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封面故事—飽覽文物館-特色借鏡篇(1)黃金博物館—體驗黃金山之靜與美


5月號 2015 May
封面故事—飽覽文物館-特色借鏡篇(1)黃金博物館—體驗黃金山之靜與美
黃金博物館
 
文/休閒遊憩事業部 謝雅婷
 
黃金博物館位於新北市瑞芳區金瓜石金光路黃金博物園區內,是台灣第一個生態博物館。所謂的「生態博物館」係以經營博物館方式,結合工業遺址、地景觀光資源旅遊方式維持地區經濟及文化發展的功能[1]。
  
金瓜石曾為繁榮一時的金礦產地,1987年停止採礦,2004年11月成立黃金博物館,成立之初曾計畫以BOT方式引進民間飯店、餐廳及商店,但受到土地使用管制、交通不便及當地居民不認同等因素導致招商不順。而後博物館改變經營方向,2008年開放免門票參觀、恢復居民生活路徑動線、展覽規劃著重於與在地的連結、致力於社區經營等,將博物館與社區界線逐漸模糊,社區建築融入博物館建築群的一部分,逐漸找回了往昔金礦山城的生命力。
 
黃金博物園區佔地約5公頃,目前黃金博物館園區內保留著許多雅致的日式建築及礦業時期的生活設施,作多元的展示及體驗空間,包括:四連棟日式宿舍、煉金樓、環境館、太子賓館、本山五坑、黃金館、掏金體驗區、金采廣場及昇平戲院等景點。主要景點「黃金館」為昔日的採礦辦公室,經整建再利用後作為三樓層的黃金展示館,近年來博物館重視社區關係,館內的典藏品從過往的採礦機具、工具、貴金屬飾品等,轉向聚落歷史、影像、書籍、生活器具、文史資料等,展示內容更為多元,故事性也更加豐富。
 
除了免費參觀黃金館的常設展外,可以體驗一趟黃金館旁的「本山五坑」,在服務櫃檯付費50元,領取乾淨的帽套後,於入口處聽一段約5分鐘的導覽影片,再進入場區內戴白色上安全帽及進行安全宣導,便可以開始進入坑道體驗了。
 
在長約180米的漆黑坑道裡,博物館以礦工人物蠟像來展示當年的採礦過程,配合聲光效果,模擬當時採礦工作的情境,坑道內每隔10幾公尺設置一展示點,以感應器偵測到遊客,透過礦工的對話進行生動的解說,很有臨場感。像這樣親自進入採礦坑道,體驗當時的採礦環境,也是在提醒著人們,金瓜石繁華歲月的另一面,有著一段艱辛且沉重的礦業歷史。
 
另外,博物館在「金采廣場」設有傳統的淘金體驗、米雕(捏麵人)、串珠、絲襪花藝等DIY活動。其中,淘金體驗活動係利用過去居民為賺取生活費用補貼家用,自行在家鍊金的傳統工具,先將礦石敲碎、碾碎,後於洗金槽內以離心力和比重原理,洗出礦砂,體驗礦山淘金之趣。
 
由於對外交通不方便,金瓜石昔日的礦業生活聚落仍保留的相當完善。走到人較少、離黃金館較遠的祈堂老街,在淡淡的霧氣中沿著蜿蜒的小巷散步,輕輕探訪這個山城聚落。遇到一間咖啡店「祈堂小巷」,找到靠窗的座位,喝了一杯熱奶茶,溫暖了毛毛細雨中寒冷的身心。在這裡可以感受到金瓜石正慢慢轉變中,不同於九份商圈熱鬧的觀光氛圍,金瓜石仍存有特殊的懷舊情感及緩慢特色。
 
博物館的功能是多元的,典藏及展示只是博物館功能的其中一部分,更重要的是,博物館要如何傳達核心的歷史及文化深度。從黃金博物館的例子可以看到,近年來博物館增強與金瓜石在地的連結,結合地方傳說作故事行銷,串連山城地景及礦業遺址來發展地區觀光,並延伸各項教育體驗活動來增加博物館與遊客的互動等,值得學習。一遊黃金博物館,旅人可帶回山城旅行的寧靜感及滿足感,而這份旅行記憶裡也存著昔日礦業歷史的文化記憶。

[1] 資料來源:蔡宗雄,〈工業遺產旅遊發展與社區的關係 : 新北市立黃金博物館經營邁向第十年〉,《 新北市立黃金博物館學刊》103年:16)

編輯室報告

封面故事—飽覽文物館

業務特寫

專題報導

專欄

繽紛生活

  • 買東西
  • 找據點
  • 會員區
  • 住台糖
  • fb分享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