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繽紛生活-2014經貿展望 全球景氣回升 台灣仍有挑戰


2月號 2014 Feb
繽紛生活-2014經貿展望 全球景氣回升 台灣仍有挑戰

文/徐元直

2014年開春,國內景氣終於見到春燕來訪的跡象。國際預測機構如國際貨幣基金(IMF)、及世界銀行展望報告,都上修全球經濟成長率,世銀更預測台灣今年可望成長3.6%,明顯高於主計總處預估的2.59%。去年始終疲弱的外銷接單,戲劇性在最後一刻由負翻正,使得去年全年接單逆轉勝。

IMF日前公布最新「世界經濟展望報告」指出,由於景氣復甦力道轉強,上修全球與主要經濟體今年成長預測,美國由原估2.6%上修至2.8%;中國由7.2%調高至7.5%;日本由1.3%調升至1.7%,全球成長率調高0.1個百分點至3.7%。這是IMF近兩年來首次調升經濟預測,但IMF也警告,先進經濟體的通膨過低,尤其是歐元區的通膨情勢較令人憂心。

世界銀行上修2014年全球經濟成長率預測至3.2%,高於去年6月預估的3%,為2010年來最高,原因是先進國家放鬆財政緊縮和歐美經濟復甦增強。2015年成長3.4%,也高於先前預測的3.3%。先進國家財政整頓措施和政策不確定性對成長的拖累將持續降低,整體高所得國家今年將成長2.2%;世銀分析,高所得國家產出增加,意味近幾年由開發中國家獨力帶動全球成長的情況出現重大轉變。富國的進口需求,應有助彌補先進國家貨幣政策常態化造成金融緊縮的衝擊。

此外,世銀則調降開發中國家今年的經濟成長預估,從5.6%降至5.3%;其中,南韓成長3.7%,香港和新加坡各成長約4%。中國今年預估從8%降至7.7%,巴西從4%降至2.4%,印度則從6.5%降至6.2%。惟上修台灣經濟成長率,預測今年將成長3.6%,明顯高於主計總處預估的2.59%逾1個百分點,明、後年預估成長約3.7%及4%。

在台灣,領先出口2~3個月的外銷訂單也帶來好消息。經濟部統計長林麗貞表示,智慧手機及平板電腦熱銷,帶動去年12月外銷訂單狂拉尾盤,較上年同期勁揚7.4%,達到423.1億美元,創下歷來單月新高;全年訂單也由負成長轉為年增0.4%,金額達4,429.3億美元,同創新高。經濟部並分析,去年12月外銷訂單為連續第六個月正成長,預期今年1月接單將持續走強,有機會「連七紅」。

隨著歐洲景氣回升,帶動消費需求,12月來自歐洲訂單較上年同期成長11%;占最大宗的資訊通信產品,更較上年同期增加24.6%。經濟部統計去年來自美國、中國大陸及香港、歐洲、東協訂單都呈正成長,金額同步創下新高。

林麗貞認為,手持行動裝置產品推陳出新,預期全球對高階行動裝置需求將持續,加上開發中國家對中低階手機需求擴增,皆有助台灣相關供應鏈維持成長。她並分析,許多機構預測今年景氣將較去年好轉,加上台塑化、台積電預期今年業績會持續增加,第1季有望延續去年第4季的氛圍,接單狀況應該不錯。預測1月接單也有機會站上400億美元大關,維持成長格局。

然而,全球景氣回升,訂單逆轉勝,這並代表台灣外貿將步入坦途,事實上仍面臨諸多挑戰,從12月接單表現,也反映出隱憂。受到電腦和液晶電視需求減少及日圓貶值影響,去年來自日本訂單大降8.3%,接單金額也創下2009年金融海嘯以來新低,僅剩下370.4億美元。

從各大類產品觀察,去年全年只有資通信和電子產品獨強持續正成長;精密儀器、基本金屬、化學品、塑橡膠製品、機械全部呈現衰退,尤其以面板業為主的精密儀器更重摔7%,創2010年以來新低。

其次,12月海外生產比也衝上54.1%,創歷史新高,其中資訊通信產品海外生產比更高達87.3%,較上年激增2.7個百分點。外銷訂單創新高,原本會帶動出口成長,但因海外生產比重高,減弱對出口的帶動效果。

中華經濟院研究經濟展望中心主任劉孟俊表示,這是個警訊,隨著企業海外子公司日益在地化,業者可能將原本台灣母公司的研發、人事、採購、行銷工作逐漸外移,對台灣的投資、就業、出口均相當不利。隨著新興市場興起,預期海外生產比未來還會持續升高。

第三,匯率仍是一大變數。以國內工具機產業為例,最近接單強強滾,廠商對景氣信心逐步回升,上銀科技董事長卓永財表示,第2季就會看到春燕,但他也警告,新台幣匯率仍是影響今年工具機產業景氣能否好轉的重要因素。

第四,美國聯準會量化寬鬆(QE)政策逐步退場勢將影響全球經濟。世銀公布最新「全球經濟展望」報告,全球經濟處正於轉捩點,過去五年因金融海嘯引發對全球經濟的風險已經平息,但潛在的挑戰依舊存在。世銀指出,全球經濟將會逐步走強的同時,但經濟成長的展望仍面臨全球利率上升和資金流動潛在波動的風險,尤其將受到美國聯準會量化寬鬆(QE)政策逐步退場影響。

面對詭譎多變經貿情勢,經建會改組為國發會,首任國發會主委管中閔將出口戰略列為國發會首要任務。去年台灣出口疲弱,他正加緊規劃出口戰略,思考把全球分為「三級戰區」,以不同戰略挺進,再造台灣出口動能。

未來,台灣要改變策略。他認為,台灣不能總是「敵來我走」,應將全球分成三級戰區,對於已開發的歐美市場,我們要「敵來我不走」,重新開拓歐美市場。新興市場現正短兵相接,我們要「敵來我也來」,積極爭取加入區域經濟整合,增加競爭力。至於北非等潛力市場則是要抱持「不論對手來不來,我都來」的態度;並且要強化網路行銷,拉近市場與台灣距離。

此外,經濟部持續拓展與其他國家洽簽FTA。經濟部、農委會、衛福部已同步宣布將開放加拿大30個月齡以下帶骨牛肉進口,最快一個月後即可生效。經濟部預期,台加貿易障礙排除後,今年可望進一步展開台加雙邊投資協定談判,有助創造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良好條件。

經濟部預計,加牛問題解決後,今年將可和加拿大簽署避免雙重課稅協定(ADTA),並展開台加雙邊投資協定談判。經濟部次長梁國新指出,台加雙邊投資協定包括投資保障、投資促進和投資自由化等內容,由於TPP談判涉有投資專章,台加雙邊協定完成後,有助我方掌握TPP相關議題談判進展。

編輯室報告-星火燎原的eTag

封面故事-樂活元宵

業務特寫

專題報導

專欄

繽紛生活

勘誤啟事

  • 買東西
  • 找據點
  • 會員區
  • 住台糖
  • fb分享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