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 / 台灣養豬國民學校
豬不會講話,只會發出「嚄嚄」的叫聲。在2022 年9 月的台糖通訊中,我們提到可以透過人工智慧讓我們了解豬隻的叫聲對於他們的情緒表達意義。但是在沒有設備的情況下,我們要怎麼跟豬溝通呢?難不成要請寵物諮商師來跟豬隻們一一聊天嗎?
其實除了叫聲,豬的行為也可以幫助我們去了解豬隻處在哪一種生理狀況,是不是有什麼樣的需求沒有被滿足,或是他們生病了?需要一些額外的醫療照護。在正常的情況下,豬隻喜歡拱土、探索自己生存的環境或是跟旁邊的豬隻交流。一般來說,豬隻行為主要是受到飼養環境、飼料營養或是疾病等不同因素左右。透過這些正常或異常的行為,我們可以得知豬隻是不是面臨到什麼問題,或是其實他過得很開心。
環境對豬隻行為的影響
拱土是豬的天性,野外的豬群利用拱土來尋找食物。因為這個特性,加上豬有相當敏銳的嗅覺,人類也常利用豬來尋找埋在土裡的松露。對於人工飼養的豬來說, 沒有土可以拱,所以飼料就是他們的玩具。所以當我們看到飼料槽外滿地的飼料時,絕對不是豬的嘴巴有洞,很單純就是他們愛拱土的天性罷了!
豬也是一種群居動物,在群養的環境下,豬隻會表現更豐富的社交行為,包含幫同伴理毛、交流或是打鬧等行為。在採食方面,群養的豬也會比單獨飼養,孤單寂寞的豬吃的更多。
豬很愛護環境的清潔,也不喜歡身體髒髒的。在正常情況下,豬會很明顯的區隔糞尿區、採食區跟休息區域。但如果今天豬隻們把所有區域混在一起,或甚至在糞尿堆上面打滾,就表示飼養空間太小、太熱、太濕或是不夠通風等等。
疾病對豬隻行為的影響
當我們發現一隻豬沒什麼精神,趴臥在地上不願意起來走動的時候,如果同時還具有膝關節腫大、眼白充血甚至是歪頭等症狀的時候,可以懷疑是黴漿菌或是鏈球菌的影響。這些病菌直接影響到了豬的運動行為。
除了運動的行為外,在正常的情況下, 豬隻呼吸並不會有明顯的聲音,當我們聽到很明顯的呼吸聲或喘氣聲時,我們就知道現在的溫度可能對豬來說太熱了,需要趕快降溫。如果聽到的聲音是明顯的雜音或打噴嚏,我們可以想見豬隻的呼吸道可能有一些感染,需要治療。
營養對豬隻行為的影響
我們都知道豬隻是一種經濟動物,在符合動物福祉的情況下,我們希望他們能盡可能快速長大。所以長期以來,產官學界無論在育種或是營養方面都下了很多功夫。在營養方面,如果飼料中有缺乏一些必要的營養分,其實也會影響到豬隻的行為。舉例而言,當豬隻缺乏食鹽(鈉缺乏),就可能會導致異食癖,比如喝糞(尿)水、舔牆壁、拱腹、吃土、咬耳朵或咬尾巴等行為。當缺乏維他命的時候, 最直接的表現是會有咬尾的行為,嚴重一點的豬可能會有軟腳或精神不佳的情況發生。這就是一種隱性飢餓的表現,會直接影響到豬隻的行為跟生產,不可不防。
豬不開口,牠直接用行動告訴你
所以其實豬的行為受到許多因素的影響,豬不會無緣無故的發難,一定是遇到問題才會表現異常的行為。所以身為一個優秀的養豬人,我們就必須培養見微知著、一葉知秋的能力,找到問題,克服問題!
豬隻區分糞尿與休息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