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東區處簡介
花東區處簡介
花蓮糖廠位於花蓮縣光復鄉,建廠於民國九年,光復鄉當時的地名為「馬太鞍」,即阿美族語指的「樹豆」,以前此地為河川沖積地,到處長滿樹豆,原位民採取樹豆為主副食,因而得名並沿用久遠。當時日人建廠時,其全銜為「鹽水港製糖株式會社花蓮港製糖所大和工場」。
民國26年10月1日地方行政區域改名,則以糖廠名稱「大和工場」取「大和」再加「上」字,成為「上大和」地名,迨至民國34年8月台灣光復後地名恢復舊稱「台安」,民國36年3月1日捧准設鄉為「光復鄉」。亦正式命名為「台灣糖業股份有限公司花蓮糖廠」。
光復鄉位在花蓮縣中區,北接鳳林鎮以馬太鞍溪為界,南連瑞穗鄉間有馬蘭勾溪,西倚萬榮鄉、中央山脈,東臨豐濱鄉,海岸山脈分水嶺為鄉界。花蓮糖廠地理位置為東經121° 25',北緯23° 39'海拔高度116M年平均溫度約22°,年雨量約2,500公厘,颱風多,地震頻繁,當地居民已習以為常,懂得應變,不以為懼。
花蓮糖廠創建於民國二年原為台東拓殖株式會社,設立於花蓮縣壽豐鄉,建立每日壓榨550噸甘蔗製糖工場一所,名為「大和工場」,於次年即開工生產砂糖,二十二年增加新式設備,提高每日壓榨甘蔗能力至1,000公噸,二十六年再提高壓榨能力至1,200公噸。
民國三十四年台灣光復,大戰末期生產設備遭盟軍轟炸,滿目瘡痍,百廢待舉,無法開工生產,是年十二月即由台灣糖業監理委員會分社辦事處於壽豐廠址,成立接管委員會,糖廠經營權正式由國人接管,重建工作經中日雙方專家評估鑑定,決定保存修復「大和」工場,拆除「壽」工場(僅保存酒精工場),做為花蓮糖廠永續經營之工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