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繽紛生活-虎糖與糖都所交織的特殊風情


8月號 2022 Aug
繽紛生活-虎糖與糖都所交織的特殊風情

虎尾糖廠

文/陳文樹、圖/編輯部


虎尾鎮曾是雲林縣的最大城,也是雲林縣的司法機關所在地

地名係出自原住民語音“Hovorlang”的虎尾鎮,之所以工商繁榮、人文薈萃,應和日治初期在當地設立糖廠具有密切的關連。而在地理位置上,係居雲林縣中央位置之虎尾,之所以會於後來將縣治所在地和最大城市位階讓予斗六,關鍵在於20世初期興建的台鐵西部幹線係經過斗六而非虎尾,以致雲林的耆老至今仍曾以台語笑曰「糖廠輸火車,鐵路有過卡有呷」,意指斗六即因台鐵之設站和通行列車,而可勝過設有糖廠的虎尾並躍進為雲林縣最具分量之大城(斗六昔於南郊的崙峰里亦有一座規模較小的糖廠)。

不過,久來虎尾當地一直是雲林縣內諸司法機關,如地方檢察署、地方法院乃至雲林監獄、看守所的所在地。還有一項特別事例乃是雲林縣的高鐵車站,亦是設於虎尾鎮的「廉使」地方,是因前虎尾空軍基地於停止使用並經宣告廢棄後,經中央、地方政府數度協議底定而由國有財產署撥置前空軍基地之部分用地予交通部以供興建雲林高鐵車站,其餘用地分別轉作台大醫院雲林分院虎尾院區、台大雲林分部農業推廣教育中心(鋤禾館)等學校預定保留地以及雲林縣農博公園。


虎尾糖廠現係臺灣唯二存有製糖業務的國營事業糖廠

年屆耄耋之虎尾高齡者,甚至都還記得虎尾地方近乎是先有糖廠、方有市鎮,乃因110 餘年前當地人口甚為稀寥,經日商籌資在今虎尾溪畔設立糖廠,並於周圍購地以栽植甘蔗備供採收製糖後,方才逐漸吸聚眾多的人口來此移居,繼而逐步發展為町、郡和鎮之規模。現今的虎尾鎮人口計有為7.1 萬,在雲林縣係次於斗六市的10.8 萬,而遠多於同縣的西螺、北港、斗南和土庫等四個鎮。素有中部地區最大「糖都」稱譽的虎尾,境內糖廠前身為設立於1907 年之「大日本製糖株式會社」(1943 年改名「日糖興業株式會社」)所肇建的虎尾第一、第二製糖所,並兼管植蔗(部分是和附近農民訂立契約栽作)和生產酒精之業務。有一深值褒誇者,乃在建廠後之翌年,其糖產即居全台之冠而且還是當時的東洋第一大糖廠,「糖都」稱號便是源乎於此。

臺灣光復後,原糖廠由台糖公司接收,久來一直是虎尾地方最大的工廠,之後經過數次改組並曾稱虎尾總廠。2004 年1 月起,由於台糖公司實施事業部制的組織變革,遂又回稱虎尾糖廠,現之糖廠是臺灣「唯二」仍存有製糖業務的糖廠之一(另一係為臺南的善化糖廠),軋糖的甘蔗除了來自雲林本縣的多個鄉鎮以外,尚有部分是從濁水溪之北的彰化縣二林農場以卡車載運而來者,自作和契作的蔗田面積合計有3,330 公頃,邇來每年運抵廠內的蔗材約25.6 萬噸。廠址周邊留存有具悠久歷史的多項文化資產如運蔗之列車(含火車頭)與日式宿舍群,糖廠南側跨虎尾溪以建、已有114 久齡的橋梁,更是曾經風光多時、兼有運蔗和載客功能的古橋,溪旁的一座「同心公園」則是由台糖公司捐地所建,以供敦親睦鄰的園址。

上述的運蔗用橋梁最早是由日資成立的製糖公司,於初建糖廠時同步以木材築造。起先,民眾常配合地方名稱而喚之為「番薯莊板仔橋」。運蔗通行甫三年後(1910 年),為使鐵道軌距為1,067 公釐(即標準窄軌之七分車軌距)的西部縱貫線列車能從斗南直接駛進虎尾,爰於原來762公釐(五分車軌距)的軌道旁另外加鋪新軌,因此在這段鐵路上形成鋪設有三條鐵軌與呈現兩種軌距的舉世特殊現象;另又為協助解決客運交通,製糖會社遂於同年與臺灣總督府鐵道部共同營運從斗南與虎尾之間的客運路線,此對當年的民生需求有極大的裨益,遠非陸路網線已甚緜密之今所能想像者。1931年,日資製糖事業復將原來木造橋梁南半段,改建為由3孔鋼構桁梁及7孔鈑梁連結而成、長約300公尺的新橋;1960年時的台灣製糖鼎盛年代,台糖公司又斥資以鋼材延建185公尺,使整座鋼材建構之橋梁成為長度近達半公里、擁有21座橋墩且冠以地名稱呼的「虎尾鐵橋」。

光復初期,相對屬於荒郊野外的虎尾溪南地方(該時的監獄便設於此地,現仍留存續用,第二監獄則建於「廉使」地方),因為缺乏橋梁以供和城區間的往來,屢有民眾不耐於等候搭乘糖鐵客運,只好涉險行走於鐵橋的枕木上以越溪。1954年,在虎尾鎮籍民代反映下,雲林縣政府遂與虎尾鎮公所共同籌資,在鐵橋旁另行搭建一座木板便道橋以供行走;俟漫長的28年後、即1982年,縣政府方又在鐵橋下游650公尺處興建一座「興南大橋」,此後木板橋之功效乃逐漸式微而遭拆除不存。

至於曾是經常滿載是廠區南側大片農場所產甘蔗的列車,所賴以行經其上俾進入糖廠的鐵橋,亦在逐漸改以卡車取代列車以運蔗後降低功能並停用多年;2001年,台糖虎尾總廠於層報上級和審計機關獲准後,將鐵橋管理權移交予雲林縣政府,並在11月10日於虎尾鐵橋舉行交接儀式;之後,虎尾鎮公所復將鐵橋兩岸規劃為「親水公園」,結合虎尾糖廠與同心公園,共同成為民眾休閒活動及外來訪客參訪遊憩的場址。斯座鐵橋在2012年的蘇拉颱風來襲時,曾因大水沖刷而毀損近約50公尺的橋身,所幸已於2015年9月重再修建而可回復其供作休旅之用途和重擁獲登列為文化資產之意義。


虎尾的地方特色與風情

虎尾是雲林縣內僅次於斗六的第二大城,卻是縣內諸審檢、監獄等司法、矯治部門的所在地。還有一頗為特別之處,乃是在過往升學競爭極為激烈的年代,虎尾高中的錄取分數卻是高於位處縣治所在地的斗六高中,早昔還另外設有虎尾女中(1981年,虎中、虎女合併,並以虎女原址為新校,虎中舊址則讓為今虎尾科大的校區之一),乃雲林縣境多數男女初中(國中)學生意欲就讀高中時的第一志願,迄今虎尾、斗六兩高中則是各擅勝場。此等典故,今之年輕世代虎尾人或雲林人,多已未知矣!

除了糖業風情外,虎尾另一深具歷史文化意涵之建築物,乃是由往昔於日治時期建造、兼具行政及警政機關用途的台南州虎尾郡「郡役所」,所再改設的「雲林布袋戲館」,並已於2001年10月31日由雲林縣政府公告為歷史建築,蓋由黃海岱、黃俊雄在地家族經營的布袋戲劇,曾於1970年代在臺灣的午間電視風靡觀眾多載,使得布袋戲儼若虎尾的另項無形文化資產。斯座布袋戲館和糖廠分別坐落於鎮內中山路的兩端,前者乃整個鎮城的中心點,而由前昔郡守官邸改建、今亦同被列為歷史建築的「雲林故事館」,則是在布袋戲館西南側,兩館隔著一條狹窄的「公安路」相對望。由於虎尾地方昔有糖廠、郡役所、郵局和飛行場(現已無存,飛行場舊地現為高鐵站、台大醫院虎尾院區和農博公園所在地)之緣故,以致日治時代的虎尾郡內日籍居民頗眾,二戰之後虎尾郡被遣送返日者便近達7千人,其中亦不乏有原本任職於當地糖廠之員工及眷屬。

此條中山路和與其垂直的林森路共相組成為T字型之路口,而前「虎尾合同廳舍」(即合署辦公室,亦建於日治時期,戰時於頂端增建有瞭望塔以監視敵機)以及虎尾郵局則俱是位處布袋戲館之南方,該等由前合同廳舍、郡役所(今布袋戲館)、郡守官邸(今故事館)與糖廠等共同組成的長方形區塊,正是整個虎尾鎮城最能蘊涵古式韻味和具承先啟後意境的重點區域。若干行政、警政機關雖已歷經遙長歲月並遷移至新址,惟仍長屹恆續的服務大眾、溥益民生。

編輯室報告

封面故事—防疫防到學得好技藝

業務特寫

專題報導

專欄

繽紛生活

資訊補給站

  • 買東西
  • 找據點
  • 會員區
  • 住台糖
  • fb分享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