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封面故事-樂活元宵-元宵話燈謎


2月號 2014 Feb
封面故事-樂活元宵-元宵話燈謎

文/楊國顯

元宵佳節普天同慶,糖訊推出「樂活元宵」專題,以多元的節慶內涵,與豐富的民俗風采,將此一具有濃濃文化氣息的活動,帶入高潮。

筆者與「謎」結緣四十餘年,嗜謎如痴,於1998年榮獲全球中華文化藝術薪傳獎,把燈謎推上了文學的殿堂,今逢甲午元宵,薪傳謎學,責無旁貸,特就所知,略述一二。

室內的猜謎會,則稱為「文場」

圖/室內的猜謎會,則稱為「文場」

謎也者,迴互其詞,使人昏迷也,所謂的燈謎,其實就是利用漢字多重的「形、義、音」之三大特性,運用「別解」本義之技巧,讓謎面與謎底文義你儂我儂,產生邏輯之內、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諧趣效果,讓製謎者與猜謎者靈犀相通,在智力發酵的互動過程中、得到身心的娛悅,智慧的開發,知識的累積,以及情操的陶冶。

古往來今,大家都視燈謎為「雕蟲小技」,致使淪落為文學孤兒,但奇怪的是,卻很少有人知道,燈謎竟然是堂堂的中華文化「四寶」之一,與書、詩、畫三者等量齊觀,影響力之大,更是橫貫古今,無遠弗屆。

語云:「謎雖小道,亦有可觀者焉」,會這麼說,是因為它的形式多樣、邏輯綿密,品味濃厚,哲理深遠,能夠擴大人們的知識領域,增長內心的智慧,靈活頭腦的推理,鍛鍊思維的能力、進而激勵世道人心、陶冶心靈素養,促進社會之圓融,以及人群之間的和諧。

談到中華謎史,可追溯到上古時代,早期出現的謎,其實跟「歌、舞」如出一轍,都是集體創作,因為沒有文字記載,所以都靠口傳心授,這就是「民間謎語」之濫觴。

大型的室外燈謎會,稱為「武場」

圖/大型的室外燈謎會,稱為「武場」

人類文明之後才產生的以文字為載體的「謎」,為了區隔,這類「謎」被稱之為「文義謎」,經過長期的萃鍊,文義謎有比較多的形式,諸如「廋辭」、「隱語」、「射覆」、「離合」……等等,論其歷史,距今至少也有二千年以上的時間,直至「漢代」。

到了宋朝,仁宗年間,因為天下太平,每逢元宵,金吾不禁,城開不夜,天子與民同樂,而文人墨士則附庸風雅,拈詩成謎,並於鬧區張燈懸掛,供人猜射,從此燈以謎而紅,謎以燈而興。

編輯室報告-星火燎原的eTag

封面故事-樂活元宵

業務特寫

專題報導

專欄

繽紛生活

勘誤啟事

  • 買東西
  • 找據點
  • 會員區
  • 住台糖
  • fb分享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