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首頁 > 區處介紹 > 歷史沿革

歷史沿革

2002

花蓮觀光糖廠早期為東部重要的製糖工場,2002年停閉後轉型為觀光糖廠,近年積極經營園區觀光業務,結合了導覽解說、日式木屋旅館、糖廠冰品、風味餐、台糖商品、農特產品及地方特色商品等,提供遊客住、食、遊、玩的豐富體驗。

1995

依政府空氣污染環保規定,興建袋濾式排煙除塵設備,投資金額達四千餘萬元。 至此花蓮糖廠內包括製糖、煉糖、酒精、環保設備等,已成為全省設備最完善之生產廠。

1994

為符合政府環保規範,設置二級(微生物處理)廢水處理池一座,讓工場排水符合標準。

1992

再增設晶冰糖工場生產晶冰糖。

1989

因市場需求增設煉糖工場,煉製特砂,每日可生產300公噸特砂。

1984

減低購電成本,自小港糖廠調撥2,000kw透平發電機乙台,利用節餘蒸氣發電自用。

1975

再度擴建工場,將壓榨能力提高為2,600公噸。

1968

製糖設備更新,提高工場壓榨能力至2,000公噸。

1955

基於節省成本的考量,將設於壽豐的酒精遷建至光復廠內。

1948

三十七年二月製糖工場修復並開工運轉。每日壓榨甘蔗能力仍維持1,200公噸。

1946

戰後物資缺乏,日人戰敗撤離,技術人員欠缺,國人以高度智慧,胼手胝足,克服萬難,設於壽豐之酒精工場於三十五年底修復。

1945

民國三十四年台灣光復,大戰末期生產設備遭盟軍轟炸,滿目瘡痍,百廢待舉,無法開工生產,是年十二月即由台灣糖業監理委員會分社辦事處於壽豐廠址,成立接管委員會,糖廠經營權正式由國人接管,重建工作經中日雙方專家評估鑑定,決定保存修復「大和」工場,拆除「壽」工場(僅保存酒精工場),做為花蓮糖廠永續經營之工場。

1937

再提高壓榨能力至1,200公噸

1933

增加新式設備,提高每日壓榨甘蔗能力至1,000公噸

1913

花蓮糖廠創建於民國二年原為台東拓殖株式會社,設立於花蓮縣壽豐鄉,建立每日壓榨550噸甘蔗製糖工場一所,名為「大和工場」

  • 買東西
  • 找據點
  • 會員區
  • 住台糖
  • fb分享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