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封面故事-橋頭糖業博物館 是臺灣首座現地博物館


5月號 2018 May
封面故事-橋頭糖業博物館 是臺灣首座現地博物館
橋糖俱樂部為當時糖廠員工下班後休閒娛樂的場所

文/高雄區處

有別於大多數博物館於室內空間展覽主題,糖業博物館為一「現地」博物館,園區內舉凡修理糖鐵機具的修護所、提供員工休憩的俱樂部,保佑製糖順利的黑銅聖觀音,甚至是躲避美軍空襲的防空洞,都是因製糖產業衍生而來,更是糖業文化的一環,以上可以說明進入橋頭糖廠就等於是進入了糖業博物館。



糖業博物館前身為高雄糖廠,舊時稱為「橋仔頭糖廠」,於1901年由日人所建造,為臺灣第一座新式製糖廠,是臺灣由獸力壓榨製糖進入現代化機械壓榨製糖的第一座糖廠,亦是臺灣邁向產業工業化的火車頭。

當年建造的橋頭第一製糖廠正是臺灣糖業機械化的實驗室,其特有的建築、設備、景觀、歷史等糖業文化資源非常值得現在完整保存,證明著臺灣糖業產業的興衰變遷。在1998年橋仔頭糖廠停止製糖後,高雄市政府指定橋仔糖廠為市定古蹟區,2000年更以「糖業文化園區」做為舊工業時代產業轉型之價值產業,2006年「糖業博物館」開始正式營運。糖業博物館古蹟甚多,幾個必看景點羅列如下:

製糖工廠

雖然1999年結束製糖,但工廠內機具都被完整保存,高雄縣政府為彰顯其特殊歷史地位,於1998年將其列為縣定古蹟,遊客可從二樓通道進入,俯瞰巨大的甘蔗壓榨機,猶如兩條巨龍,帶領當時的臺灣糖業直奔天際,看到三層樓高的蒸發罐與獨特造型的蔗汁加熱槽,不難想像早年員工在夏季時揮汗如雨、辛勤工作的模樣。
 
俱樂部

園區內規模最大的古蹟乃當時日本留學生學成歸國後仿造西洋建築所蓋,提供當時糖廠員工下班後休閒娛樂之用,可由此觀察到日本人為區別不同時期建物,在外觀細部設計上的巧思,對面的火警鐘,更是現在火災警報器的前身。
 
社宅事務所

外觀亦是日本仿造西洋式構造所建,拱型迴廊、柱頭、柱角、樓梯及窗框等處處可見仿巴洛克風格的繁複裝飾,是歐洲傳統建築的移植,其女兒牆上的小方孔並非裝飾之用,而是防禦「土匪」偷襲時戰備的置槍孔,藉由以上種種特點,不難拼湊出日據時期糖廠的時空背景與歷史更迭。
 
防空洞

由於製糖過程會產生酒精,可供應日軍戰備燃料之用,所以當時糖廠成了美軍的空襲的重點,這也是糖廠內有高達24座防空洞的原因,散落於糖廠各角落的防空洞,個個造型獨特,是遊客結伴探險的秘境。
 
有別於大多數博物館於室內空間展覽主題,糖業博物館為一「現地」博物館,園區內舉凡修理糖鐵機具的修護所、提供員工休憩的俱樂部,保佑製糖順利的黑銅聖觀音,甚至是躲避美軍空襲的防空洞,都是因製糖產業衍生而來,更是糖業文化的一環,以上可以說明進入橋頭糖廠就等於是進入了糖業博物館。
 
綜觀上述,糖業博物館文化資源豐富,為讓更多人了解糖業文化的珍貴,糖業博物館戮力爭取成為環境教育設施場域,並於民國106年開始辦理環境教育示範課程,最近一次則是因應4月4號兒童節與高雄市環保局合辦的橋頭糖廠「文化巡禮」之環境教育課程,有別於一般的導覽解說,糖業博物館的環境教育課程著重在製糖產業的更迭與糖業文化的保存,藉由課程參與及互動式學習,在講師問答的過程中,讓來上課的小朋友思考為什麼糖業文化值得我們保存?藉由實地參訪與古蹟本體面對面,了解其獨特的時空背景,加深小朋友對文物古蹟保維護的重視,當日來參與環境教育的小朋友,各個滿載而歸,這次活動也成了他們最難忘的兒童節,而環境教育日後將成為糖業博物館常態性的課程,也是橋頭糖廠親子活動的最新選擇。
 

封面故事

編輯室報告

專題報導

糖情outlook

專欄

繽紛生活

業務特寫

資訊補給站

  • 買東西
  • 找據點
  • 會員區
  • 住台糖
  • fb分享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