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繽紛生活-循環經濟的規模


5月號 2018 May
繽紛生活-循環經濟的規模
文/砂糖事業部 楊策翔

本演講由3位講者分別就3種不同的發展規模,來分享循環經濟的推動過程,其中包含「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以國家層面的規模推動、英國的Schumacher College 學者分享以社區規模由下而上的推動,而艾倫麥克阿瑟基金會的CE100(循環經濟100家企業)則以企業角度來分享推動經驗。

 
一、循環經濟的企業發展層次—科技與租賃是好幫手

艾倫麥克阿瑟基金會致力於推廣循環經濟之概念,其中的CE100計畫更集結近百家知名企業,一同探究如何朝循環經濟的方向發展邁進,而其經理人Joe Murphy則以一系列的例子來介紹當前企業如何著手改變其既有商業模式,重新以Cradle to Cradle(從搖籃到搖籃)的思維來進行產品設計。
 
以APPLE為例,近年他們開始積極回應社會關注的環保議題,他們想與礦業脫鉤,想停止使用有限資源於其供應鏈之中,其產品想以可回收或可翻新材料作為製作原料,而Liam Robot的出現,也宣示了他們的決心。
 
Liam Robot乃作為產品拆解用的機械手臂,這是少見企業對產品回收做出的投資,其設計用來仔細拆解 iPhone 零件,包括 SIM 卡、螺絲、電池、照相鏡頭等,以便回收利用。Liam 機器人可精確拆解 iPhone 內部元件,確保玻璃片、塑膠不會和銅混在一起,拆解的零組件轉售給回收廠商。
 
Liam 機器人的 29 個機械手臂有些安裝鑽頭,有些安裝螺絲刀或是吸盤。當工人將 iPhone 放在輸送帶上,機器人就可開始工作。在 Liam 機器人開始工作前的入口處,最多可同時放 40 支 iPhone 手機。目前 Liam 機器人在拆解 iPhone 零件的良率可達 97%,整個處理流程可以繼續運行 30 分鐘。Liam 機器人拆解一支 iPhone 只需 11 秒,粗估每小時 Liam 機器人可拆解 350 支 iPhone 手機,一年可以拆解 120 萬支 iPhone 手機。
 
此外燈具大廠「飛利浦」也以燈泡租借服務,來展現其對循環經濟的投入,其對於「製造商」與「產品」關係的反思,也催生了新的服務思維與商業模式。「如果我們能與產品保持更長久的關係,不只能延長產品生命週期,還能給客戶更多加值服務!」勞柏爵指出,近年飛利浦發展出「租借燈具」的服務,賣流明(lumen,照明單位)、賣服務,就是不賣燈具。客戶不是一次買斷燈具,而是買照明、買服務,使用成本相對便宜。對飛利浦而言,因為是透過長期合約來維繫客戶服務,有機會增加客戶忠誠度,無須透過不斷推出新產品,來爭取客戶青睞。在循環經濟中,消費者與產品的關係,將轉變為「使用而不擁有」,產品的擁有權仍是在製造商或供應商手上。
 
「人們其實不想真的擁有燈具,他們想要的是更好的照明啊!」飛利浦照明的研發資深副總克洛(Kees van der Klauw)表示,近年飛利浦照明展開了「Light as a Service」的新商業模式。目前向飛利浦租賃燈具的最大客戶之一,就是歐洲重要門戶,位於阿姆斯特丹的「史基浦機場」(Amsterdam Airport Schiphol),而飛利浦與史基浦機場簽訂5年合約,甚至可望展延至另一個5年。
 
CE100 更積極推廣循環經濟合作計畫,讓企業反思線性經濟商業模式所造成的環境衝擊,而企業也紛紛以新產品或合作聯名等方式予以響應,舉凡G diapers 推出可降解材質的尿布,展現其對於環境友善之作為。而包含ikea 、 jack and jones、 H&M 等知名品牌也不缺席於這波環保意識抬頭的循環經濟熱潮中。

Liam 機器人的 29 個機械手臂,有的安裝鑽頭,有的安裝螺絲刀或是吸盤。

 
二、社區規模的循環經濟模式—由下而上的經濟合作

英國Schumacher College 學者Julie Richardson分享以社區規模由下而上推動的循環經濟模式,其檢視舒馬克大學(Schumacher College)所在地托特尼斯小鎮的土地和農地資產,發現不少土地呈現未充分利用或半廢棄狀態,故其決定由基層做起,邀請當地企業家提案,透過協同合作的方式,尋找某公司生產過程的錯置資源,可作為其他公司產品所需資源的可行性,以形成封閉循環的零排放系統為目標,舉凡我們發現,當地酒廠的錯置資源可提供某種蘑菇的生長所需養分,而該蘑菇又可用於該酒廠生產蘑菇風味啤酒的原料。可見要建構循環經濟模式,不能僅靠經濟體的獨立運作單兵作戰,而是需要多單位的協同合作,並發展以當地經濟為基礎的永續土地利用模式。

 
三、國家層級的循環經濟政策之推展—計劃經濟與共享經濟模式是推手

「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的代表Yu Jiantuo,說明中國近年如何致力於推廣循環經濟,其指出為何中國要致力於循環經濟之原因,乃因經濟成長快速伴隨大量的資源耗用,中國成為世界最大資源使用國,也是最大的溫室氣體排放國,因此其面臨如何改善能源效率的挑戰—中國每1美元GDP需耗費2.5公斤原料,遠高於已開發國家平均約0.54公斤之水平。
 
有鑑於此中國於1979年推行了第一個關於環境保護的法條,此外其5年計畫中也對循環經濟的發展有所規劃,在覆蓋2011至2015年的中國「十二五」規劃中,循環經濟進而上升為一項國家發展戰略。其中提出的主要目標包括,到2015年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達到72%,資源產出率(即每單位資源投入對應的經濟產出)較2010年提高15%。
 
十二五規劃還提出組織實施循環經濟的「十百千示範」行動,這些包括資源綜合利用、產業園區循環化改造、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再製造、「城市礦產」、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建設等十大示範工程;創建蘇州、廣州等100個循環經濟示範城市以及培育1000個循環經濟示範企業和工業園區。2012年發改委和財政部出台文件,要求到2015年50%以上的國家級工業園區和30%以上的省級工業園區完成以主要污染物基本實現「零排放」主要目標之一的循環化改造。
 
此外有關循環經濟政策實施不是單純的由上至下或從下到上的傳遞關係,而是透過地方與中央政府多次協商而形成,典型的步驟是這樣,地方政府必須統整出問題與需求,並彙整各方意見,將之上陳至中央政府,透過地方與中央多次協調與修改,判定此問題當屬地方或中央層級,從而建構策略框架,進而發展國家政策或配套法律。以循環經濟產業園區為例,舉凡臨近上海的蘇州高新區就是將政策轉化為實務應用的典範。蘇州高新區占地52平方公里,擁有近4000家製造企業。在那裡工業園區中產生的銅廢料被回收,並用於印刷電路板製造,從而減少生產過程中原生銅的需求。另一方面,中國也推行關於循環經濟示範城市的規劃,如商洛市其市內就包含10個產業循環價值鏈,13個循環經濟產業園區,估計每年減少72.5% 的錯置資源產生,而礦產耗用則節省1,400萬噸,成效相當顯著,且還在持續進步與改善當中。
 
演說最後主持人也問到,循環經濟屬於科技創新亦或是社會層次的創新?Yu Jiantuo以中國快速發展的共享經濟模式回應,包含各種租借模式的發展與社群網絡的普及,如社交平台We Chat提供討論公共議題的管道,而電子商務募資平台的發展,也更易於小額捐款的實行,使得群眾皆能參與循環經濟的發展,因此科技發展與社會關注的相輔相成,造就中國推行循環經濟的斐然成績。
 
 
原文連結:https://www.thinkdif.co/sessions/scales-of-circular-economy
 

封面故事

編輯室報告

專題報導

糖情outlook

專欄

繽紛生活

業務特寫

資訊補給站

  • 買東西
  • 找據點
  • 會員區
  • 住台糖
  • fb分享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