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主編精選-淺談蔦屋書店


11月號 2017 Nov
主編精選-淺談蔦屋書店
文/陳建龍

什麼樣的書店才能創造話題並成為品牌?台灣有「誠品」、日本則有「蔦屋書店」。2011年美國娛樂網站Flavo wire.com評選了「全球二十家最美書店」,蔦屋書店為亞洲地區唯一上榜,從此聲名大噪。2011年冬天座落在東京代官山,很難想像這昂貴地段開起利潤微薄的書店,擺脫傳統書店經營方式,蔦屋書店不僅擁有亮眼的外表,也創造驚人的業績(月銷售額1億日元)。在網購盛行的年代裡,蔦屋書店到底憑什麼?讓消費者再次走進實體書店,讓買書也能成為一種時尚。

蔦屋書店尚未成立之前,其實是間「影音CD、電玩、書籍」的連鎖出租店「TSUATAY」。1983年於大阪成立首家店鋪,創辦人為增田宗昭,除日本外更擴展至海外市場,目前已超過上千家。增田先生腦筋動得快點子也多,早在30年前就把「咖啡」導入店裡,在當時的日本算是一大創舉。

由於想法太多,1985年增田先生乾脆成立了「CCC」企劃公司(CCC Design Company),主要業務規劃TSUATAY的行銷活動。長久以來增田先生想把影音店提升到新的層次。2003年他辦到了,於東京「六本木」設立第一家概念店(TSUTAYA Tokyo Roppongi),開幕後創造不少話題更成為東京地標,但不再只專營影音部分,而把重心轉向書店經營,並成功導入星巴克咖啡,讓「書本+咖啡」成為新的書店代名詞。
 
代官山蔦屋書店
 
 
創新的書店營運模式

TSUTAYA Tokyo Roppongi一炮而紅後,增田先生加緊腳步規劃更嶄新的書店模式,主題訂為「生活方式提案」。他在自傳裡強調:「蔦屋書店不只賣書,更販賣一種生活方式。如果書店就像美術館,客人一定不會急著離開」。2011年CCC公司在「代官山」找到基地,以簡潔、白色、明亮為設計導向,在這寸土寸金的黃金地段,綠地的比例反而比商業空間大,店內主打生活類型、音樂、園藝、餐飲類等書籍,以符合生活提案主題,如此蔦屋書店還有傳統書店看不到的服務(例如:租借萊卡相機、高級腳踏車、製作生活影像等服務),把書店價值更加提升。增田先生更自豪的向媒體表示:「我們不需以折扣來留住客源,蔦屋書店提供日本最優美的購書環境,絕對讓您捨不得離開。」

目前蔦屋書店積極於日本各地成立據點,大阪「枚方市」的店面最讓筆者感到興趣,這裡是增田先生初創業的故鄉,想必花了更多心思在這片土地上。走出枚方市車站就能看目前號稱日本最大的蔦屋書店,原是家老舊的傳統百貨,重建後猶如一座時尚又透明感的美術館。由於位置介於大阪與京都之間,為了落實「社區生活提案」理念,考量兩區往來居民需求,營業時間特別調整為早上7點至深夜1點,滿足早起的上班族及夜歸族,目前更推出簡便的膠囊旅店,服務不便回家的客人。


以「生活提案」取代傳統新書展示

蔦屋書店所提倡的「生活提案」又到底是什麼呢?其實概念非常簡單,別於傳統書店展示新書的方式,蔦屋書店以「提案」的視覺效果來呈現書的主題。舉個例子來說,如果預計推展「蛋糕烘焙」主題,企劃人員先規劃出展演空間,篩選烘焙相關書籍(如食譜、歷史沿革、達人專訪...等),再將次要有關的書籍納入展示(如茶品與咖啡等書),強化主題內容的深度。書籍擺設沒有制式規範(可站、可躺),然後搭配烘焙工具與3C家電,猶如一個小型櫥窗展演,除了提升主題內涵也創造附加價值(例如推展其他商品銷售),這就是所謂的「生活提案」方式。

店內書櫃也採半透空形式,讓空間可以維持穿透感,少了書架的隔閡感,藉由穿透的視覺發現下一個書櫃的主題,是蔦屋書店空間規畫上的重點。筆者特別鍾情枚方市的店體設計,整棟牆面以落地玻璃為主,宛如置身機場貴賓室,挑本雜誌點杯咖啡,找張舒適椅子坐下,窗外忙碌的車站人潮恰好與書店形成對比的風景。

蔦屋書店除了賣書外更像「日常生活」的複合式百貨,在此可自由試聽音樂,體驗最新3C產品與家電。還有許多提倡健康導向的餐廳,另有舒適的親子活動空間,滿足一家大小的生活所需。顛覆了傳統藩籬,書店也可以是圖書館,可以是超市百貨也能是餐廳。蔦屋書店不再只是最美的書店之一,而是充滿無限生活創意的實驗室。
 

 

編輯室報告

封面故事-當循環風吹進台糖時

專欄

專題報導

業務特寫

糖情outlook

主編精選

資訊補給站

繽紛生活

  • 買東西
  • 找據點
  • 會員區
  • 住台糖
  • fb分享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