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首頁 > 週邊景點 > 龍山寺周邊

龍山寺周邊

龍山寺

龍山寺為臺灣著名古蹟,香火鼎盛且整體的建築不論是石雕、木雕、彩繪和格局樣貌,都非常的精緻,展現了臺灣傳統寺廟之美,是著名的旅遊勝地。


剝皮寮歷史街區

臺北市鄉土教育中心_剝皮寮歷史街區

穿梭在臺北市萬華區的老舊巷弄中,有一處名為「剝皮寮」的老街區,這裡依然延續著百餘年前清代街道的風貌,紅色的磚牆、拱型的騎樓、雕花的窗櫺,呈現典雅樸實之美。

剝皮寮歷史街區位於龍山寺旁,康定路、廣州街及昆明街口,街區內保存有相當完整的清代街型、清代傳統店屋,其建築空間見證了艋舺市街的發展,擁有獨特之歷史文化和建築特色。

「臺北市鄉土教育中心」以融入式教育與文化之理念,使其作為推展鄉土教育之園地,將學校教育和社區文化相結合,規劃不同主題展覽,及剝皮寮相關歷史特展,並辦理各項教育活動,以達寓教於樂的功能。

近年來,剝皮寮街區的發展除了推廣電影文化與活動及教育,更廣納優質的藝文展演,成為文化體驗平臺的入口,期望串聯在地特色,創造故事的流動與回憶,賦予這個空間更多的意義。

(資料來源:https://www.travel.taipei/zh-tw/attraction/details/87 )



新富町文化市場

新富町文化市場

超過80年的市場記憶,重啟大門的區域再生。 新富町食料品小賣市場落成於1935年,屬於日治時期較後期完成的公有市場,市場內的建物涵蓋了當時期的各種建材。馬蹄形的市場主建物平屋頂由鋼筋混凝土樑支撐,牆體為加強磚造。另外,附屬建築物有木造的日式宿舍與磚造的公廁,公廁的出現也象徵當時市場現代化的過程,可惜在時間推移間並沒有完整保留下來。

1930年,臺北州政府公布了〈食料品小賣市場規則〉,基於衛生的考量,對於市場建築的構造、空間配置進行了詳盡規範。在這樣的背景下,「新富食料品小賣市場」落成了;同時期興建的太平町食料品小賣市場(1938,今已廢除)、幸町食料品小賣市場(1938,今「幸安市場」)及入船町食料品小賣市場(1938,今「直興市場」)都已改建或廢除,使新富市場成為日治時期公設市場建築中,表現新式衛生標準與建築式樣的珍貴案例。

新富市場興建時基地約506坪、建物約199坪,市場基地四周則圍繞著高約160公分的紅磚牆。市場本館牆體為加強磚造,外牆以洗石子做出洗鍊的水平飾線,每一個入口處上方都設有雨庇,屋頂以混凝土澆製,並以鋼筋混凝土樑支撐。整體建築風格簡潔、少有裝飾,並且擁有很強的機能性,例如它的馬蹄形平面,在全臺公設市場中相當罕見,不只創造了一個流暢的購物動線,獨特的中央天井,也同時滿足了市場內部通風與採光的需求。

(資料來源:新富町文化市場網站)



華西街夜市、艋舺夜市(廣州街夜市)

華西街又名蛇街,位於龍山寺附近,是我國第一座觀光夜市,以販賣各式山產海鮮野味小吃為大宗,是國內外觀光客最鐘愛的景點之一。

艋舺夜市又稱為萬華夜市,是萬華區歷史悠久的美食商圈,範圍遍及廣州街、梧州街、西昌街一帶。由於艋舺夜市擁有許多傳統古早味的道地小吃,加上鄰近華西街夜市、捷運龍山寺站,又有耐人尋味的文化與古蹟,使得艋舺夜市也是臺北旅遊的熱門夜市之一。艋舺夜市中大多以傳統小吃為主,必吃美食推薦包括兩喜號魷魚羹、東港旗魚黑輪、頂級甜不辣、大胖肉粥等等,都是來到這裡不可錯過的好味道。除了各種在地美食之外,彈珠檯、夜市叫賣等各式娛樂攤商也在這裡出沒,相當熱鬧又趣味。來夜市打牙祭之餘,不妨走進週邊的龍山寺、剝皮寮歷史街區,用味蕾與雙腳深入萬華區的歷史肌理。

(資料來源:https://www.travelking.com.tw/tourguide/scenery105421.html)


星巴克艋舺門市(林家古宅)

星巴克艋舺門市(林家古宅)

門市位於萬華地區市級古蹟 - 林家古宅,以活化舊建築與推動社區經營為理念,重現艋舺地區值得一探的歷史人文寶藏。

於建築修復、門市設計上,融合林家古宅過往風貌,從大門開始完整保存老式雙開門,建築內的門窗及欄杆處,皆可見到羅馬式柱頭細部設計與精緻刻畫。

於二樓牆面的星巴克女神刺繡壁畫,參考當時林家刺繡擺設,將萬華車站、剝皮寮等知名景點融合於壁畫中。修繕後的萬華林宅咖啡飄香,除首次引進虹吸式咖啡調理服務,更於門市內首創設置 20 位「社區大使」,透過夥伴們的專業導覽,將林家古宅的動人故事持續傳遞下去。

(資料來源:https://www.starbucks.com.tw/stores/special/stores_special_bangka-xiyuan.jspx )


  • 買東西
  • 找據點
  • 會員區
  • 住台糖
  • fb分享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