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專題報導-「泰」夢幻 訪孔敬科學園區 省思循環經濟新作為


5月號 2018 May
專題報導-「泰」夢幻 訪孔敬科學園區 省思循環經濟新作為
台糖公司董事長率領生技團隊赴泰國參訪兩儀集團,考察循環經濟模式

文/生物科技事業部 黃民生

3月7日從曼谷到孔敬Khon Kaen,飛機緩緩從高空降落孔敬機場的一刻,窗外底下俯瞰高原的蔗田縱橫連陌,點綴著片片屋頂、移動的汽卡車,兩片小湖泊,沒有看到工廠的煙囪,也沒有看到金光反射的太陽能板。


台糖前輩赴泰指導 泰國躍升世界第二大砂糖出口國

40幾年前台糖公司退休的前輩陳嘉樹先生跨海到泰國孔敬工作,嘉樹前輩來此教導泰國兩儀糖廠有關資源盤點、汁汽利用、提升熱平衡與能源及鍋爐效率。由發電機使用再到汽電共生,當時這是最新的技術(State of arts),半世紀前沒有人會想到這個科技對世界糖業的改變何其壯闊偉大!農業的加工廠從此全盤改觀,全世界的糖廠從此脫離對河流用水、燃媒與燃油的依賴。
 
在過去所有糖廠都建在河邊或是海邊,泰國糖業的小糖廠都在能源與水資源匱乏的邊緣而無法賺錢,更無法擴大規模;在這貧瘠缺水的高原上,經濟作物只有耐旱的鐵五穀甘蔗可以種植存活,但是榨蔗製糖需要消耗大量的水源與能源,在技術限制的瓶頸下,經濟與農業無從快速發展起來,光是買燃煤的錢就是沈重的負擔,還有看天吃飯的水資源不穩定,生產出來的砂糖還不足國內所需,每年都要向臺灣的台糖公司購買砂糖應急。
 
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熱效率提升技術就是汽電共生,得到此技術後,糖廠整體熱效率從最高的25%左右,一舉提高到80%以上;36年前我還是小鍋爐工程師時上過陳嘉樹前輩的課程,他親口告訴我在泰國應用此技術後,原本燃料不足要買煤來補充蔗渣的不足,使用此技術後蔗渣只須燒一半就足夠糖廠的能源消耗,剩餘一半蔗渣為進廠甘蔗量的百分之13左右,可發電售出或是將剩餘蔗渣賣給農民,每年光是賣好幾萬噸的蔗渣給農民當肥料、飼料就是一筆可觀的收入,這也是泰國兩儀糖業CO-GEN廠售電的濫觴;泰國的糖業也由此快速發展,造就世界上最有競爭力的產糖科技技術,糖廠也開始賺大錢,規模也越來越擴大,滿足泰國國內需求,還大量輸出砂糖。20年前泰國已躍升為世界第二大砂糖出口國,而兩儀糖業為泰國第一大糖業公司,佔該國出口的一半。當今的兩儀糖業已經是東協最大的糖業集團,打遍世界無敵手,為世界第四大,僅次於德、英、巴西三國,但秉承資源循環利用,也就是循環經濟的理念,單就孔敬科學園區內全蔗利用,照顧當地6000多戶農民,甘蔗簽約後先付錢幫忙買農具設備,改善當地農民生活,點點滴滴都可看到台糖公司的影子。40年前兩儀糖業低調做慈善事業,相關報導提及兩儀糖業高層感謝台糖公司的前輩赴泰國提供技術協助,但40年後愈來愈少人提及這段歷史淵源,這段科技的秘密便埋入歷史中少有人知曉了!

 
孔敬科學園區 循環經濟的模範生

孔敬科學園區MPPK光是原料糖廠年壓550萬噸左右甘蔗,日壓4萬噸甘蔗,其所需之水量每天有3萬噸是源自甘蔗經壓榨,再蒸餾後所形成的乾淨水,不僅不依賴其他水資源的補充,甚至還有剩餘的水。在世界糖業的立體座標上,兩儀糖業的經營理念極為特殊,它之所以能取得巨大的成功,便是因其承襲獨創的「零浪費」循環經濟模式。走筆至此身為台糖人就不可妄自菲薄了,印證董座每每苦口婆心提及要資源盤點,循環再利用,就是由此從「心」做起,而台糖公司的企業文化與技術早就有農業立社、資源再利用、循環經濟的DNA。
 
兩儀糖業的糖廠無論在世界的哪個地方,都不再是人們眼中的排汙大戶,而是環保綠能工廠。俯看兩儀糖廠的園區內,最吸引眼球的是滿載甘蔗的大貨車,每天超過千輛進出,而眼前有將近20多輛,分成3列依序開進廠內,接力把甘蔗倒進餵蔗台。從高高的煙囪中冒出來的白煙,並非燒蔗渣產生的廢氣,而是蒸餾酒精所排出的水蒸氣。如以1000萬噸的甘蔗為例,總共會製造約250萬噸的蔗渣,除了自身原料糖廠耗用能源自給自足外,估計大約會產生130萬噸的蔗渣剩餘,當柴燒的話,每年約可產出高達130~150 KW的電。有時候電用不完,就賣給電廠。兩儀在泰國設有6座電廠,發電量高達400兆瓦。一度電賣5泰銖的話,一年可以額外為糖廠「補貼」2億泰銖(約台幣1.8億元)。蔗渣除了供應發電,部分則轉做生產高品質的蔗木板,有益於減少森林的砍伐。
 
與糖廠一牆之隔的酵母廠,同樣是兩儀集團布局循環經濟中的一員,它利用的是甘蔗榨完之後剩餘的廢糖蜜,生產出高活性的乾酵母,用於麵包發酵、或是飼料添加物的酵母粉。用循環經濟的眼光看甘蔗,甘蔗渾身是寶,除製糖以外,蔗葉可作養牛的飼料,蔗渣可用於發電與建材,廢糖蜜可用於生產乙醇和酵母,濾泥則可變身有機肥。一蔗多吃,延伸產業鏈的生產模式,無疑大大提高了甘蔗的附加價值,同時減少碳排放,保護了自然生態。
 
同時在兩儀集團總部與糖廠中看到牆上的看板與獎狀,「CSR(企業社會責任)是兩儀集團最大的亮點,」連現代行銷學之父科特勒(Philip Kotler)在2016年的新書《新東協.新思路(Think New ASEAN)》中提到兩儀糖業,兩儀最寶貴之處除了在於將甘蔗從頭到腳「全株全蔗利用」的循環經濟,更在於讓蔗農也嘗到了甜頭。兩儀與蔗農簽訂收購協議,破天荒採取預付款和補貼,讓蔗農無須擔心資金,只需專心種植甘蔗。兩儀更大方分享自家的研究成果,幫助蔗農進行病蟲害的防治,並引入先進國家技術,引導蔗農「科學種蔗」。
 
在「泰國4.0」的國家計畫中,高效農業與生技、食品創新均是重要一環,兩儀做為糖業老大,也躬逢其盛的成為泰國當地的領頭羊。眼見為信,董座常常提及的循環經濟典範,原先認為這是我的夢想,但夢想與理想是一致的,而且看到了現實的具體例子。雖說我看到了現實很興奮,但很快就被任務的重擔壓得喘不過氣來!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是時候將循環經濟的夢想轉化為現實

兩儀糖業因為是泰國代表性的糖廠(Tailand Sugar Corporation),所以擁有和台糖一樣的英文縮寫TSC,如此的歷史淵源縈繞在我腦中徘迴不去!從泰國曼谷回臺灣桃園的飛機上,3個小時的旅途省思中記下這一段:產業科技的進步是走走停停,經過一段時間50年或是一百年,就一定會有巨大變革的力量促發產業重整、洗牌與變革,新的典範也因應而生;誰能抓住這個機會與關鍵就能生存發展,關鍵的思潮與科技是偉大的創新或是破壞式的創新,前述糖業在1960到1970年代汽電共生系統用之於糖廠,我認為這就是了!
 
走過半世紀後的現今,產業早已翻天覆地的改變,當時全世界的砂糖產量不到8千萬噸,現在全世界的砂糖產量多出了1億噸;常聽董座談循環經濟系統觀念,對一個公司來說,整體系統要有一個共同的理念,簡單對社會國家有公益性、有影響力,因為有共同的目標,我們也才能擬定短、中、長期的策略計劃,有策略才有路線圖,我也深深認同感覺是到時候了;循環經濟的思潮不得不爾!更何況禮失而求諸野!我們台糖公司文化中就有循環經濟的DNA,在泰國的兩儀糖業看到了現實。
 
歷史是宏觀的大趨勢,無法逆轉但總是沒有停下腳步來!而夢想與理想是一致的,原本認為夢想是遙不可及的,但人生定要勇敢的去追夢。3月9日曼谷機場飛行到桃園機場,穿梭機捷到高鐵,團隊抵嘉義高鐵站已是23:09,解散返家後凌晨1:15都在網上互道平安抵家門。真感謝公司長官給生技團隊機會一同征戰海外!人生是值得付出的循環,且能成就他人與成就美麗事業的旅途!  


封面故事

編輯室報告

專題報導

糖情outlook

專欄

繽紛生活

業務特寫

資訊補給站

  • 買東西
  • 找據點
  • 會員區
  • 住台糖
  • fb分享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