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專欄-好吃好玩又有環教 造訪尖山埤 多功能一次滿足


10月號 2018 Oct
專欄-好吃好玩又有環教 造訪尖山埤 多功能一次滿足
台糖公司尖山埤環境學習中心環教師 謝雅婷
真理大學環境教育暨生態保育研究推廣中心教授兼主任  許毅璿
 
前言
台糖公司過去從事基礎原料生產,擁有廠房及土地面積龐大,故承襲了台灣百年的糖業文化及資產,今日遂成為台灣土地及文化資產的守護者。歷史不應該被時代淘汰,面對現代化、都市化所帶來的土地利用型態改變,後代子孫對於糖業歷史的陌生,如何活化再利用舊有廠房空間、保護環境資源及保存文化資產,為我們面臨的重要挑戰。
 
本文以尖山埤江南渡假村(以下簡稱渡假村)104年起成立尖山埤環境學習中心(以下簡稱本中心)的發展歷程,說明如何透過適當的環境教育手段,使自然資源及文化資產得以受關注、保護、保存,乃至未來期能永續發展的實踐經驗。
 
尖山埤環境學習中心推動過程經驗
(一)中心設立及發展目標
位於尖山下的埤塘,是尖山埤得名的由來。民國25年日本人為了供應新營糖廠製糖所需用水,興建尖山埤水庫。隨著時代變遷,民國90年新營糖廠關閉,尖山埤水庫失去原本供應製糖的用水功能,取而代之的是成為國民休閒遊憩的場所,並保有防洪滯洪、生態保育與調節用水等功能;部分水域逐漸陸化為濕地,成為重要的生物棲地。渡假村為實踐環境教育,於104年開始籌設「尖山埤環境學習中心」,並於106年10月取得設施場所認證。
申請設施場所認證的過程中,需尋找並聚焦於場域內的資源及特色,包括地理位置、地形氣候特性、歷史發展、自然生態、地方人文特色等。以場所資源來界定產品的獨特性,找出基地中「環境與土地的故事」,用來建立課程及場域規劃的發展主軸。
在地理位置上,尖山埤擁有豐富的淺山生態,在長達65年的供水歲月當中,與新營糖廠建立了密不可分的關係,因此本中心的發展目標圍繞在製糖水庫的歷史及百年埤塘的生態,連結「水資源」和「糖業」作為場域的獨特性。

尖山埤
 
尖山埤環境學習中心的發展宗旨及三大願景
(二)教學活動場域
本中心可結合渡假村住宿、餐飲設施及休閒服務,故可提供住宿型態的環境教育服務,作為民眾體驗自然、接觸戶外及瞭解環境的學習場域。
以本中心為例,將園區內現有遠翠樓一樓設為室內教室,可進行簡報、室內課程、雨天備案活動,其周邊場域可直接體驗學習,並輔助各項課程的戶外教學空間及設施。在環境教育活動的動線上,遠翠樓的地勢較高且位置隱密,可與渡假村一般遊客之遊憩動線作一隔離,並方便連結後方木屋區的森林步道及停車場。
   
 
(三)營運管理及人力配置
以本中心發展營運經驗而言,人力資源為發展環境教育工作相當重要的關鍵。所幸營運初期得以與104年與「真理大學環境教育暨生態保研究推廣中心」共同組成工作小組,進行園區的資源盤點工作,並在真理大學輔導團隊的協助下,進行先驅環教場所的交流參訪、增能研習課程、讀書會等方式強化內部人員環境教育素養及相關生態知識,訓練對象包括渡假村現場營運的主管,同時對外推廣課程及體驗活動,透過實務訓練方式培訓環教師的授課和應變能力,以蓄積通過環教認證後續推廣課程的重要能量。
 
  
(四)課程方案規劃
本中心依尖山埤四大場域特色(糖業文化、埤塘水域特色、淺山生態特色及地方人文特色)發展主題性的環境教育課程,課程設計理念為「傳遞土地的感動記憶、尖山埤的水和健康綠色的休閒環境」。
環境教育課程方案有四套:「遊走尖山埤」屬於基礎的課程,以遊走導覽方式來認識水庫歷史及親近埤塘環境,讓學員深入了解尖山埤與糖業文化的關係;跟隨環教師認識百年埤塘的生態環境,再依主題予以搭配「甘蔗豆知識」或「魔法小學糖」或「埤水幫幫糖」等課程。另外可搭配體驗活動如棉花糖DIY或蔗渣變花草DIY、江南畫舫遊湖、獨木舟遊湖體驗及生態夜觀體驗活動,增加學習的多樣性。
  
 
(五)環境友善措施
渡假村每年通過交通部觀光局「觀光遊樂業經營管理與安全維護檢查暨督導考核競賽」特優等獎,對於園區的安全管理及維護措施要求嚴謹,每年進行定期檢測相關設備及進行人員救護訓練,參與環保署綠行動傳唱計畫之「綠傳唱旅館」,推出環保房及節水節電等措施,並成為臺南市第1座設立「空氣品質淨區」的風景區。
為了讓園區生態環境更加豐富,由渡假村人員發起各種友善環境行動,包括:在園區內設置動物巢箱及蝙蝠屋、種植光臘樹及設置獨角仙育嬰房、在教室玻璃窗貼防鳥撞擊貼紙、生態讀書會便當改為可重複利用的容器、生態夜觀活動向遊客宣導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性等。
 
  
(六)建立策略聯盟夥伴關係
本中心與各團體結盟建立夥伴關係,有助於累積環教的資源、經驗及人力等,希引入更多公眾參與機會,作為穩定運作之基礎。目前環教中心與鄰近小學建立夥伴關係,一年提供學校師生四小時免費的環境教育課程,並以校外教學結合渡假村一直積極推廣的敦親睦鄰活動。另與台糖砂糖事業部、研究所及善化糖廠等單位成為環境教育夥伴關係,請其協助及輔導尖山埤環境學習中心發展以糖業為主題的教育活動。同時與南區水資源局(曾文水庫)、西拉雅國家風景區(紅葉公園)等國內優質環教設施場所簽定「環境教育資源共享策略聯盟合作備忘錄」,成為環境教育夥伴,期盼透過策略聯盟共同攜手發展在地生態旅遊及友善觀光。
 
(七)營運效益
渡假村遊覽車團客佔多數,以尖山埤遊湖行程為旅遊亮點,但缺乏深度體驗,使得重遊率極低。在渡假村確認設施場所認證的任務後,便以環境教育手段,希強化遊客在旅遊過程中認識本場域之環境且達到學習的功能性,同時透過環境教育業務帶來渡假村部分住宿及餐飲收入的成長,使渡假村的整體營運重視財務面收益,遊客重視服務品質。透過環境學習中心與渡假村間可以相互促進、相互影響,達成整體環境永續發展之願景及目標。
 
糖廠導入環境教育營運模式
我們試著找出場域資源的獨特性,以保存維護為主軸,去除過多無關在地的商業元素、水泥化設施或是塗鴉式彩繪,轉而充實軟體資源,建立運作組織,以環境教育為手段,使民眾達成資源瞭解、保護、體驗與支持管理單位政策之功效,並結合周邊社區使居民成為組織的一份子,吸引各方參與。當環境教育融入生活當中,讓在地民眾瞭解歷史從何而來,開始關注自身以外的公共事務,當這樣的關注開始,便是糖廠轉變重生的機會。
目前台糖公司除了尖山埤環境學習中心取得認證外,彰化溪湖糖廠、高雄橋頭糖廠也已取得環境教育設施場所之認證;未來花蓮糖廠及東海豐畜殖場亦有意申請設施場所認證。從現有營運業務中創新發展環境教育、生態解說等工作並非容易,以本中心營運經驗來說,在專業環境教育人力上仍有很多努力的空間。建議可參考同為公務體系的林務局設立自然教育中心模式,其場域由林務局所轄的林區管理處自行經營管理,而環境教育人員之聘雇、課程發展與執行等部分專業項目,委託具有實務經驗的非營利組織、大專院校或社會企業組織等共同協力,透過緊密互信的公私協力關係,使場域構成管理者與公眾溝通之平台,成為地方永續發展之基地。

環境教育課程以舊照片回顧台灣糖業
 
參考文獻:
許毅璿、莊孟憲、張智堯、劉芳如、張雅淩(2016年12月),台糖尖山埤江南渡假村申請環境教育設施場所認證之可行性研究,真理大學環境教育暨生態保育研究推廣中心。
李芝瑩(2013年12月),台灣公私部門環境學習中心發展經驗,第一屆海峽兩岸林業論壇文章選集。
周儒、劉冠妙(2008年2月),創造優質的環境學習服務-談林務局自然教育中心之服務,臺灣林業。
 

編輯室報告

封面故事

專題報導

業務特寫

專欄

繽紛生活

食在美味

  • 買東西
  • 找據點
  • 會員區
  • 住台糖
  • fb分享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