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 編輯部 整理
麻豆地區製糖重鎮:總爺製糖所
明鄭、清領時期,麻豆地區本糖業興旺之地,糖廍林立,加上麻豆港供輸出,使麻豆工商業發達,經濟富庶,締造了麻豆二、三百年繁榮的歷史。日治時期,總爺製糖所於明治43 年(1910 年)成立,兩年後正式營運啟用;同年,明治製糖株式會社本社也同時遷入。總爺糖廠的成立,帶動了麻豆地區的經濟發展,其糖鐵串連城鄉,將佳里、麻豆、官田等鄉鎮連接起來,在交通不便的年代,對地方有著極大的貢獻。
總爺糖廠是總廠制與大廠制的督導廠
二戰結束後,臺灣糖業面臨著重大的轉型。總爺糖廠也隨著時代的變遷,不斷調整經營策略。在台糖公司實施總廠制及大廠制期間,總爺糖廠皆是重要的督導糖廠,如總廠制期間下轄玉井、車路墘、三崁店、灣裡、蕭壟等廠;大廠制期間則轄有善化、麻佳、玉井、三崁店等廠。民國63 年(1974 年)改制,撤銷麻佳總廠,兩廠更名為麻豆糖廠與佳里糖廠,原轄屬之糖廠改由新營糖廠督導,其重要地位,可見一斑。
藝文中心的誕生 閒置空間的再利用
民國79 年(1990 年),麻豆糖廠正式停產,業務併入善化糖廠。面對這座龐大的閒置工廠,地方政府與民間團體開始思考如何活化利用。經過多年的規劃與努力,於民國90 年(2001 年),臺南縣政府向台糖借三公項多的土地,包括古蹟與閒置空間,成立「南瀛總爺藝文中心」。
發揮藝文重鎮功能 傳承地方文化
總爺藝文中心不僅保留了糖廠的歷史建築,更透過舉辦各種藝文活動,將藝術與文化融入到民眾的生活中。每年舉辦的「總爺和風文化祭」更是成為南臺灣重要的文化盛事,吸引了眾多國內外遊客。
此外,更設立三個紀念錧,發揮藝文重鎮功能,傳承地方文化,這三個紀念館分別是:
一、 倒風內海故事館:
民國95 年(2006 年),麻豆糖廠鄰近處之麻豆水堀頭遺址經過審議被指定為考古遺址,同時規劃為「麻豆水堀頭古港暨水堀頭史蹟文化園區」,在清理原鳳池周遭之古碼頭區域,並進行古航道區地層探勘後,該園區於民國97 年(2008 年)6 月開幕。
二、 顏水龍紀念館:
顏水龍紀念館於民國95 年(2006 年)開幕,館舍原為昔日糖廠保健室,經修建後改立地方常設館,主要展示顏水龍的生平介紹、畫作、手工藝品和生活器具。
三、 文夏故事館:
民國112 年(2023 年),臺南市文化局獲得文化部補助,以2,000 萬元將麻豆總爺藝文中心創藝工坊改建為文夏故事館,該館舍於5 月20 日開幕,共規劃成七大主題展覽。
結語
從昔日糖業重鎮到今日藝文聖地,總爺糖廠的轉型,成功地將糖業、在地與現代藝術結合,為地方創造了新的價值。昔日總爺糖廠,今日的總爺藝文中心不僅是一個觀光景點,更是一個文化傳承的基地,為臺灣的文化發展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