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封面故事—台糖老屋新生與地方創生-老屋新生篇(2)不斷更生—時嬗遞下的虎尾驛


5月號 2020 May
封面故事—台糖老屋新生與地方創生-老屋新生篇(2)不斷更生—時嬗遞下的虎尾驛
整修前無使用的虎尾驛 ( 上圖 ) 與整修後做為遊客中心的虎尾驛 ( 右頁上圖 )。建物的整修配合政策,帶來更多的利用 可能性。(照片來源 : 台糖公司雲嘉區處資產課提供。)
文/雲嘉區處 劉紹寬
 
1920年,距今恰巧一個世紀,日治時期的臺灣總督府重劃臺灣的行政區,於虎尾地區設置「台南州虎尾郡」,使因糖業而繁榮的虎尾,進一步成為周遭的政治與文化中心。


易名—從「五間厝驛」到「虎尾原料區辦公室」


「五間厝驛」,在當時已矗立十二、三個年頭,是一座位於虎尾鬧街中心地帶,緊鄰虎尾糖廠,穩重而對稱的中小型木造車站,有著四坡屋頂、雨淋板等日式的建築語彙,是為當時虎尾地區糖鐵營業線的主要車站。那些流年間,它像個初經人事、意氣風發的少年,春風得意馬蹄疾地,供輸著多少人的旅次與生活。隨著1920年的行政區重劃,「五間厝驛」換成我們如今熟悉的名字—「虎尾驛」。
如果說日治時期的虎尾驛是個意氣風發的少年,那20世紀中期的虎尾驛,則是進入了看盡長安百花、塵埃落定的穩重中年。1954年,虎尾驛的中小型車站腹地,無法負荷大量的乘客、遊客,車站的任務遂轉給不遠處興建的「新虎尾車站」,「虎尾驛」則轉作為「保警中隊辦公室」。即便再無車站功能,「虎尾驛」卻也以不同的姿態守護著糖都虎尾,再一同走過糖業與糖鐵最輝煌的時期。後至1960、70年代,隨著私有運具的逐漸普及化,全台曾如蛛網般密集的糖鐵營業線,像經歷了一場大雨,絲絲銷聲匿跡。
時至1986年,保警中隊遷出,台糖公司將「虎尾驛」改設為「虎尾原料區辦公室」。至此,它似告老還鄉的風雅老人,年屆八旬、春風徐徐,馬蹄不急地信步回到虎尾糖廠,它最初故鄉的懷抱。



轉生—從「「虎尾原料區辦公室」到「虎尾遊客中心」


當千禧世紀初來乍到,人們一時忘卻1990年代後期對物質生活的迷流,加之全球化、資訊科技的快速發展,造就一種對未來有美好想像的氛圍。但或許就是在這種背景之下,許多舊時代的美好事物已悄悄被淡忘。當時的「虎尾驛」已無使用,即便日式木造的建築工法扎實,也難敵近百年的歲月與風雨,斑駁的屋瓦帶著糖的香氣,蛀蝕的樑柱嵌著虎尾的回憶。
年復一年,虎尾糖廠的煙囪與五分車,隨著季節起了又歇,歇了再起;飽含糖香的季風來來去去,虎尾地區的人們,完整經歷過糖業興衰者,比例也漸漸少了。鄉民們集體記憶中的虎尾驛形貌集合,也從五分車站,轉變為保警、糖廠的辦公室,甚至為人所忘卻。幸運的是,歷史建築、古蹟保存,以及老屋再利用的觀念,也在近代公私各界的推廣下漸為主流。2008年,雲林縣政府辦理「虎尾驛」修復工程,並在完工後改設為「虎尾遊客中心」,由縣府營運,提供遊客諮詢及行程規劃等服務;在制度面上,「虎尾驛」於2010年經縣府登錄為歷史建築。至此,「虎尾驛」裡凝滯的時間再次前行,而站裡充滿區域與文化回憶的空間,也準備好喚醒既有的思念,並創造新時代的記憶。


新使命—長照2.0政策C級巷弄長照站


近年來,整修後對外開放的虎尾驛,雖不若上個世紀前期的榮景,卻也成了旅人與居民能夠共同產生活動的地方。除了作為「虎尾遊客中心」,「虎尾驛」也配合政府的長照2.0政策,於2018年起作為C級巷弄長照站,每周五天供在地銀髮族有活動、用餐、聊天與聚集的空間。在平常日的白天,會有約二十來位老人家固定參與虎尾驛的活動,包含畫圖、書法、手工藝、舞蹈、歌唱、電影欣賞等,也不時能夠看到來訪的外地遊客,與銀髮族們有著新鮮有趣的互動。更別具意義的是,這些年長者其中也包含了許多虎尾糖廠的退休員工,對他們來說,虎尾驛、糖業文化,乃至於這片土地,飽含的回憶與情感是更加豐沛的,能在此契機下,不時地在虎尾驛一同用餐、閱讀、進行活動,是記憶與價值的美好延續。
虎尾驛至今一百一十餘年,在四百多個春夏秋冬裡,與虎尾糖廠一同走過糖業的起源、成長、年華與遲暮,每個時期都有著不同的樣貌和使命。在時間堆疊之下,虎尾驛或許是以疊加的型態存在於每個在地虎尾人、糖廠員工與遊客的心中,且它的未來也將隨著人們的記憶而持續改變下去。
 


編輯室報告

封面故事—台糖老屋新生與地方創生

業務特寫

專題報導

專欄

資訊補給站

繽紛生活

  • 買東西
  • 找據點
  • 會員區
  • 住台糖
  • fb分享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