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封面故事—來市集、挖寶趣!-市集講故事—逛市集買好物、一探職人故事 實現對生活的美好想像


3月號 2022 Mar
封面故事—來市集、挖寶趣!-市集講故事—逛市集買好物、一探職人故事 實現對生活的美好想像

有趣的市集

文、圖/露西

一個成功的市集吸引人的條件,除了主題內容與具有特色攤位之外,其場域的氛圍營造及相關活動也是主要原因之一。近年來市集的蓬勃發展,各地商圈每到週末假日即推出五花八門的市集活動,每次都能吸引無數市集迷從各地來朝聖。

從源流已久的古老商業形式的買賣市集,至今因時代潮流而發展出多種不同類型,從原本只能逛的傳統早晚市,現在一到假日出現的各種小農食品、花草工藝或二手市集出現,大大改變市集的型態。近年來更以「生活創意、文創選物」這類活動最受大家喜愛,後來也衍生出類似跨國交流的文化市集、甚至是與大型展覽活動連結的市集等,熱鬧歸熱鬧但真正能讓人津津樂道、叫好又叫座的卻也只是少數。

喜歡到日本京都旅遊的人也許會留意到京都市內有許多歷史悠久的市集。許多國內專門籌劃市集的策展人都大力推薦京都規模最大的「百萬遍-知恩寺手作市集」,風雨無阻地於每月特定日子舉辦,把「手作」的職人精神發揮得淋漓盡致,不同型態的手工藝品、食品或咖啡、甚至是按摩,任何想像得到可用雙手完成的技能,都能在這個市集裡找到,也因此吸引了不少觀光客的青睞,別出心裁的手創商品攤位置身古色古香的寺院,來此一逛特別具有文化風味。

牧生活能維生嗎?但好像有越來越多的年輕創作者選擇投入這樣的擺攤行列。一位經驗豐富的市集籌備人給出答案:「對於這些選擇把擺攤當成職業的人來說,情感認同是他們最大的目的與收獲,這些創作者在與消費者面對面交流當中得到歸屬感。」因此不管是專職或兼職的攤主,幾乎都有共同的理念:「不在乎錢賺的多或少,在乎的是有沒有在擺攤生活中獲得自我認同。」相較之下,以往的傳統市集多屬單純的交易買賣,而今的創意市集演變成可在市集買東西、認識朋友或找尋靈感、進一步談異業合作及挖掘創意人才,而市集如今越來越受到民眾喜愛,成為感受不同生活魅力的所在。

創意市集從早期以臺北為活動密集核心,經過多年的播種耕耘以及翻轉演變,如今已是雨後春筍、百花盛開,每到假日便有各種不同類型的主題市集在各地舉行,吸引無數的創作者與愛好者共同參與。逛市集不單只是單純買賣,更像是來到生活理念的實踐所,在不同的市集可以認識擁有獨特風格的攤主、會發現觸動心靈的新舊事物、購得產地小農直送的當季蔬果,或者只是留下美好的節慶市集回憶。這麼多的市集活動,相信只要親身參與過一次,便會對現場的生命力與創造性留下深刻的感受,從此愛上逛市集的樂趣。

受到京都手作市集的影響,國內策展人也開始將市集規劃得更具地方特色、主題明確,並結合多樣性的企劃活動,成功締造了市集品牌及話題。例如曾經北中南接力的「大好青空市集」、臺北「簡單生活節市集」、臺南「森山市集」、高雄的蔬食「艸食祭市集」,以及各城市文創商圈或大型藝文空間的各式主題市集等等,每個市集各有特色,也各自聚集了不同的愛好者。

幾年前引起高度關注的「大好青空市集」,其創新的執行方式,讓北中南三地不同的主辦人執行出三種完全不同風格的市集樣貌,至今仍令文青市集迷們津津樂道。例如臺南舉辦的地點在正興街周邊,參加的民眾必須在窄小巷弄內穿梭,就像尋寶般尋找攤位,無形間拉近了人群與店家彼此之間的距離;而臺中則剛好相反,在大片的青空下辦市集,臺中人爽朗的性格在這樣的環境下似乎更顯自在;臺北則是選在陽明山麓舉辦,囊括音樂、酒水、咖啡、好食、體驗、插畫、藝文和選物,讓大家用最輕鬆的姿態,追求生活中的美好氣氛,享受屬於自己的愜意。

2006年12月開始在華山文創園區舉辦首屆的「簡單生活節Simple Life」則以音樂人為主角,結合音樂表演、農學製品、講座論壇及創意市集等多元的方式,是國內首場以生活型態為主題、呈現臺灣生活風格的大型市集活動。從獨立音樂平台StreetVoice(街聲)為出發點的簡單生活節,創辦人認為想要簡單生活,就是要回歸初心。「專心致志,簡單生活」即是呼應這個活動的核心理念。也因為如此明確的目標設定及豐富且縝密的規劃內容,加上每年的主題不同,即使須購票入內參加仍有不少鐵粉支持。根據統計,直到2016年轉型為止,10年間累計超過20萬人次參加,可說是文青們每年年底最期盼且要呼朋引伴參加的市集活動。

而甫獲得「2021年度最佳概念展演活動」的「森山市集」,自2019年起連續3年在臺南美術館2館戶外廣場舉辦,除了一年比一年來得精彩之外,參與的人數更是年年爆棚。策展人表示,當初日本建築大師阪茂設計美術館時,特別將眾多階梯連動著戶外展演舞台,因此在規劃市集時便利用此種特性,營造「海拔」概念,打破市集總在平面舉行的刻版印象,「讓更多人發現市集是可以立體的,更重要的是它有城市的樣子。」而3年來所邀請的優質品牌,包括美食、生活選物、手作工藝、音樂展演等,每一次的規劃,策展人都將重心放在參與感,邀請各領域的藝術家設計不同的展演活動,希望逛市集不只是單純的消費,而是能拉高親身參與的互動度。「森山市集就像法國亞維儂藝術節的縮影,走逛時彷彿進入不同聚落,參與互動表演。」然而市集的策展團隊年年費盡心思,期望打造更具有國際水準的市集盛典,也成為近年來臺南秋末最令人期待的「登山」購物活動。

同樣引起熱潮話題的還有高雄愛河河畔「艸食祭」蔬食主題市集。主打「無肉主義」要讓大家對蔬食料理改觀,主辦單位特地邀請許多原是葷食的知名餐飲品牌,特地研發設計專為這場市集打造的限定版無肉料理,讓前來參加的民眾體驗創新的飲食文化,了解蔬食料理也可以好吃又時尚;而搭配世界地球日的環保主題,也邀集了許多環保理念的手作品牌及植栽、生活選物等,風光明媚的愛河畔及藍天綠蔭下的優閒風情,加上美麗高質感的攤車行列,好逛、好吃又好看,難怪2020年第一次推出便數萬人次前往捧場, 堪稱是全臺最大最美也是最成功的蔬食市集。

除了在城市平地舉辦市集外,近年來也有許多利用山林海邊、獨特戶外地形所舉辦的市集成功引起關注及締造佳績。例如去(110)年11月在疫情稍微緩和之後,號稱海拔最高市集的「小森一點」森林藝術市集在阿里山舉行,為期3日的活動,以「天然森林」作為美學場域,在季節變換中探索阿里山的藝術、生態。策展單位將平地逛遊市集與城市日常體驗移至阿里山上,讓人們能以嶄新視角穿梭於木屋攤位與山林間,從不同角度觀看森林,滿足想要擁抱自然的渴望。同樣是林務局舉辦跟森林有關的市集,選擇辦在大都會臺北華山文創園區的「森林有市」則是完全不同的定調:將各式國產木竹材製之文創商品、家具、建材,以及森林經濟產物搬到市集會場,讓城市生活的民眾能更容易貼近自然並從中學習林業及保育知識,發現森林中的趣味。

都會區舉辦節慶主題性市集能吸引遊客攜家帶眷前往,像是好玩有趣的萬聖節及聖誕節市集會見到許多家長帶著小孩參加,感受一下異國節日氣氛;單一飲食項目的市集(例如茶市集、咖啡市集、甜品控市集等)則是吸引相同愛好者前往品嘗;去年在臺北圓山花博舉辦的「小小市集」則不同於一般親子市集而是更適合家有嫩嬰、小小孩的爸媽們參加;而已經辦過4屆的山間書展市集「書市野餐日」由獨立書店聯手生活選物加入戶外生活元素,雖然一開始只是小眾參與,但幾年下來也漸漸創造出好口碑及累積不少的擁護者。

對許多人來說,逛市集是一種「具有體驗感的生活方式」。市集所營造出的氛圍,以及創作者手作的情感、商品的獨特性,都是消費者追求的理想。國內市集發展至今,早已從大雜燴式的綜合型態轉變成主題式活動,並且逐漸深度化。現在民眾逛市集,除買商品外也想了解產品背後精彩的故事,在市集美好的販售氛圍裡,實現對美好品味的想像。雖然目前市集已多如過江之鯽,但只要主辦單位用心打造獨一無二的故事,集結有質感的品牌攤主,讓參與活動的民眾都能從逛市集中,為平淡的日常增添一抹繽紛的色彩。

編輯室報告

封面故事—來市集、挖寶趣!

業務特寫

糖情Outlook

資訊補給站

專欄

專題報導

繽紛生活

  • 買東西
  • 找據點
  • 會員區
  • 住台糖
  • fb分享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