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專欄-【觀點共享】在疫情生活中 找出觀旅新方向


7月號 2022 Jul
專欄-【觀點共享】在疫情生活中 找出觀旅新方向

文/Sweet Potato

世紀之疫造成國境封閉的產業危機

自2019年12月起,全球遭逢世紀之疫COVID-19的衝擊,至今已超過兩年的時間,全球產業經濟到生活環境在這段期間面臨無法預測的挑戰及轉變,且持續處於許多不確定的狀態,其中觀光旅遊產業更是首當其衝,就臺灣而言,受到國境封閉及國際觀光市場萎縮影響,嚴重衝擊與觀光活動相關產業,包括旅宿、餐飲與交通運輸等。根據交通部觀光局統計資料顯示,2019年來臺旅客達1,184萬人次,創下歷史新高,受疫情影響之下,2020年來臺旅客量減少88.37%,只有約138萬人次,2021年又較上年度減少89.8%,僅剩約14萬人次,寫下觀光局自1956年有統計數字以來的歷史最低量。

疫情共處下期待觀光旅遊重返常軌

在面對國際間時好時壞的疫情與防不勝防的變種病毒,今(2022)年4月初,傳播力更快的新冠病毒變異株Omicron迅速籠罩全臺,本土COVID-19疫情再度延燒,單日確診數早已突破去年5月疫情高峰值,種種令人措手不及的跡象促使政府防疫政策轉向,同時看見其他國家經歷變種疫情風暴的經驗軌跡,由過往以防堵清零為主,朝向尋求與病毒共存的模式,更進一步研議放寬邊境管制等相關措施。期望在逐步回歸正常生活的路上,樂觀且謹慎地正視與疫情共處的陣痛期,對於觀光旅遊產業而言,可以期待是一個往正向發展的未來契機。

旅遊性質與型態的轉變

疫情發生之前,出門旅遊是一件非常容易且直覺的事情,行程規劃上大多屬於高頻率的移動且以熱門景點的聚集為首選;疫情爆發後的時代,旅客的旅遊習慣與產業的商業模式產生了新的可能性,防疫意識、客製化行程、避免人潮擁擠及尋求自然人文的體驗等,成為旅遊活動規劃考量的重點,在觸發旅遊動機的背後,行程內容擁有的文化與在地的關聯性,也將是旅客重視的內涵之一。

發揚在地的美好,為觀光旅遊加值

在疫情過後,臺灣能透過什麼吸引國際旅人遠道而來?或許在368個鄉鎮的地方故事與生活方式,能找到這樣的吸引力。臺灣從社區營造到地方創生,在地的力量早已遍地開花,許多深耕在地社區與部落的發展協會及地方團隊,透過旅遊進而認識在地文化特色,讓尋求獨特體驗的旅人,透過參與文化體驗活動與自然導覽,擁有親近臺灣多元文化及豐富自然生態的機會,而這些在過去並非主流觀光行程的在地資源,正推動著國內旅遊走上轉型之路,發揚在地的美好,為觀光旅遊加值。

疫情的啟示,負責任的旅行

危機即是轉機,疫情雖對觀光旅遊產業造成諸多挑戰及衝擊,也使得過去許多人滿為患的景點,有了暫時休養生息的時刻,進而反思當旅遊不在只是旅遊時,體認每趟旅程所能發揮的影響力,其實比想像多更多,旅遊的核心價值應在於「看見美好」與「促進共好」,在豐富自身閱歷同時,也須重視維繫生態環境,在旅遊過程中考慮過度旅遊對環境的負擔,為環境永續盡一分力。

疫情爆發後旅遊情境也產生了新的可能性,減低高頻率的移動,取而代之的是尋求人文體驗。

疫情爆發後旅遊情境也產生了新的可能性,減低高頻率的移動,取而代之的是尋求人文體驗。

編輯室報告

封面故事

專題報導

業務特寫

繽紛生活

資訊補給站

專欄

糖情outlook

  • 買東西
  • 找據點
  • 會員區
  • 住台糖
  • fb分享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