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封面故事- 【Podcast 的起源】在聲音雲中環遊世界- Podcast


4月號 2022 Apr
封面故事- 【Podcast 的起源】在聲音雲中環遊世界- Podcast

Podcast 這 個 名 詞 的 由 來 是 iPod 及 broadcast(廣播)的混合詞,Apple 公司當 初在 iPod 及 iTunes 上設置類廣播節目的功能 供用戶收聽,Podcast 名稱因而得來。

Podcast 所採用的是 RSS feeds 技術, RSS 是一種 XML 的檔案格式(包含標題、摘 要、連結等資訊), 將預錄好的檔案通知訂 閱者下載。目前 Podcast 上架的作法大多是 將製作好的音檔上傳到 hosting 平台上,平 台會生成 RSS feeds,再把它上傳到 Apple Podcast、Spotify 或 KKBOX 等,簡而言之, 這些 Podcast Apps 是抓取你在 hosting 平台 上架的 RSS feeds,讀取檔案播放。

2004 年 由 Adam Curry 所 主 持 的 Daily Source Code (DSC) 可說是 Podcast 的始祖, 在節目中分享他的生活、時事、音樂等,最關鍵的是他帶入了 RSS 技術,以自製聲音檔案, 存放於網頁中,透過 RSS feed 發佈,一旦有新 集數,訂閱者便能收到訊息。2005 年開始有行 動裝置支援 Podcast 收聽功能,例如 iPod 及 MP3 Player,聽眾可以隨時隨地收聽他們想聽 的節目;也越來越多人開始學習以簡易的方式製作聲音節目並上傳到網路空間,Podcast 節目開始廣為流傳。

而後,當時一些知名的廣播電台如 BBC、CBC Radio One、NPR 以 及 Public Radio International (PRI) 等 也 開 始 製 作 Podcast,2005 年 Podcast 一 字 被 列 入 New Oxford American 字典中。直到 2012 年,美國已有 29% 的人聽過 Podcast 節目; 2013 年 Apple 宣稱在 ApplePodcast 上已 有 10 億的訂閱者。2019 年 Spotify 積極布 局 Podcast 領域,開始與 Podcast 界的 KOL 例如以重金簽下 Joe Rogan,單獨買斷他的 Podcast 頻道,將原有 Podcast 免費模式轉 為付費訂閱 Spotify 才可聽到該節目,曾引 起一陣嘩然與聽眾的反彈,同時也成功創造了話題。

點開 Podcast 萬千世界

當國外這股聲音浪潮開始湧現之際,當時臺灣僅有零星的幾個本土節目。2017 年 擁有第一支 iPhone 手機的我,時常透過 iTunes 點選 Radio 功能,可以免費聽到 喜歡的拉丁音樂,並開始收聽一些英文的 Podcast 節目。2018 年臺灣開始有了本土 Podcast App - SoundOn,當時節目並不 多類型卻多元又廣泛,在隨處滑看搜尋時, 不難發現一個名為「百靈果」的節目,看到 封面被雙面搭檔的圖像吸引,很好奇雙語 的 Podcast 究竟是什麼內容,結果也意外 讓我開始關注起國際新聞,他們以詼諧幽默 的方式來討論國內外時事、國外脫口秀話 題、介紹影集和書籍等;此外,我也會聽 四位 Firstory 共同創辦人 (臺灣 Podcast hosting 平台之一,另一個是 SoundOn)所 開的節目-「最偏激的 Podcast」(停更), 他們是第一次創業的年輕人,節目風格走隨 性聊天路線,聊著生活中無關緊要的大小 事,但不難聽出他們關心著臺灣Podcast創作市場未來的趨勢,與創作者合作的過程常是 節目聊天的話題之一。此後,我的收聽習慣更為廣泛,進入了多元的 Podcast 世界。

前進臺灣的 Podcast 聲音浪潮

2020 年可能是疫情緣故,又或者是軟硬體 環境更新的綜效發揮,臺灣Podcast開始百花 齊放,除了百靈果在經營 Podcast 兩三年後, 終於在 2020 年開始嶄露頭角;還有兩個算是 橫空出世,節目開播即搶下 No.1 的股市觀察 家「股癌」,以及兩個異男閒聊的「臺灣通勤 第一品牌」,這三個節目排行居高不下。看 準這個趨勢,許多公眾人物及 Youtuber 一一 加入,自帶流量的名人們刷新了 Top10 的排 行,一度動盪了三巨頭寶座。不過就像百靈果 說的,他們希望更多人當 Podcaster,讓大家 看到Podcast的傳播價值,這樣商業模式會越 來越健全,這樣大家都有錢可以賺,創作者不用再辛苦的佛系經營。我也認為,Podcast 有讓創作者自由發聲的屬性,聽眾可以在純粹的 聲音世界中,找到一種專屬陪伴感,因節目屬 性而區隔出的小眾且高黏著度的收聽族群,反 而更利於廣告效益。

2021 年國內疫情延燒,處於疫情三級警戒 的人們更宅了。在停課停班的驅使下,原本 Podcast 聽眾從 20 ~ 35 歲的族群,收聽的 年齡層更往下延伸。父母有需求,當然就驅使 更多人願意投入兒童聽故事的內容創作中。在疫情前是我們家庭出遊的車上陪伴—「維多叔 叔的故事歡樂車」,其高水準的人聲、配樂、 合成音效到自創故事等,足以稱為Podcast界的 Yoyo 台,原本以為這是一個專業的製作 團隊所創,後來才發現團隊其實就是維多 叔叔一人,在美國華人電台擔任主持人的 他,因為想要講故事給他遠在臺灣的姪女 聽,所以就在工作之餘錄製了很多故事, 因此節目都是以「乖乖」做為問候語,更 增添了節目的溫暖,他所講的故事包含耳熟能詳的各國童話,也會配合節日例如春節、端午節等民間傳說,此外還有些小巧思,例如:他開場時會請小朋友注意故事中的「聲音麵包屑」,留下一些線索,吸引小朋友專心聽故事。孩子們通常都會被緊湊的故事節奏所吸引,在車上一聽故事就安靜下來,一集又一集有耐心的聽完。

以上觀察,多半是筆者從 2018 年開始 的收聽心得中整理而來,如果把 Podcast比喻成一塊圓蛋糕,上面的 Topping 琳瑯滿 目,我也只是切下來一小塊吃了幾口,每一 塊的滋味都不盡相同。

數年下來累積了大約近百個訂閱節目,能 夠讓我不間斷聽下去的幾個節目都有一個共 通點,就是他們穩定的更新頻率,是讓聽眾 成為信徒的主要原因。但能夠一集一集做下 去真的不簡單,要有源源不絕的主題還有熱 情,目前很多 Podcaster 是業餘創作者,一個 人做節目除了內容創作以外還得後製工程, 唯一可以收到的回饋大概就是平台上面的五 星評分,若能堅持下去,也許還可以接一些 業配。「出塊 True Crime」是一個討論真實犯罪的節目,兩個臺灣女生住在美國的不同 洲,Podcast 都是透過遠端錄音完成,他們 很認真蒐集駭人聽聞的真實犯罪案例,目的除了是兩人本身很喜歡這類議題,透過這些案 例,探討殺人犯的養成並非一夕之間,包含他 們的童年際遇、性格以及遭遇到的事情,提醒 我們需提高對周遭人事物的敏感度。也很開心 後來他們逐步爬升到 50 名內,且在節目中會 聽到他們接到些業配,能夠有這樣的成績也是 他們默默耕耘多年的成果。

聲音內容不斷激盪出創意火花,「鬼島之音」所出品的 The Taiwan Take、Waste Not Why Not、大麻煩不煩 In The Weeds、一年 的告白、Z 色派對、別叫我大使夫人 On the Right Side of the Ambassador 以及小鬼登島 In Training 等,每個節目都展現了獨特的風 格,也很清楚的區隔聽眾的屬性,掌握了故事 的節奏,主持群也展現了絕佳默契,專業的製 作水準,讓鬼島出品的節目成為了品質保證。

眼球忙碌的現代人,每天手機滑開便是吸收 文字與影像訊息,意外的,不太需要一直說話 的我們,反而空出了耳朵。如果說時間是一個空玻璃杯,你將每天一件件的待辦事項,像一 顆顆大大小小石頭塞進杯中,那 Podcast 可說 是你倒進杯裏的水,只要你開始倒水,它絕對 有辦法流入你生活中的縫隙,陪伴著你。

Podcast


編輯室報告

封面故事

專欄

糖情 Outlook

業務特寫

繽紛生活

資訊補給站

  • 買東西
  • 找據點
  • 會員區
  • 住台糖
  • fb分享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