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專題報導-主編精選—循環經濟•新觀點:鳥噉循環經濟的思維、模式與案例—DIF演講稿重點摘要


4月號 2018 Apr
專題報導-主編精選—循環經濟•新觀點:鳥噉循環經濟的思維、模式與案例—DIF演講稿重點摘要

演講精華 快速掌握循環經濟思維核心

循環台灣基金會精選的4場演講,重點摘錄如下:

一、循環經濟的規模(Scales of Circular Economy)   

    循環經濟在這幾年成為火熱的話題後,就有許多不同的實驗在觀察不同規模下的循環經濟推動的表現。這場演講邀請到三位在不同規模下推動循環經濟的專家,由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分享從國家層面的規模推動、英國Schumacher College分享社區由下而上的推動、以及艾倫麥克阿瑟基金會從企業的層面推動的經驗。

(一)循環經濟的企業發展模式

集結近百家知名企業組成CE100計畫(循環經濟100家企業),一同探究如何朝循環經濟方向發展邁進,其經理人Joe Murphy更用一系列案例介紹當前企業如何著手改變其既有商業模式,重新以Cradle to Cradle(從搖籃到搖籃)的思維來進行產品設計。

此外CE100亦讓企業反思線性經濟商業模式所造成的環境衝擊,以及利用新產品或合作聯名等方式予以響應,如G diapers 推出可降解材質的尿布,展現其對於環境友善之作為。

(二)社區規模的循環經濟模式

    透過舒馬克大學(Schumacher College)所在地托特尼斯小鎮的土地和農地資產,發現不少土地呈現未充分利用或半廢棄狀態,故邀請當地企業家提案,透過協同合作的方式,尋找某公司生產過程的廢棄物,作為其他公司產品所需資源的可行性,以形成封閉迴路的零排放系統為目標。

    可見要建構循環經濟模式,不能僅靠經濟體的獨立運作單兵作戰,而是需要多單位的協同合作,並發展以當地經濟為基礎的永續土地利用模式。

(三)國家層級的循環經濟政策之推展

 說明中國近年致力於推廣循環經濟,乃因經濟成長快速伴隨大量的資源耗用,中國成為世界最大資源使用國,也是最大的溫室氣體排放國,因此其面臨如何改善能源效率的挑戰。(中國每1美元GDP需耗費2.5公斤原料,遠高於已開發國家平均約0.54公斤之水平)

 基此,於1979年推行第一個關於環境保護的法條,循環經濟儼然成為一國家發展戰略。主講者也提及,循環經濟政策實施不單純的由上至下或從下到上的傳遞關係,而是透過地方與中央政府多次協商而形成的,並以循環經濟產業園區為例,將政策轉為實務應用。

    最後主講者也提到,科技發展與社會層次的創新是相輔相成,這也是造就中國推行循環經濟成績斐然的主因之一。
 
 
 

 二、循環經濟—打破發展舊思維(How can circular economy disrupt development paradigm)

 開發中國家現今的發展模式就如同60年代的歐美,加速資源的消耗與不平等,以這樣的發展方向,聯合國永續目標將難以達成。然而循環經濟的出現給了人們從新思考的機會,快來聽聽講者如何重新定義成長。

    主講人Harald表示:緬甸位處中印兩國間,2012年民政府掌權後,成為許多跨國發展銀行及國際企業重點投資目標,亦為開發中國家推廣循環經濟的最佳地點,理由是發展中國家已有許多循環經濟元素在內,如:使用一件物品後可以維修再利用,非直接丟棄;也有許多有機物拿來做肥料,以及不以燃燒垃圾為唯一解決途徑,惟須進一步思考是否可利用循環經濟模式建構及強化其基礎建設?

    首當重點即在如何籌措資金及統整黑工勞動問題,以促進經濟發展。循環經濟是一種概念,首先須獲取相關資訊,再將其概念給決策者。惟如何將此概念讓政府、銀行及非營利團體等機構了解,運用科技的進步、跳脫舊思維框架(如:於開發中國家使用廢木產生能源或沼氣發電或回收先進國家醫療及機械設備),以及將水資源系統設計成可以取出廢水中的有機物、能源,回再利用,且確保衛生問題與多方發展等,以減少貧窮、減少不平等,唯有人、環境、效益三贏局面,才能達到永續發展。

 

三、循環設計案例之學習旅程 (Learning Journey-Circular Design Case)

 主持人Joe 與來賓Simon 及Alex 共同分享環環經濟的理念與看法,說明:循環經濟中的循環設計即利用三個原則來創造產品的服務與價值,其三原則為:廢棄物與污染設計思維(design out waste and pollution)、產品原料持續使用概念(keep products and materials in use)及再生自然系統(regenerate natural systems)。即利用生活中產生的廢棄物或過程中的汙染物作為原料,再利用製成所需產品,使這些原本所謂的廢棄物或污染最後不會進到海洋或是垃圾掩埋場,便不會有所謂的「廢棄物」產生。
 
 該來賓舉3例作說明:(1)兒童皮靴:皮革工廠透過裁切多餘的皮革製造成品,不使用時並經由機器拆卸再組裝製造新皮革成品,如此將廢棄皮革鞋一直不斷地重複使用的模式。(2)三合一紙杯:常見於一次性紙杯。利用摺紙技術將紙杯延展做出杯蓋,除可防止咖啡外溢,也可做為隔熱使用,此為將一次性紙杯直接再利用,讓整個咖啡杯100%可重複利用的模式。(3)海藻製的三角形小袋子:壓縮過後會變小且硬,易於攜帶;放置6星期後可作堆肥用;可盛裝任何液狀食品,如番茄醬、醋等。

 IDEO執行長Tim 認為,線性經濟是一條直線,有起點與終點,唯起點與終點無交集。但圓形的循環經濟則是將頭尾連接,彼此間相互關聯,唯有透過不斷改進、訓練及思考,才能將資源串聯一起,朝嶄新的經濟模式前進。

    主持人Joe也提到,人人都需要水,但人們買水並不是要水瓶而是水本身,因此是否有辦法可使水在任何地方皆可取得,以減少不必要的產品。Simon贊同Joe的想法,並說明人們真正的需求就是重點,循環設計不僅僅只是實際物品本身的設計,也包含整個產品與系統的互動,簡言之,循環設計應是從了解人們的需求後,再進行重新設計。

 
四、當科技遇見樸門農法(Technology meets permaculture)    
   
 農業創新社群(Catalyst agri-innovations society)過去十年來致力於將爆炸性成長的科技進步運用在了解大自然以消除垃圾。講者將從廢水談到光線及如何運用種力量等系統性的思考來解決農業問題。
樸門農法即利用科技結合自然生態,以創造新農業,為永續發展開創另一生路。如將牛糞中各種養分、水份及礦物質分離所有藻類生長過程中需要的物質,就達成永續經營的模式,再結合牛糞與藻類的循環農業,便是科技遇上樸門農法的典範。

 考量上網人口逐漸增加,HEROX平台即以群眾資源科技為基礎開發而成的網路平台,透過大眾集思廣益與合作競爭,激發創新,產生新思維,許多問題可望獲得解決。畢竟現今是網路科技發達的社會,集結眾人的知識去幫助資源缺乏的國家,是一途徑。

 如何利用水、能源及食物等資源,滿足不斷成長的全球人口數,冀能透過此次會議,傳達循環資源的概念予大眾,並結合HEROX平台,激盪出更多解決方式,讓大自然與人類更能和諧共存,使地球邁向永續發展的道路。

原文連結:https://www.thinkdif.co/…/technology-meets-permaculture-a-d…


什麼是「顛覆創新節」?
 
 「顛覆創新節」(DIF,全名Disruptive Innovation Festival),此活動由英國艾倫.麥克阿瑟基金會(Ellen MacArthur Foundation)主辦,是一個結合線上直播及論壇形式的創意點子節,一年舉辦一次,以問題「如果我們可以重新設計一切?(what if we could redesign everything?)」,將思想家、企業家、製造者、設計師、學習者等集結在一起,探索並回應這個快速轉變的經濟環境。該基金會創辦人這麼形容:DIF 其實就是不斷的學習,讓大家不斷的發現並產出新的點子,同時激發大家的想法及靈感。
 
 此活動亦舉辦關於循環經濟的創新設計競賽,尋找對於日常用品與經驗有不同想法者,期盼透過競賽激盪出不同火花,歡迎各界人士踴躍參與此競賽。

 動相關資訊可逕行上網檢閱:https://www.thinkdif.co/
 
 

封面故事

編輯室報告

專欄

業務特寫

專題報導

資訊補給站

繽紛生活

  • 買東西
  • 找據點
  • 會員區
  • 住台糖
  • fb分享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