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封面故事-台糖亮點 點將錄-觀察潮流垃圾變黃金-牡蠣殼投資專案


1月號 2019 Jan
封面故事-台糖亮點 點將錄-觀察潮流垃圾變黃金-牡蠣殼投資專案
受訪人:牡蠣殼投資專案經理黃民生
文:企劃處 葉怡汝、秘書處 薛舒尹
 
 「我的想法從小就和別人不一樣,越是沒有人做我越要去做。」黃民生的開場白清楚道出了他執行牡蠣殼投資專案初衷。確實,牡蠣殼這種難以處理的廢棄物容易孳生蚊蠅,其所產生的惡臭更讓人避而遠之,且回收後的附加價值低,過去大部分多被任意丟棄。「以前為什麼無法成為產業?只有以地下工廠加工存在?因為大家都看不起,又髒又臭,不知道資源的可貴」黃民生說。
 
話從蜆殼處理說起
 
當初黃民生的牡蠣殼回收應用靈感,緣起於當時用來萃取台糖蜆精的殼。當時廢棄的蜆殼是採用掩埋方式處理,他曾接洽相關廠商,但該廠商卻告知蜆殼太硬無法燒成粉末作為雞飼料添加,其附加價值不如牡蠣殼;直到公司生產蠔蜆精,牡蠣殼循環經濟商機再次引起黃民生注意。在黃董事長上任後,拋出生技材料循環議題之後,黃民生提出甘蔗渣等6個材料選項,其中牡蠣殼的選項與黃董事長的理念不謀而合。
 
「臺灣獨特的牡蠣養殖方式與剝殼制度,而又因台糖的生技產業也正積極找出路轉型,剛好有這個生技材料項目,故堆砌成牡蠣殼建廠本身就是循環經濟與在地連結創生的典範,這一連串時機的巧合才正是我們積極投入的原因。」黃民生語氣堅定的說著。
 
投資專案評估初期,法令規章及居民反對是最先遭遇的困難點,牡蠣殼回收加工係屬於新型態產業尚無前例可循,幾經波折後最後選擇生技事業部鄰近的乙種工業用地,因此解決廠址環評問題。另,居民擔心牡蠣殼廠蓋在住家旁造成污染,台糖對症下藥,增加與地方意見領袖及居民溝通的深度與次數,強調廠房整體規劃是委由工研院依據最嚴格的環境生態評估後設計而成,生產過程會符合法令規範,以消除居民環境污染疑慮。
 
觀察潮流不設限迎著浪頭創新業
 
現為牡蠣殼投資專案經理黃民生曾參與台糖小港精煉糖廠及大林生技廠等重要建廠工作,也曾外派德國受訓,紮實的建廠經驗加上工程師務實性格,其磨練出來的韌性,對於迎面而來的種種挑戰,永遠保持樂觀。他說:「創新產業無法用傳統產業的思考模式面對,一切都是未知,應反求諸己,尋找對的合作伙伴與團隊,將這個專案看作促成與地球為友的良善,秉持這個信念,關關難過關關過。」
 
「在107年8月時一度想放棄,但823水災猛然警醒,又看到已有公司在做蚵架回收成生質燃料,產業已經在做循環閉迴路了。」黃民生告訴自己,面對問題,調整好自己心態,以終為始,樂觀以對。
 
大數據整合供應鏈農業復興前景可期
 
牡蠣殼投資專案建廠第一期是將廢棄牡蠣殼回收、加工製成碳酸鈣,並應用在肥料、飼料、建料及造紙材料等;黃民生說原料溯源管理需與牡蠣養殖戶地方農政單位及漁業署合作,以大數據整合國內養殖戶與洗蚵場業者合作,建立原料供應鏈;產出端外與飼料公司、飼料公會合作,內部則與畜殖事業部、砂糖事業部、農經處合作。未來還可進一步擴展應用在保健食品、美容保養品與醫藥原料上。
 
關於「牡蠣殼循環利用之機制」,幾乎從無到有建立起來,從養殖到肉、殼、棚架等所有資源再利用,由農漁業開始,取代挖礦破壞自然的方式,即將在建廠完成,成功產出原料後啟動。令人振奮的是,牡蠣殼加工廠專案目前除了內部專案人力以外,還增加了策略合作夥伴—工研院,本案將借重他們6000人團隊,其中包含了1500位博士協助牡蠣殼建廠規劃。
 
農委會將減少廢棄牡蠣殼與再利用當成106年十大政績,天下雜誌報導未來十大趨勢之一是循環經濟,結合環境資源思考生活方式,全世界與學術研究都無法忽視的大潮流。在台糖投入牡蠣殼專案之前,每年西部沿岸產生6~12萬噸牡蠣殼剩餘,其中2萬噸仍是隨處丟棄,農民低價銷售窯燒混合成水泥建材,水泥生產過程中仍會排放二氧化碳等廢氣,隨著環保概念意識抬頭,資源再生應用成為顯學。
 
況且牡蠣殼用途廣且多元,除了碳酸鈣原料,依等級低至高可做為建材用料、肥料、飼料、食用級碳酸鈣等,「其中最有價值的部分,其實是『珍珠胜肽』」。黃民生拿出牡蠣殼,指著殼上發出彩色珍珠光澤說道。他說牡蠣殼加工不僅是台糖的未來,也符合國際潮流,是企業展現關懷世界與地球的責任,但首要任務,完成興建牡蠣殼加工廠即是地方環境生態改善之實踐,創造廢棄物附加值與當地就業機會,帶動地方產業升級。
 
後記:牡蠣殼生技材料廠,預定於今(108)年建廠完成。

牡蠣養殖生態產業鏈

編輯室報告

封面故事-台糖亮點 點將錄

專題報導

糖情outlook

業務特寫

專欄

資訊補給站

繽紛生活

  • 買東西
  • 找據點
  • 會員區
  • 住台糖
  • fb分享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