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封面故事—全糖的城市,400年的府城-臺南400年:從熱蘭遮到大臺南(1624-2024)—府城400年蛻變簡史


2月號 2024 Feb
封面故事—全糖的城市,400年的府城-臺南400年:從熱蘭遮到大臺南(1624-2024)—府城400年蛻變簡史

鄭成功趕跑荷蘭人,在臺延續明朝正朔(圖為鄭成功像,張軒豪攝於臺南市鄭成功祖廟)

文/編輯部 資料整理 、圖/123RF、張軒豪

2024年,是臺南市建城400年的年份;400年的起算方式是自1624年荷蘭登陸臺南開始算起,這座承載臺灣歷史沉澱的城市,經歷荷據、明鄭、清領、日治、戰後等五個時期的歷史洗禮,見證著臺灣的興衰、變遷。這座城市承載著多樣的文化、建築和人文景觀,每一個時期都留下了獨特的城市發展特色。

荷據時期(1624-1662):貿易轉運站與先民立身地

1624年,荷蘭人無法占領明帝國所轄的的澎湖當作貿易的轉運站,在明帝國官員的建議下,轉往大員(臺灣舊稱)占領今日臺南安平區的地方,並建立了臺灣第一座最早的西式堡壘—奧蘭治城(Fort Orange,紀念領導反抗西班牙統治奧倫治親王威廉);1626年,改稱熱蘭遮城(Fort Zeelandia,「海中之陸」的意思),是荷據時期的行政、軍事與商業中心,也是重要的貿易轉運站。

荷蘭人除了在臺南安平區的建立熱蘭遮城外,1625年時,向新港社原住民購換臺南赤崁一帶的土地,設商館、建市街,並命名為普羅民遮市街(Stad Provintia),以紀念荷蘭獨立時的七省聯盟。1653年時,荷蘭人為了加防禦,在赤崁的沙丘上建立了普羅民遮城(Provintia),也就是我們後來所熟知的「赤崁樓」。

在荷蘭統治的38年間,荷蘭人從唐山引進大量漢人來臺開墾,發展農業。早年先民來臺,是先從安平入港,再經臺江內海至普羅民遮城「大井」附近的渡頭附近上岸,因此有人稱此地為「大井頭」;「大井頭」其名原意是「大井邊的渡(碼)頭」,但也有人指稱「大井」本身。

「大井」位於現今臺南市民權路與永福路口,至於何時有「大井」,說法莫衷一是,有人說,是鄭和下西洋時,曾來此取井水;也有人說荷蘭人在建普羅民遮城時,怕有火災,所以在此鑿了個井;或者是荷蘭人開發普羅民遮市街時所留下的水源遺蹟,筆者以為,這是較為合理可信的說法。

以「大井頭」為起點的普羅民遮街,自荷蘭時期至清末,一直是臺灣商業重心,當時的市街是按照行業分段命名的,如竹仔街、鞋街、帽仔街、箍桶街和草花街等,這是荷蘭人在臺灣建立的第一條經過規劃的歐式街道。

然而自清乾隆以後,臺江內海逐漸淤積,至清末,安平與臺南已陸地相連,原先「大井」附近的港埠功能消失,然而大井的存在,是地理變遷與發展的最好證明。

明鄭時期(1662-1683):鄭經建東寧 漢人政權的中心

1661年,國姓爺鄭成功率領大軍,從金門料羅灣出發,越過黑水溝,經鹿耳門再入臺江內海,先成功地占領普羅民遮城,再兵分海、陸兩路,攻打熱蘭遮城,經過9個月的封鎖、攻擊,終於迫使荷蘭人離開臺灣,而明帝國的國祚也得以在此延續,改普羅民遮城為「東都明京」並設「承天府」。鄭成功逝世後,其子鄭經繼位,改「東都」為「東寧」,因而有學者稱鄭經的政權為「東寧王國」。

鄭經繼位後,以臺南為中心,分向北、東、南3路向外屯墾,因而臺南地區留下很多兵民合一「屯田」的地名,如新營、林鳳營等,為米、糖、漁、鹽等產業發展紮下深厚的基礎。此外,鄭經也致力於國際貿易的發展,據歷史學者李筱峰的研究,鄭氏政權當時以日本、菲律賓為主要貿易對象,英國更與東寧王國簽定正式協議,在安平(熱蘭遮城)設立商館,依協議,東寧王國向英國輸出蔗糖、鹿皮,輸入軍火、棉布等物,而這使得安平一直扮演著自荷蘭時代以來遠東貨物的集散地角色。

對於承天府的經營,鄭氏興市肆、築廟宇、建新街,劃分東安、西定、寧南、鎮北四坊,因此,「承天府四坊」為漢人政權最早的行政區域,也是鄭氏政權的中心。

鄭氏政權奉明為正朔,於承天府(今赤崁樓)旁的西定坊建立寧靖王府邸(今大天后宮),讓明寧靖王朱術桂得以居住,後施琅攻臺,鄭氏大敗,朱術桂聞訊不肯降清,於此上吊自縊。而在施琅登陸臺灣後,基於寧靖王府邸在政治上有重要的象徵地位,便設此府邸為鄭克塽受降處,還設立「平臺紀略碑」以資紀念。之後,施琅認為攻臺順利是受媽祖保祐,於是上奏康熙帝,加封媽祖由「天妃」升為「天后」,此王府也被改為「大天后宮」。順帶一提的是,臺灣民主國第二任總統劉永福曾將此作為「總統府」。

清領時期(1683-1895):一府二鹿三艋舺

鄭克塽投降後,反清勢力瓦解,這使得清帝國對臺灣失去興趣,因而有「收澎湖、棄臺灣」的計畫。但施琅向康熙上呈《臺灣棄留疏》,力諫臺灣之戰略價值,才使臺灣正式成為大清版圖。

清廷雖將臺灣收入版圖,但卻施行不築城政策,認為臺灣海防天險,無須建城以防外患,再者,臺灣多內亂,如果建城,被叛亂者占,反而難攻打,因此,雖設治經營,卻未築城。直到朱一貴事件後,才開始建城,後再歷經木柵竹圍城、三合土城、擴建外城等階段,臺南府城城郭規模更顯宏偉完備。

清領時期的臺南,日漸繁榮,除原來的安平港外,位於鹽水的月津港,也成為繁忙的商港;而至清末,串聯大臺南的臺江內海,卻逐漸淤積陸化,形成河道蜿的「五條港」,便促成許多郊商、港口與廟宇結合的人文景觀,像迓媽祖、做16歲、藝陣、小吃文化也於此時期發展起來;清乾隆、嘉慶年之後,民間產生「一府二鹿三艋舺」說法,說明府城的繁榮與首要地位。當時的府城以大街與十字街為主要商業街道,臺灣道署、臺灣府署以及臺灣縣署為行政中心;各城門對外道路陸運匯集至大街,五條港則成為水運樞紐,而馬兵營、總爺街、銀同里、考棚口、經廳口街、縣口尾等街道地名,則見證臺南作為全臺政治、軍事、文教與經濟首府之所在。

在安平地區方面,最知名的,莫過於「億載金城」。清同治13年(1874),牡丹社事件發生,清廷派沈葆禎來臺加強海防,在臺灣府二鯤鯓(安平)修建「二鯤鯓砲臺」,即我們所熟知的「億載金城」,在這之後二鯤鯓砲臺在清法戰爭和乙未年(1895年)劉永福抗日時,都曾對敵砲擊而發揮了其防禦外敵的功能。

日治時期(1895-1945):刻劃現代化都市紋理

1895年,臺灣被日本統治,臺南成為日本統治下的現代化城市之一。這段時期,臺南進行了大規模的城市改造,建立了許多現代化建築,同時也受到日本文化的影響,形成獨特的文化融合。

日人領臺後,於明治44年(1911)年,實施市區改正計畫,拆除與保留部分舊城牆,設立臺南火車站與站前圓環,形成五條道路朝向大正公園(又稱綠園,今湯德章公園),形成特殊的都市紋理,同時開闢新運河取代舊運河,讓海外船隻可直接到達市區中心,並連接安平港與臺南市區,不僅如此,還規劃新興商業特區—臺南末廣町。

末廣町,也被稱為銀座通。昭和2年(1927),末廣町商家成立「店鋪住宅速成會」,決定興建連續的店鋪住宅,在商店街南北兩側建造3至6樓的鋼筋水泥建築,建築風格採折衷主義式,並保留「亭仔腳」的特色,道路則拓寬至22米,成為當時臺南最大、也是第一條經過規劃的現代化商業街道。該區代表莫過於近年來非常紅的「林百貨」。

臺南運河與末廣町的開通,使得臺南的交通中心、行政中心、商業中心,透過大正町(今中山路)、末廣町 (今中正路)將這三者串連,成為日治時期臺南市的主要空間結構,並影響日後臺南市的都市發展。日治後的統治重心,因地緣上的考量,遷往較靠近日本的臺北,但臺南豐厚的歷史文化,始終是全臺的「文化首都」。

戰後發展(1945至今):文化、經濟、科技與觀光

1945年臺灣光復,日治時期的「臺南州」分別改為臺南縣與臺南市,其中臺南市為省轄市,從而與臺南縣分離;此時期,發生228事件,不少臺南市仕紳受到牽連;此外,政府於臺南市週遭闢建許多眷村,安置大陸同胞,也為臺南市飲食文化增添不同的色彩。

1950至60年後,臺南市先後於仁和、安平工業區發展輕工業。1970年至2000年,市地重劃後的第四期的竹篙厝區與第五期的安平區,成為臺南城區擴展的主要地帶。2010年,臺南縣市合併為直轄市。2024年,臺南市紀念建立建城400年。

如今的臺南市,不僅是文化首都,也是科技、綠能產業聚集地,而小吃、觀光在臺南市刻意城市行銷下,近15年來也蓬勃發展,吸引無數遊客前來,如藍晒圖文創園區、風神廟、水仙宮市場、臺灣文學館、林百貨、國華街、正興街、神農街等。

今年2024年是臺南建城400年,臺灣燈會「龍耀臺南」也將分兩區,分別在臺南高鐵站區和安平區舉辦,因此,可以預見 2024年的臺南,將會是熱鬧的一年!在臺南的城市發展歷程中,每個時期都留下了獨特的印記,呈現出城市的多元性和歷史深度。儘管歷經風雨,但臺南依舊保留著悠久的歷史和獨特的文化底蘊。

參考資料

1、蕭瓊瑞(2011)。臺南的發展脈絡。臺南:文化、生活的城市(頁31-33)。臺南市政府文化局。

2、曹婷婷(2014)。府城。老時光:從安平到舊城區。臺南市政府文化局。

3、李筱峰(2015, March 9)。從鄭氏政權到蔣氏政權。李筱峰教授個人網站。

https://www.jimlee.org.tw/article_detail.php?SN=9252&currentPage=10&AtricleCategory=2

4、曾國棟(2023)。歷史軌跡—從熱蘭遮城到臺南府城。臺南市政府文化局。

5、大天后宮。維基百科:https://reurl.cc/WRRZn7

6、一府二鹿三艋舺。維基百科:https://reurl.cc/WRRZ65

7、二鯤鯓砲臺。維基百科:https://reurl.cc/2zzkX9

8、臺南縣。維基百科:https://reurl.cc/L44zvX

9、臺南市。維基百科:https://reurl.cc/g44yvR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ndex.php?curid=1980139

編輯室報告

封面故事—全糖的城市,400年的府城

專題報導

業務特寫

糖情Outlook

專欄

資訊補給站

繽紛生活

  • 買東西
  • 找據點
  • 會員區
  • 住台糖
  • fb分享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