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專題報導-循環經濟產業在荷蘭-出國參訪紀事


3月號 2017 Mar
專題報導-循環經濟產業在荷蘭-出國參訪紀事
文/總經理室 蔡銪峯

面積為台灣1.25倍大、人口僅台灣0.7倍,飛行距離約13小時之遙的荷蘭,在循環經濟領域的發展,已是歐盟國家中的佼佼者。在當地,循環經濟不只是一種新嘗試,也是一個國家對改變經濟模式的創新運動,更是對於永續家園的長遠憧憬。乍看之下彷彿背離眾人熟悉的線性經濟運作模式,但卻又巧妙的藉由物質或能源的循環利用,完美的與經濟活動結合,確實值得借鏡及參考。以下即針對此次參訪據點作介紹:

一、循環為上的商業園區開發-Park 20|20

鄰近首都阿姆斯特丹史基浦機場(Schiphol)的Park 20|20園區,面積約1.6萬坪,為全世界第一個以循環經濟概念規劃設計的商業園區。園區的規劃結合社區參與,並以資源循環、綠色健康及使用者需求為概念重新設計。另一個園區重要的亮點,就是以「材料銀行」概念而設計興建的建築物。在考量建築物拆除後建材可回收再利用的原則下,於初始設計就融入循環理念,除結構為可拆解式之外,隔間也具彈性設計保留不同使用者需求,並且降低混凝土的使用;室內傢俱也都是以租賃方式代替購買,室內裝潢也採用具有循環理念的產品,為徹底落實循環經濟理念的商業園區。

以材料銀行為理念所打造的園區建築
以材料銀行為理念所打造的園區建築


二、創意發嚮的循環社區-De Ceuvel

於2014年啟用、位於阿姆斯特丹市北方水岸地帶的De Ceuvel,原址是個廢棄的造船廠,位於受污染的都市褐地(Brown Field)內。荷蘭政府為改善當地環境,於2010年透過創意徵圖的方式,由政府提供土地及補助興建經費,尋找具創意的團隊改造為循環經濟示範點。目前社區內的辦公室是以荷蘭常見的船屋(廢棄)所改建而成,能源供給也力求自給自足,如採用太陽能發電供給園區內之設施使用,以及運用植物來淨化土壤內的污染物及生活廢水,還有以生物發酵方式將人員的排泄物轉換為肥料,魚菜共生等…,分佈於戶外的休憩設施也多是利用廢棄木料打造而成。另一個區內亮點Cafe De Ceuvel,亦是以循環經濟概念打造的咖啡廳,並成為當地十分具有特色的集會場所,園區未來也將以船屋打造水上旅館區。

以循環為營運理念的Cafe De Ceuve
以循環為營運理念的Cafe De Ceuve


三、傾全城之力推動循環經濟理念-Venlo市

Venlo市為位於荷蘭東南方邊境地區的城市,是世界上第一個在轄管區域內採行C2C原則的城市。2012年藉由舉辦花博會的機會,將C2C(Cradle to Cradle)理念推廣於都市基礎建設,打造具C2C概念的展場,並於展覽結束後搖身一變成為辦公空間。

該市並設立創新中心,為農產品、食品、園藝、工業、健康產業、辦公、休閒及餐飲服務等行業搭建對話平台,並藉由與周邊產學研的合作,推行C2C認證和標章的產品生產、建立C2C實驗室…等,並提供諮詢和規劃服務來協助產業轉型。因為地理位置緊鄰德國之故,具有優良的區位條件,使它也成為循環經濟之物流集散、知識群聚及技術研發製造中心。

推動循環經濟理念的Venlo市創新中心
推動循環經濟理念的Venlo市創新中心


四、乘著陽光的新移動模式-We Drive Solar

這是一個位於Utrecht地區的交通專案,一個透過太陽能電動車的營運、讓使用者體驗行車不須買汽油,並且具未來性的移動模式。營運模式是經由架設於屋頂上的太陽能板、電動車上的電池及智慧電網的設置等,建構區域能源供應系統,概念類似於「分散式的儲電廠」或「行動式的電源供應器」。

專案所提供的電動車充電一次約可行駛300公里,或供一般家庭約2~3天的電力需求,每輛車也都有專屬的停車場,而停車場即是充電站。專案也透過用戶之間的共享分擔使用成本,讓專案的使用成本更親民,增進有願意使用乾淨能源的民眾數量。未來更將嘗試發展創新儲能科技,如以建材、窗簾、玻璃及路面蒐集太陽能源作為供電來源。

車子不僅是移動工具,也是地區能源供應的行動電源
車子不僅是移動工具,也是地區能源供應的行動電源


五、他山之石,可以攻錯

就本次參訪所見所聞,對於推動循環經濟模式的開發及運用,提出3點建議供參考:

(一)因地制宜,循序推進

一個循環園區開發案需要時間醞釀,緣於計畫內須突破一些傳統的作法,以及各界面整合,並瞭解使用者真實需求後,再將不同的立地條件導入,因地制宜、重新設計,荷蘭循環園區的開發即是如此。因此,所擬定的執行計畫當不完全重複,應有不同時程、不同尺度等等考量;或者是不同手法、不同樣貌的呈現,但最終些發展成果,都能再回歸到生物或工業循環裡,再為消費者所利用,更甚者彼此間亦成為一種循環體系。未來若推行類似計畫時,或可先予擬定整體計畫,分期逐步推動,並留意各子計畫間的整體性,鼓勵計畫間的聯結,以達到擴大循環之效應。

(二)善用優勢,尋找機會

土地是公司重要的資產,於土地開發及營建住宅方面我們已經累積一定經驗及優勢,恰可將循環經濟理念引入作為未來公司產品的亮點,例如將「材料銀行」、「循環社區」等概念導入,讓住宅及土地資源能永續循環再利用。當前土開處正著手規劃的台南沙崙科學城「智慧綠能循環住宅」的開發案,已嘗試採用此類工法或是設計,希望創造台灣第一個新型態的循環住宅開發,並於未來完工後採行「以租代售」方式,落實共享理念。不僅如此,土開處、資產處及秘書處等部門也正聯袂思考推動總管理處,以及各重點停閉糖廠之循環園區規劃工作,帶頭打造國內循環經濟的特色場域,期能再創糖廠新風華。

(三)開放創意、群策群力

 引用首長常勉勵同仁的一句話:「沒有完美的個人,只有完美的團隊」,在此次參訪過程中,尤其感受到國外濃厚的團隊合作氛圍。而在循環經濟運作的架構下,著實每個人都需扮演不同的重要角色,也許是擘畫願景的夢想家,也許是實現理想的設計師,更或許是施工建設的工程師,因為循環經濟本身便是一門整合資源的大工程,涉及眾多專業領域的合作及部門的協調配合,亟需各類人才的參與;恰因如此,更顯團隊合作的必要性。另外,開放創意,擴大外界參與合作,也不啻為一個彌補自我專業侷限的好方式,例如De Ceuvel社區的誕生,背後即是一位來自於美國執行長的奇想。期望未來同仁都共襄盛舉,以群策群力方式推動,才能讓這循環的圈圈,滾動的既穩又遠,而公司實現循環經濟理念,當也指日可待。

最後,感謝在此次異鄉萬里遠征的旅途上,長官及同行夥伴的照顧,讓這趟行程能一路順利,圓滿完成。

推動循環經濟需眾人集思廣益共同參與
推動循環經濟需眾人集思廣益共同參與


編輯室報告

封面故事-到花東小旅行

業務特寫

糖情OUTLOOK

專欄

專題報導

繽紛生活

  • 買東西
  • 找據點
  • 會員區
  • 住台糖
  • fb分享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