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編輯部
上月新冠疫情突趨嚴峻,臺灣全境升入三級警戒,不禁回想起去(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全球各產業無不受到衝擊,其中觀光旅遊相關行業受創甚深,臺灣自不能例外。根據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情報顧問服務網站〈從疫情看觀光產業數位發展機會〉一文中指出,臺灣旅行業業務損失超過90%,70家業者申請停業、解散;旅宿業因入境旅客大幅減少,前三季數據與去年同期相比,觀光旅館住宿人次減少超過300萬人,而全臺外國籍旅客總計比例僅16.9%,臺北地區也減少到4成以下;另外,在觀光樂園的入園人次方面,則衰退超過60%,再加上民眾減少前往熱門景區、人群聚集之處的行為與政府公布園區防疫最高人數乘載量限制,導致觀光遊樂業者在去年的第一、二季業績嚴重衰退。
面對如此劇烈的慘況,〈從疫情看觀光產業數位發展機會〉一文認為,觀光旅遊產業可利用數位科技提升服務品質,如讓遊客使用手機進行入住、行動支付、數位錀匙、餐飲預定等服務或推出線上虚擬行程吸引遊客。除善用數位科技外,另有業者指出,臺灣的觀光旅遊業可朝(1)聚焦主題,提出精緻有創意的短行程、(2)創造新的遊憩亮點與(3)新的服務體驗等三個方向來轉型並謀求生機。
本期封面故事〈I See,I Learn,I Present!〉蒐羅國內外有特色的觀光工廠、文創園區、文物館所規劃的主題課程、體驗活動、行程特色等加以介紹,告訴讀者這些業者如何藉由活動增加其品牌觀光價值與效益;同時告訴大家台糖公司的溪湖糖廠、尖山埤江南渡假村、東海豐循環園區、花蓮觀光糖廠、橋頭糖廠如何結合環境教育課程、自身獨特資源來推廣糖業文化,並使顧客不虚此行。我們認為,一個具有特色的景點,只要善用優勢和資源,便可衍生無限的觀光商機。
雖說值此疫情嚴峻時刻,你我都不能出外遊玩,但盼透過這期的封面故事的分享,能稍解宅在家不能出外遊玩的煩躁;同時我們的情緒應保持正向,不被新聞影響而心生恐懼,並照顧好自己的健康,待疫情過後,我們再大大消費,振興衰疲已久的百業,然後再依本期封面故事「按圖索驥」,通通給它玩個GO!
編輯室報告
封面故事
- 小課程,大亮點:不做傳統觀光客 要好玩更要長知識
- 不做第一,只做唯一:體驗活動百百種,我就是要與眾不同
- 糖廠是環教也是文化(1):用糖廠文化地景產生「互動」 探索溪湖糖廠的糖業文化
- 糖廠是環教也是文化(2):尖山埤環教在地化 守護淺山與埤塘
- 糖廠是環教也是文化(3):養豬場,和您想的不一樣,東海豐農業循環園區
- 糖廠是環教也是文化(4):環教於好山好水間 遊覽泊食一應俱全
- 糖廠是環教也是文化(5):橋糖環教多樣有趣「話糖畫糖」甜蜜蜜
- 獨家特色,精彩分享(1):繩結 DIY 憶起童軍訓練的樂趣
- 獨家特色,精彩分享(2):學習七寶燒課程 打造獨一無二的藝品
- 獨家特色,精彩分享(3):拔染印花手工扇 讓水交社吹起文青風
- 獨家特色,精彩分享(4):鉛字讓人重新認識文字之美 我的日星鑄字行新體驗
- 獨家特色,精彩分享(5):獨一無二泡麵新體驗 日清杯麵博物館
- 獨家特色,精彩分享(6):手沖咖啡體驗,我不再依賴便利超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