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首頁 > 週邊景點 > 大稻埕與迪化街商圈

大稻埕與迪化街商圈

大稻埕

18世紀末的大稻埕,因淡水港的開放後開始大放異彩,讓大稻埕成為商貿繁榮、人文薈萃之地。大稻埕擁有華麗的巴洛克式建築、傳統的閩南平房、明亮的紅磚洋樓,不論是古蹟建築、傳統民俗、茶行、布行、中藥材行、在地美食等,到處都有舊城的歷史軌跡。在這歷史悠久的古老街區中,擁有深厚歷史傳承的百年老舖與創意街區,打造出大稻埕新生活美學。


大稻埕歷史介紹

*大稻埕,是臺北市大同區西南部的一個傳統地域名稱,因具有大片曬稻穀的空地而得名。*咸豐元年(1851年)泉州府同安縣人林藍田為躲避海盜洗劫,自雞籠(今基隆)遷至大稻埕經商並開設店鋪,開始此地的商業活動。

*咸豐三年(1853年)三邑人與同安人為艋舺碼頭的泊船權利,發生頂下郊拚分類械鬥事件,下郊的同安人無力抵抗,於是帶著自身信仰的霞海城隍敗逃至大稻埕,大稻埕旁淡水河的碼頭交易逐漸興起。

*咸豐十年(1860年)淡水開港後,大稻埕成為臺北最繁華的物資集散中心,以茶葉與布料的貿易為主。大稻埕的茶葉貿易在洋行的帶領下,不僅市場擴大,更造就驚人的財富與繁榮。進入日治時期後日商抵制洋行勢力,轉而以日本與東南亞為主要市場。

*戰後大稻埕因淡水河淤淺逐漸失去河港功能,且臺產茶葉不敵錫蘭紅茶的競爭而逐漸沒落。後在臺北市區逐漸向東發展中人口大量外移,成為臺北市外圍的老舊市區。

(資料來源:https://www.arcgis.com/apps/MapJournal/index.html?appid=52b91b2a6ed545bdb586e1be6d001b2a)



迪化街商圈

迪化街(商圈)為臺北市最早發展的區域之一,早期發展的商業型態,像是茶葉、南北貨、藥材、布料、傳統夜市小吃至今仍然蓬勃發展,亦有臺北市現存最完整也最具歷史意義的老街,例如「永樂布業商場」販售各式布料,是布藝愛好者的挖寶勝地,著名的「霞海城隍廟」已有百年歷史,平時香火鼎盛,熱鬧非凡,在大稻埕可以找到臺灣歷史發展的痕跡。

(資料來源:https://www.tcooc.gov.taipei/cp.aspx?n=d6636c188a8adc8e&s=5C92A65B34ECDB21)



霞海城隍廟

臺北霞海城隍廟

建於西元1856(咸豐六年),占地約46餘坪,信仰圈極廣、香火鼎盛,除了城隍爺,最吸引遊客的莫過於月下老人,每年帶著禮餅來答謝者超過6000對,最搶手的就是馭夫鞋(又名幸福鞋),是臺北市有名的「愛情御守」。

(資料來源:https://www.travel.taipei/zh-tw/must-visit/dadaocheng)



大稻埕戲苑

大稻埕戲苑

1908年前原為一座花園,日治時期改建為市場,昔日匯集近千家布行,為全臺灣最大的布料中心,大稻埕是傳統戲曲的孕育搖籃,有「戲窟」之稱。

(資料來源:https://www.travel.taipei/zh-tw/must-visit/dadaocheng)



大稻埕碼頭

大稻埕原是平埔族的居住地,因萬華(艋舺)同安人發生激烈的械鬥,造成族人移至大稻埕定居,開始大稻埕淡水河旁商店和房屋的興建,淡水港開放後,大稻埕在劉銘傳的治理下成為臺北城最繁華的物資集散中心。

(資料來源:https://www.travel.taipei/zh-tw/must-visit/dadaocheng)


大稻埕慈聖宮

大稻埕慈聖宮

大稻埕慈聖宮俗稱大稻埕媽祖宮,供奉天上聖母,即俗稱的媽祖或天后,是航海的守護神,與法主宮、霞海城隍廟共稱大稻埕三大廟宇。廟口有許多庶民小吃,極具地方特色。

(資料來源:https://www.travel.taipei/zh-tw/must-visit/dadaocheng)

  • 買東西
  • 找據點
  • 會員區
  • 住台糖
  • fb分享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