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王振愷
我們一定都聽過坂本龍一(1952-2023)這號人物?他是日本知名的音樂家、作曲家、製作人、鋼琴家,晚年更是環保活動家,以及當代藝術家,樂迷們都稱他為「教授」。曾被譽為電子音樂與現代音樂界的傳奇人物之一,音樂風格跨越古典、電子、實驗、流行與世界音樂等領域。其中他為電影《俘虜》(Merry Christmas, Mr. Lawrence, 1983)、《末代皇帝》(The LastEmperor, 1987)所製作的配樂,已成為影史經典,後者更讓他拿下奧斯卡最佳原創音樂獎。
2023年3月28日這位音樂教父病逝,雖然不捨但他生前所籌備的許多作品與計畫在這兩年間於世界各地持續發生,好似他不曾離開。其中,他生前親自參與構思的最後一場展覽,也是日本規模最大的回顧展「觀音.聽時」(Seeing Sound, Hearing Time)於2024年12月21日在東京都現代美術館盛大開幕,展期間每天都大排長龍才能進場觀展。
此展的主題源自坂本龍一與哲學家大森莊藏的對話,探討「看見聲音、聆聽時間」的概念,呈現了他對聲音與時間的深刻思索。展覽共展出12件聲音裝置作品,多為坂本龍一與國內外藝術家聯合製作,涵蓋他在音樂與視覺藝術跨界的創作呈現,其中他與合作夥伴亦是日本知名的媒體藝術家—高谷史郎(Shiro Takatani)就包含有六件作品,數量高達一半。
聲音與視覺藝術的跨界實驗
展覽開場的《TIME TIME》,此作由高谷史郎延續坂本龍一生前的構想製作,作品源於2021年荷蘭藝術節,融合夏目漱石《夢十夜》、能劇《邯鄲》與莊子的《莊周夢蝶》等文本,透過非同步的視覺與聽覺形式,探討時間的多重可能性、流動與感知。
另一件讓人印象深刻的作品《IS YOUR TIME》,源自一架在2011年東日本大地震中受損的鋼琴,這個相遇的過程曾在紀錄片《坂本龍一:終章》(2017)被紀錄下。坂本龍一與高谷史郎嘗試將地震的頻率數據轉化為聲音,結合燈光與影像,創造出一個讓觀眾沉浸其中的音樂空間。這不僅是對災難的回應,也是對時間與記憶的深刻探索。
水霧作為聲音視覺化的中介
聲音如何視覺化?肯定是「觀音.聽時」展覽中不斷觸及的大命題,如果上述兩件作品高谷史郎使用文字與物件作為中介,那麼《water state 1》與《LIFE - fluid, invisible, inaudible…》他則採用水霧進行實驗。
前者意指水的第一種狀態,象徵著自然界中水的基本形態與循環過程,是坂本龍一與高谷史郎於2013年共同創作的裝置藝術作品,旨在透過水的形態變化與聲音,展現自然環境的動態與生命的節奏;後者以懸掛於暗室的壓克力水族箱內部裝設一層水膜,超聲波以一種徘徊於透明與不透明之間的流體圖樣,讓觀眾恣意地漫步其中,體驗到時空的流動感。
超越時空,藝術不朽
透過水的流動與聲音的聲波共振可視,在與中谷芙二子合作的《LIFE–WELL TOKYO》特別在美術館戶外下沉式花園打造霧雕塑,此作也曾在臺南市立美術館、桃園展演中心展出過,透過翻湧且具有沈浸式的霧氣裝置,呈現出水體的變動性以及自然的神秘感受。
此展覽還有多位國際藝術家共襄盛舉,許多作品圍繞在坂本龍一於2017年發行的專輯《async》,包含有高谷史郎創作的沈浸式影音裝置《async–immersion》、與泰國導演阿比查邦.韋拉斯塔古合作的錄像作品《async-first light》,以及與自己兒子空音央共創的《async–volume》等,皆能從作品中感受到坂本龍一的音樂作為一種世界共享遺產,將使他的藝術精神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