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大粒
人類在還沒文字的原始時代,就以壁畫來記錄生活。其壁畫中的人類、動物或其社會生活的描繪,就筆者個人認為這就是最早的漫畫起源;有人說「21世紀是圖像的世紀」,而庶民化已久的漫畫是不可或缺的一環,你喜歡看漫畫嗎?你看過臺灣漫畫嗎?也許有人會說漫畫不就是給小孩子看的?但臺灣漫畫的發展可不是這麼單一的存在,它也可以是一部圖像臺灣史!
日治時期,漫畫就是教化人民的宣傳媒介
1916年日治時期,來臺在《臺灣日日新報》擔任漫畫記者的日本人–國島水馬,花了20多年的時間,用其誇張趣味的漫畫人物,描繪了日治時期歷任總督府治臺事蹟的諷喻漫畫,可算是臺灣第一部以歷史(1895~1939)為題材的「漫畫臺灣年史」,當時還於全臺舉行巡迴畫展。
1930年後,當時臺灣漫畫家開始漸漸冒出頭來!例如臺南人許丙丁,身為巡警的他多才多藝,稱得上是當時的斜槓先鋒,漫畫就是他的專長之一,在《臺灣警察時報》、《臺灣警察協會雜誌》發表一系列的警察形象宣導漫畫。另外更在臺南文人為推廣漢文創辦的《三六九小報》發表其詩文與漫畫,其中以臺南府城廟宇為舞臺,描寫眾神明為主角相互鬥法,並加入議會選舉、地方哩語等當時的生活景象,以奇幻、趣味又接地氣的「小封神」連載漫畫呈現,共畫了期24回連載更是大受歡迎!1967年日本東映影業公司還將它拍成電影,可見故事內容相當精采。
1940年代,臺灣就有日本漫畫會以學習漫畫的函授課程,當時知名的日本漫畫大師一清水崑,還曾來臺和學員見面辦講習會,而當時有4名17歲上下的臺灣漫畫家(洪晁明、陳家鵬、葉宏甲、王花)因志趣相投而結緣。日本戰敗後臺灣光復,這4名漫畫家於1945年成立臺灣第一個漫畫社團「新高漫畫集團」,並得來新高「四大金剛」之美譽。同年在11月創刊的《新新文藝月刊》,每期刊載兩頁社論時事漫畫,諷刺當時臺灣政局的貪腐與民怨,未料在1947年1月被迫停刊,其間刊載的漫畫更成為日後見證228事件的珍貴史料;此後,臺灣漫畫家開始轉向兒童少年雜誌發展,所畫的題材多以中國傳統的忠孝節義、歷史傳記名人為題材,頓時漫畫也淪為給小孩看的「小人書」。
戒嚴時期,反共漫畫成為藝術主流
1950年代,日本有「漫畫之神」稱號的手塚治虫,創造出首部長篇科幻連載「原子小金剛」,成為日本漫畫界的神作!而臺灣當時國民政府頒布戒嚴令,主導大眾傳播藝術文化進入「反共抗俄」、「殺朱拔毛」的意識形態,漫畫創作當然也不例外。《中央日報》的《漫畫半週刊》連載漫畫以梁又銘「土包子下江南」、牛哥「牛伯伯打游擊」成為家喻戶曉的反共代表名作;雖然報業傳媒由政府掌控,但民間的出版雜誌風潮盛行,尤其漫畫雜誌更是銷售一空!
1958年臺灣漫畫迎來第一波的黃金時期,當時的漫畫週刊雜誌有達20本之多!漫畫類型以武俠漫畫為大宗,從事漫畫創作一時蔚為風氣!當時最轟動武林驚動萬教的漫畫家有二:一是《模範少年》連載的陳海虹漫畫處女作「小俠龍捲風」,其紮實的國畫畫功、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連成人讀者也深陷其中、二是曾為「新高漫畫集團」四大金剛之一的漫畫家葉宏甲,於《漫畫大王》連載,創造出臺灣首位漫畫英雄「諸葛四郎」,當紅之際還曾兩度拍成電影,成為那個時代的少年偶像!80年代更改編成電視劇,在歌手羅大佑創作的《童年》歌詞中「諸葛四郎和魔鬼黨,到底誰搶走了那支寶劍」,可見漫畫人物也成為當時的流行意象。
臺漫出頭!「一日一書」熱賣好光景
1960年代,初期接續漫畫週刊雜誌出版熱賣的榮景,加上漫畫出租店的興盛,專作漫畫的出版社如雨後春筍紛紛成立,當時據說有40多家,每家都有數十位漫畫家執筆創作。在當時文昌出版社還曾發下豪語推行「一日一書」(意即一天出一本漫畫),成為當時第一大漫畫出版社,其中更有60多位漫畫家投入其中,文昌還首創「漫畫工作室」,讓這些漫畫家們集中創作,其中不乏之後以《莊子說》享譽國際的蔡志忠、東立出版社創始人范萬楠等重量級人物,都在此開啟他們的圓夢之路。
可惜好景不常,1966年政府落實「漫畫審查制度」,其內容條文籠統空泛,全憑審查者的主觀意識決定出版通過與否,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評審內容如:「漫畫裡有會說話的小狗,這會讓兒童變成神經病吧!」或「你畫的科幻機器人,請說明機器人自主行動的原理」。各式各樣荒謬的理由讓漫畫家無所適從,後來甚至紛紛改行乾脆不畫了!但最慘的是「漫畫審查制度」實施後能溯及既往,凡1966年以前出版,沒受審過的漫畫必須「全數沒收、集中銷燬」!以至當時臺灣漫畫家作品幾乎絕跡,也寒了漫畫家的心。後來,文昌出版社也因「拒絕送審」而被迫結束倒閉,全臺漫畫出版從最高的5114本創作跌至400本的送審量,臺漫開始進入最黑暗的斷層期。
日漫來襲!盜版漫畫攻佔臺少男女
1970年代,日本漫畫受手塚治虫影響,許多漫畫家努力創造多元化的漫畫類型,有些受歡迎的連載改編成電視動畫,讓日本一躍成為亞洲第一動漫大國!當時,臺灣處於「漫畫審查制度」造成漫畫的斷層期,但許多國內出版商卻看準商機,開始大量盜版日本漫畫入臺!當時為了通過國內的審查制度,有些出版社請人重描圖稿送審,例如日漫中有日本國旗就加12道光芒(成為國民黨黨徽),如果遇到裸露畫面就直接塗黑或加上內衣褲,許多日本人、地名直接改成中文人名地名等,現在想想實在有點荒唐。
1977年臺灣《漫畫大王》雜誌誕生!集合日本當紅的科幻漫畫《超人力霸王》、少女漫畫《紅舞鞋》、親情漫畫《牛家班》等強檔作品,每期隨書附贈需DIY的紙製勞作贈品,一推出立馬成為全臺學生爭相搶購的商品!《漫畫大王》的出現帶給漫畫市場新生機,但卻讓臺灣讀者習慣了日式多元與華麗畫風的故事,讓當時相較樸實以愛國主題為本的臺漫造成重擊。但不可諱言的是臺灣在日本盜版漫畫豢養之下,一股新的能量正一點一滴聚集,也培育出許多新的臺漫人才。
審查失效!臺漫逆風而上
1980年代,在臺灣各類反對運動互相衝撞,1982年愛國漫畫家牛哥發起了「漫畫清潔運動」抨擊國立編譯館對臺漫百般刁難,卻放任淫誨的盜版日漫戕害兒童身心。當時媒體拿出日本成人漫畫《零號女刑警》作為情色代表,經過大肆宣傳報導,反而讓這部漫畫成為人人爭看的名作。1987年臺灣解嚴,《漫畫審查制度」失效,臺漫人才逆風而上,許多新一代漫畫家開始出頭。例如《黑豹戰士》鄭問、《烏龍院》敖幼祥、《狂飆十七》曾正忠、《莊子說》蔡志忠、《雙響炮》朱德庸、《童話短路》蕭言中等,都是叫好又叫座的作品。讓沉寂已久的臺漫總算熬出頭。不過當時由時報出版的漫畫雜誌《歡樂漫畫半月刊》、《星期漫畫週刊》雖然也曾紅極一時,但仍是不敵低價的日本盜版漫畫週刊《童年快報》、《少年快報》,壯志未酬的臺漫雜誌相繼夭折停刊。
正版授權!百花齊放的數位時代
1992年6月臺灣的新著作權法公布實施,東立出版社停掉暢銷20多萬本的盜版《少年快報》漫畫週刊,開啟爭取日漫正版授權的戰國時代!同時也展開臺漫雜誌空前絕後的新紀元。至1995年短短3年,臺漫雜誌竟創下高達28本之多,當然漫畫家的需求也大大提昇,當時估計約近200位漫畫家投身創作,例如《YOUNG GUNS》林政德、《傾國怨伶》游素蘭、《真命天子》賴有賢等人連載作品,不論故事、畫技以受歡迎的人氣不輸日漫!甚至《東周英雄傳》鄭問,還被日本講談社邀稿,更被日本譽為「亞洲至寶」,也獲頒日本漫畫家協會獎。鄭問獨特的毛筆畫風更影響了日本漫畫家井上雄彥(《灌籃高手》作者),導致他後期推出風格類似的傑作《浪人劍客》,讓臺、日的漫畫交流變得更為密切,而日漫成熟的ACG產業鏈(卡通Animation、漫畫Comics、電子遊戲Games),更深植日後的臺灣市場!
2000年後,隨著數位網路時代與智慧型手機的普及,動畫與手遊的快速聲光與多元娛樂興起,讓原本供過於求的臺漫雜誌紛紛停刊倒閉。2003年政府大力支持臺漫人的養成,推出「補助發行定期漫畫刊物」的補助,期望可以再次培育臺漫人才。往後2009年國科會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創辦《CCC創作集》、2010年政府開辦「金漫獎」至今,都顯出臺漫產業的提昇與跨域合作的相輔相成,2019年成立「文策院」後,更是努力將臺灣漫畫IP化,並積極參與國際性的展覽與版權交易,期待日後臺漫也能宣傳本土文化,成為推廣外交的最佳代言人。
陳德立 (大粒)
從小學三年級花10元買了《漫畫大王》就愛上漫畫,夢想當漫畫家!
高中曾投稿《歡樂漫畫半月刊》四格漫畫被評為明日之星,退伍後也曾於《漢堡漫畫月刊》與《星報》《民眾日報》發表過四格漫畫。
1992年進入長鴻漫畫出版社,由美術編輯做起到《Candy漫畫少女月刊》總編輯,經歷平面的紙本雜誌到現今電子平台的時代,漫畫編輯資歷25年;目前於臺南應用科技大學漫畫系兼任專技助理教授,以及臺南社區大學《漫畫圖文筆記》講師,想將漫畫的編輯經驗與創意用不同層面的分眾教育傳遞下去,簡單地說漫畫對我而言就是做一輩子的浪漫!
【得獎】:2014~2016年連續三年入圍『金漫獎』最佳編輯獎;2017年榮獲第八屆「金漫獎」最佳編輯獎。
【經歷】:《冠軍少年漫畫周刊》美術編輯、執行主編、《開心少女漫畫月刊》責任編輯、《絕叫13漫畫月刊》主編、《Lamon漫畫月刊》美術編輯、《美少女漫畫月刊》美術企劃編輯、《燃燒!野球魂棒球季刊》主編、《Candy漫畫月刊》總編輯、《Deae Candy線上誌》總編輯等。
【曾任】:文化部2015~2020年《漫畫繁星人才培育計畫》專任講師、2022年《第十三屆金漫獎》評審委員、2023年《國際漫畫校園大賽》評審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