅力,發揮出它的光彩,是有其道理在的。

改版後第153期的《高糖月刊》
▲改版後第153期的《高糖月刊》

編輯室報告

封面故事—福虎生豐 台糖垂涎年菜上桌!

業務特寫

糖情Outlook

專欄

專題報導

資訊補給站

繽紛生活

  • 買東西
  • 找據點
  • 會員區
  • 住台糖
  • fb分享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