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封面故事-糖廠是環教也是文化(4):環教於好山好水間 遊覽泊食一應俱全


6月號 2021 Jun
封面故事-糖廠是環教也是文化(4):環教於好山好水間 遊覽泊食一應俱全

文圖/花東區處 陳昱之

花蓮糖廠,換個耳熟能詳的名字「光復糖廠」,或許熟悉多了吧!是個來到花蓮一定要停下來吃冰景點,但是你們知道在花蓮糖廠有手工製糖課程?文化古蹟巡禮?農夫們最愛的小小蜂?還有你們知道花蓮糖廠今年要過100歲生日了嗎?

花糖除了好吃的台糖冰品,還有內容豐富的環教課程

台糖公司(含花蓮糖廠)從過去製糖的產業,撐起臺灣的經濟命脈,帶動花蓮的工作人口的成長,停閉製糖產業之後,運用土地造林、有機農田租賃、園區經營觀光休閒遊憩事業,以花蓮觀光糖廠自稱,園區中將保存資產修復再活化利用,工廠的場域提供導覽解說服務、日式宿舍修繕成為旅館,持續以友善永續的方式來對待這片土地,100年了,花蓮糖廠期待留下的是永續經營、友善土地利用的目標。

花蓮糖廠(以下簡稱花糖)自2017年開始配合公司政策,籌措環境教育設施場所認證,一路上學習成長,將原本的解說課程化,連結花糖的特色與環境的議題,導入課程的目標,在追求營利的過程中也追求生態環境的平衡發展,台糖花蓮旅館(日式木屋)申請環保署環保旅館認證通過,與縣政府環保局合作,參與第7屆國家環境教育獎,獲得花蓮縣機關組的特優,來到花糖旅遊、住宿,還能夠體驗寓教於樂的環教課程,適合全家親子共享的優質環境。

好導覽不寂寞,用「聽」的貼近糖業文化

深受好評的導覽解說服務:「花糖奇幻學院」區分如下:

生態小學糖:小蜂立大功,能夠認識全臺灣唯一的赤眼卵寄生蜂。

穿越小學糖:

(1)日式木構造綠建築巡禮:參觀保留最完整的日式木構造建築。

(2)工業遺址探訪:實地參訪製糖工場的內部,一窺昔日製糖的神秘面紗。

(3)糖業論古說今:參觀花糖文物的展示,進入糖業文化的時空隧道。

(4)煙囪下的故事:進入糖廠大煙囪,抬頭仰望永恆的滿月,訴說糖業歷史的樣貌。

用易懂的方式,「體驗」糖業之精髓

在體驗活動中有「甘蔗小學糖」,將古早製糖的方法帶給參加者,保留糖業文化的精髓,帶回甜蜜蜜的手炒黑糖紀念品,讓你從白甘蔗壓榨、煮糖、製糖,了解手工製糖多珍貴。

豐富課程年輕化,手抄紙課程再開發

另外在今年度將開發新的一套體驗活動「花糖蔗漾紙-花草手抄紙DIY」,運用回收紙漿添加天然素材,依照季節加入花草、精油,過程中會介紹當季的植物、花草與各式蕨類植物,將新鮮採集或乾燥過後並放入紙漿之中,製作成獨一無二的手抄紙,能夠作為明信片、書封,循環再利用。

享受在森林用餐的美妙體驗

如果想知道什麼是徜徉在森林中,來到花糖就可以知道了,園區的「啄木鳥餐廳CASA+」推出森林療癒課程與森林早餐,將餐桌搬到大農大富平地森林之中,享受在秘境之中品嚐在地風味餐,伴隨著森林與陽光灑落,開啟一天的活力來源。

新課程送審,友善循環經濟放送中

接下來聊聊花蓮糖廠申請環境教育課程的內容吧,目前以3套課程進行送審,分別是「營造昆蟲小鎮」、「小蜂立大功」、「甘蔗的甜蜜之旅」。

營造昆蟲小鎮:8大領域中的「環境及資源管理」,運用大農大富平地森林疏伐下的林木作為段木香菇、木耳,堆置在園區中光臘樹下作為課程的構想來源。

此套課程運用不同的素材(剛所提到廢棄的段木、木屑堆、園區的枯枝落葉)讓學生能夠自行學習營造昆蟲棲息地,透過此課程能讓學生了解在自然生態系中的運作為何,這些大自然中存在的葉子、段木、屍體以及排遺是透過「清除者」來分解,學生為中高年級,自然課本少提及此功能,讓學生了解若無清除者,所有殘骸將由分解者來分解,將造成分解者的工作大增或無法完全分解,整個世界會堆滿垃圾跟屍首,能量與物質將無法傳遞,生態系也因此無法循環、失去平衡。

小蜂立大功:為8大領域中的「環境及資源管理」,課程的開發源於花蓮糖廠中獨有赤眼卵寄生蜂,糖廠在過去配合政府不使用農藥種蔗,使用了生物防治的技術,運用天敵,利用赤眼卵寄生蜂對於禾本科植物螟蟲的專一性,寄生在甘蔗螟蟲的卵上,使其無法順利孵化出來,就能夠減少或不使用農藥噴灑,進而讓環境能夠更加永續。

甘蔗的甜蜜之旅:為8大領域中的「文化保存」,運用花蓮糖廠特有的製糖活動融入在課程之中,在活動前講述甘蔗的種植、製糖的方式、不同糖類的比較,運用不同感官的體驗(味覺、觸覺、嗅覺),在製糖活動結束後,對比新式製糖的革新,並且帶入汽電共生的循環經濟概念,最後收斂到關於食糖對於人體的影響,糖所帶來的好處與壞處,全面的傳達正確的知識教育。

環教認證勢在必得,善用資源讓大家更懂台糖文化

對於內部的員工來說「環境教育」這件事,每一步都是新的學習,學習如何在講解過程、傳達正確的知識、學習如何連結在地與環境之間的議題、學習對於園區管理,原來也是對於大眾溝通的一種管道。例如環境維護決議園區垃圾桶不使用塑膠袋,每年減少1萬個塑膠製品的耗費,園區管理漸進式,鼓勵消費者自行攜帶容器、園區設置二手漂書站,讓讀物循環再利用、以臉書行銷宣傳,讓大眾了解媒體的重要,為傳達環境友善的重要性,記錄園區鳥類築巢、獨角仙現蹤跡的季節。

花糖有著厚實的文化底蘊,但也因為如此,在申請環境教育場域認證的過程碰了不少釘子,結果不如我們想像的簡單容易。環境教育是一條漫漫的路,雖然「文化保存」在8大領域中占了一席之地,但對於環境教育來說,仍然有更多期待被看見、被影響的層面,來訪的審查委員認為我們需強化與環境議題的連結,讓同仁重新檢視場域內的生態面與教學目標,並試著將課程與政策結合「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因此自2020年開始邀請專家對內授課培訓、進行園區的資源盤點,也帶著解說老師一起學習認識植物、動物,重新認識日常風景中的花糖。例如日式木屋旅館圍籬的七里香,正有飛來飛去吃著果實的「烏頭翁」、小農攤位上正覬覦著香蕉的是「紅嘴黑鵯」,有著帥帥的頭髮、還有白天現蹤身形的可愛的貓頭鷹「鵂鶹」。另外園區生態池開始種植水生植物讓動物遮蔭,漸漸地吸引「紅冠水雞」來築巢、「黑眶蟾蜍」家族同來合唱,讓整個花糖熱鬧起來。過去園區中只會留意的車鳴聲、人潮聲,現在大家會留意鳥兒在春天嘰嘰喳喳的叫聲、大實孔雀豆從果莢爆開落果的聲音、黑板樹開花的香氣、楓葉轉紅的瞬間、櫻花紛紛落下的美好,讓花糖四季都有屬於它的聲音與色彩。

美國作家瑞秋.卡森於1962年出版的《寂靜的春天》(Silent Spring),就是運用文字力量來保護環境,促使大家更關注農業與環境的汙染,也讓美國於1972年開始禁止DDT的農藥使用,而現在花糖幸運接觸到環教的任務,更希望我們藉由工作的日常,持續運用它的力量,來保護我們置身的環境,讓環保意識更深、更廣。

 

編輯室報告

封面故事

業務特寫

資訊補給站

專題報導

專欄

繽紛生活

糖情Outlook

  • 買東西
  • 找據點
  • 會員區
  • 住台糖
  • fb分享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