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繽紛生活-移工變移民!國發會研議在臺工作滿六年且有技術及薪資門檻達一定水準移工可轉換為中階技術人力


2月號 2022 Feb
繽紛生活-移工變移民!國發會研議在臺工作滿六年且有技術及薪資門檻達一定水準移工可轉換為中階技術人力

文/徐元直

全球隨著疫情經濟復甦,出現大缺工,臺灣亦因外銷訂單滿載,製造業出現近11年最大徵人潮。而臺灣長照一直以來仰賴社福移工,這波疫情中因邊境管制,一度全面禁止入境,造成國內家庭長照困境。為補足我國未來勞動力缺口,移工有望變移民。

無獨有偶,為化解缺工困境,向來移民政策保守的日本政府考慮允許從事特定藍領工作的外國人無限期居留。日本政府正研擬修法,允許農業、護理及衛生等14種產業的「特定技術勞工」可無限期續簽其簽證,並開放其眷屬在日居留,最快2022年度上路。

根據日本2019年生效的一項移民法律,這些許多來自越南及中國大陸的勞工,目前最多可在日本居留5年,且不可攜帶家眷(營建與造船業除外)。這是日本保守移民政策的重大轉變,凸顯隨著人口減少和高齡化,日本勞動力短缺嚴重,政府開放邊界的壓力與日俱增。

臺灣也可能步上開放移工永居之路。勞動部長許銘春日前已透露,國發會跨部會研議在臺工作滿6年、有技術、及薪資門檻達一定水準之移工,可以申請留臺,將先轉換為「中階技術人力」,接續再工作滿5年,則具備申請永久居留資格,預計最快2022年初拍板實施。

根據勞動部估算,目前在臺超過6年移工約有18萬人。而移工變移民政策將同步適用於產業移工及社福移工。

立委關切移工變移民政策。民進黨籍立委黃秀芳日前在立法院社福委員會質詢,目前移工在臺工作年限最長就是12年,可再延長2年,最長就是14年,若技術移工無法留臺,轉到其他國家工作,反而是臺灣損失,她質詢,在臺移工是否可能變移民?要如何認定何謂技術純熟移工?並且又不會影響本國勞工就業機會?

許銘春當場表示,如何將優秀移工變成移民,現在跨部會討論、研議中;過去以來外界主張延長移工在臺年限,但一直延長年限並不是辦法,「移工變移民」成為要思考議題。勞動部現配合國發會移民政策,研議資深移工留在臺灣,全案要報行政院後才會定案。

她進一步指出,勞動部初步規劃,在臺工作滿6年、技術達一定水準、達一定薪資門檻之移工等三條件,可申請留臺,轉換為中階技術人力,之後,在臺工作再繼續滿5年,就可以申請永久居留,可攜家帶眷來臺,盼藉此增加移工留臺意願。若先不考慮技術與薪資條件,目前在臺超過六年移工約有18萬人。

許銘春表示,移工要能變移民,首先,須限定具備一定技術水準,哪些類技術移工可留臺,將由各部會認定,而且移工也要通過技術檢定程序。並且會訂定薪資門檻,「不要低薪」,就是希望不會排擠本國人就業。

臺大國發所兼任副教授辛炳隆解讀,移工變移民政策本身不是為了解決人力短缺,而是為了技術短缺,彌補我國技術斷層,像傳統製造業需要手工工藝的師傅,在臺灣都快要凋零,為了保存工藝技術,必須留住技術移工。

他進一步表示,若是為了解決人力短缺,只要擴大引進移工即可;而不論是過去《新經濟移民法草案》或是現在「移工變移民」,重點是技術要被認可的前提下,才有申請永居條件。

針對技術認定及薪資門檻,他並表示,可由各行業找出技術門檻,產業移工要認定技術不會有問題,產業技術勞工缺工缺得一塌糊塗;即便薪資門檻訂得高一點,產業也都能接受。但社福移工因替代性高,其技術認定則會比較困難,而薪資門檻訂得太高,又會衝擊使用外移看護的弱勢家庭,必須謹慎處理。

辛炳隆觀察,勞團為保護本國勞工就業機會,自然會主張將薪資門檻訂高,但移工及人權相關團體則認為,薪資門檻訂太高,反而會吃不到,最後移工無法留下來,薪資門檻訂定就很關鍵。

「移工變移民已成為不可迴避問題,」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官員坦言,在疫情期間,因邊境管制,經指揮中心同意,移工留臺期限已經突破12年、14年限制,都已經延長,一次延一年;而今,疫情結束後,還不斷面對要不要再延長,顯然,這問題已到了要處理時候。

該名官員進一步說,延長工作年限,再延3年到15年,最終移工還是要回去,亦無申請永居之資格。顯然,延長年限仍無法解決臺灣技術人力短缺問題。而這些移工有長達數年、十多年青春投入在臺灣,臺灣產業也需要他們的技術,與其讓他們回國,還不如轉換其身分為「中階技術人力」,再工作5年,具有申請永居資格。

官員強調,這群移工係依《就業服務法》進行身分轉換為「中階技術人力」,依第42條規定,不能妨礙國人薪資及勞動條件,不能因此拉低國內薪資。因此,將會研訂薪資門檻,原則上產業和社福移工留臺薪資門檻將個別訂定。至於移工留臺技術認定,官員說,技能檢定是一個項目,其他還有課程訓練、實作等,都可以是檢測技術能力的方式。官員強調,「若沒有技術,就是體力工,怎麼可能獲得加薪,達到留臺薪資門檻」。

文化大學勞動暨人力資源教授李健鴻分析,幾年前,勞動部希望爭取留臺的是在臺工作達12年移工,很可能移工人數不多,現在一下子降低到在臺工作6年,人數增加為18萬人,很有可能是勞動部認為有相當程度缺工,需要18萬候選移工。

至於技術達一定水準、達一定薪資門檻兩條件,李健鴻觀察,前者較難以有客觀的標準,雇主具有很大決定權;但薪資門檻就可以很客觀,也會是開放移工移民的重中之重,他建議,薪資門檻訂定應參照本國勞工薪資。

李健鴻說,猶記得2002年開放一般專業人士(白領)留臺時,薪資門檻訂到4.7萬,就是擔憂雇主「假白領、真藍領」,以白領身分申請,卻去填補藍領的缺,因此當時是按本國專技人員薪資水準去訂薪資門檻。至於業界對於移工變移民,態度出現兩極聲音。對於政府擬開放在臺工作滿6年、技能檢定和薪資均符合條件的移工,可以取得永久居留資格,臺灣機械公會理事長魏燦文舉雙手贊成,他認為,此舉除可吸引優秀移工,同時也能避免相關技術移工回到母國後,在地發展技術而與臺灣競爭。

他進一步說,在臺灣工作6年的移工,一般來說技術已相當成熟,臺灣企業所培養的技術人員可以取得永久居留資格最好,不然回到原來國家後,「跟我們打對台」,是大家所不願見到的。此外,若這些技術人員沒有留下來的誘因而選擇離開臺灣,對企業而言,也會出現人力斷層,必須重新培養,所花費的成本很高。

魏燦文並說,一直以來就是怕這些移工做完就回去,將來除了開放技術移工申請永居外,也希望政府引進有技術的外籍移工。

但金屬製造業對移工變移民政策則持反對觀點,相關業者認為這項政策是「短多長空」,短期或許會吸引更多外來移工,但長期來看,一旦移工變成移民,相關福利待遇就將等同於國人,慢慢同化之後,移工將會拒絕從特殊性的工作,長期來看,產業反陷於困境。

據了解,由國發會主導移工變移民鬆綁,針對中階技術人力現朝鬆綁方向規畫;這項鬆綁不必修法,只要修正「外國人從事就業服務法第46條第一項第8至11款工作資格及審查標準」即可,若政院拍板,馬上可以實施。

勞動部統計至2021年9月底,移工在臺總人數為69萬人,其中產業類移工45.5萬人、社福類移工23.5萬人,受到疫情邊境管制影響,相較2021年4月底在臺移工71.3萬人,整體減少2.3萬人。

臺灣面臨少子化、高齡化等人口結構轉變,加上疫後大缺工,移工變移民政策,外在及內在條件臻至成熟,就待政策拍板。

編輯室報告

封面故事—福虎生豐 台糖垂涎年菜上桌!

業務特寫

糖情Outlook

專欄

專題報導

資訊補給站

繽紛生活

  • 買東西
  • 找據點
  • 會員區
  • 住台糖
  • fb分享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