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屏東糖廠文物館。
2005年10月1日成立台灣糖業股份有限公司屏東區處。
配合公司組織再造,改為資產管理中心屏東區營運處,並轄有原南州糖廠。
拆除製糖廠煙囪及紙漿廠煙囪,酒精廠煙囪亦已於1982年拆除。
1998年1月結束製糖業務
隨著蔗渣原料運輸成本上漲及地方環保意識抬頭,紙漿廠業務停閉。
屏東紙漿廠興建完成,亦建造紙漿廠60公尺之煙囪。
為提高蔗渣利用價值,開始利用蔗渣製造紙漿,並成立專案小組,擬訂於屏東設置紙漿廠。 甘蔗育種場於甘蔗研究所舊址成立,形成台灣甘蔗育種中心。
甘蔗研究所併入萬丹育種場。
撤銷各區分公司改為總廠制,成立台灣糖業公司屏東總廠。
光復後,台灣糖業公司成立,下設四個分公司,屏東總廠隸屬於台灣糖業公司第二區分公司。
設立辦公廳舍及台灣製糖株式會社研究所。
建造高70公尺之糖廠煙囪,是當時製糖之命脈。
擴建後建立酒精工廠。製糖所更成為日壓榨能力達3,600噸的臺灣之最,更號稱當時東洋最大規模的新式製糖工廠。
屏東糖廠建於西元1908年12月1日(阿緱工場始業式舉行),日據時期屬於台灣製糖株式會社。
12月劉厝庄的私人糖廠「南昌製糖」成立,由蘇雲梯先生經營,後來被日本人收購,改名「阿緱製糖」,亦即屏東糖廠的前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