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封面故事-[藝起話未來] 倫敦科學博物館 互動設計體驗讓科學變有趣


5月號 2018 May
封面故事-[藝起話未來] 倫敦科學博物館 互動設計體驗讓科學變有趣
Who am i 大腦遊戲區

文/企劃處 葉怡汝

倫敦的博物館及美術館之常設展多為免費參觀,館內入口處通常會設置捐款箱讓遊客自由捐獻(或有購買1英鎊館內地圖替代門票形式),共同特色是多國語言的導覽裝置。論互動設計體驗則以倫敦科學博物館(Science Museum)勝出,對於館方利用各種簡單互動遊戲解釋生硬的科學知識,吸引遊客及學生駐足體驗的創意頗為讚賞,令人深深感受課本以外的知識無窮無盡與自身貧乏,立即與讀者分享倫敦科學博物館的創意展示。

 
全館皆設有免費互動科技體驗區

科學博物館創建於1857年,這棟地上4層地下1層的博物館每層樓皆設有免費互動科技體驗區,G樓主打外太空主題,有2個付費電影院,其中一個IMAX 3D播放科學及自然電影,另一個是虛擬劇院播放3D阿波羅太空任務。這區的地板互動科技適合3至8歲的小朋友,太空漫遊者遊戲(RUGGED ROVERS)由操作者自行設計一款足以克服各種險峻異星球地形、跑得遠、有能力與其他飛行器對戰的飛行器(部分是由真正的火星漫遊者工程師所設計),從飛行器船型到輪胎數量、大小及位置都影響飛行器向前奔馳的速度,重玩時允許操作者微調設計並提點注意事項,意在訓練操作者解決問題的能力,如果現場玩得不過癮,這款互動科技遊戲亦提供iOS及Android 手機APP下載!歡樂持續all the time!
 
1樓Who am I及人體構造3D列印器官展示,區分為My Thinking、My Feelings、My Face等互動遊戲裝置,舉例來說,My Thinking是大腦邏輯判斷機制遊戲區,遊戲故事設定操作者須從性別、年紀、種族、職業、收入及借款紀錄等條件,自由選擇將錢借給誰,狀況題一出選擇結束,即刻分析人類的大腦如何透過有限的資訊跟條件(如傳統刻板印象)判斷,進而做出決定,不同選擇導向不同結果,遊戲結果可能是朋友加倍奉還也有可能跑路倒債;My Feelings這區多是感官及人類基因方面的各類知識,以問答方式呈現,如藥物對大腦的影響,服用止痛藥後大腦如何處理疼痛訊息等。另一區是在分析個人特徵,包含五官、髮色、基因、個性、情緒、是否勇於冒險、測反應速度、顏色喜好、藝術偏好等20個關卡,由於每關需要回答非常多問題,15分鐘後筆者終於失去耐心,如能堅持到底,即得到屬於操作者的完整報告,精確度不輸國師的星座分析!只能說科學博物館很用心呈現這區主題,真心推薦給渴望自我探索的遊客。
 
2樓Atmosphere及Energy-Fuelling the Future,這二區使用許多電腦互動展示,Atmosphere區以俏皮、幽默、符合時事的手繪動畫呈現基林曲線(Keeling Curve, 反映大氣二氧化碳含量觀測結果變化的曲線),以氣球不斷充氣比喻二氧化碳不斷灌入地球,為了讓遊客更了解1960年起基林曲線上升的速度,動畫亦以全球矚目事件發生年份與二氧化碳濃度對照,像是1981年太空梭成功發射、1990年曼德拉重獲自由到2013年英國喬治小王子誔生(奶瓶裡ㄋㄟㄋㄟ容量變成最後一個鏡頭的CO2濃度)及2013年6月二氧化碳濃度預計達到400ppm(近300萬年來的最高峰),這支動畫讓難懂的科學知識變得平易近人,至少看完這篇會記住幾個關鍵名詞及數字吧!
 
有個值得介紹的AR碳循環虛擬遊戲,操作者隨意挑選自然或人為的AR元素方塊置於平台上的地圖格線內,電腦螢幕對應出現科學小知識及任務指令增加或移除AR方塊,教操作者平衡大氣中碳循環的方法,有趣的是:如選河流AR方塊,螢幕將顯現河流及流水聲音,若將水泥車AR方塊放置到對應位置,則看見水泥槽,搭配水泥車轟隆隆的倒車聲音,跳出的小方框同步說明人類對碳排放量的影響重大,如選動植物AR方塊放到對應位置,即有可愛的小鹿跑出來及森林動物們的聲音,科學小知識同時說明動植物在碳循環裡扮演的角色。
 
3樓Engineer Your Future是2014年底館方為了啓發青少年的工程夢而打造的專區,這裡所有虛擬遊戲緊扣人類未來生活,大型手遊般的螢幕觸控裝置,例如「電力設計網」遊戲是運用化石燃料、風力發電及核電為手機、電燈、乾衣機、熱水瓶等運送電力,操作者先把家電所使用的能源管線配置好,一旦ready即可輸電運轉,當某個能源電力負荷過大時得迅速將管線轉開,否則家電就燒掉了!另有個與科學家相關的區域,展示電腦裡有科學家的訪問與其他問答,遊客可利用麥克風錄製問題,或是留下意見與科學家互動。2017年度推出付費360度VR體驗遊戲,帶上視覺裝置成為膠囊太空艙駕駛與英國太空人皮克(Tim Peake)漫遊浩瀚宇宙的奇妙旅程,據說太空人皮克本人也玩過這個遊戲,證實十分貼近他親身太空經驗。

 
數位互動科技讓艱澀的科學變得平易近人

雖然科學博物館近來被質疑,面對氣候變遷這類真正影響人類生存的大問題空有製作精美的展陳,卻未盡到給予大眾當頭棒喝的責任,整體來說,英國的博物館真正落實「寓教於樂」,不斷嘗試AR、VR、電腦互動遊戲及手機APP遊戲等各種有趣且簡單易懂的數位互動科技,將艱澀科學變得超吸引人,從阿波羅10號到第一台蘋果電腦,從1870年印刷機到2017年的3D列印,穿古鑿今,著實讚嘆日益精進的科技為人類帶來便利生活與幸福感,說不定未來影響人類的偉大工程師就在參觀科學館的當下受到啓發!想想台糖博物館裡展陳的文物時空凍結了,它存在的使命究竟是啓發還是緬懷,該呈現的未來又是什麼樣貌?期待糖業博物館擁有精彩的未來!

 

封面故事

編輯室報告

專題報導

糖情outlook

專欄

繽紛生活

業務特寫

資訊補給站

  • 買東西
  • 找據點
  • 會員區
  • 住台糖
  • fb分享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