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封面故事—在地糖廠在地名?那可不一定?-【台糖總廠制與大廠制】從地名與時代的更迭,看糖業之變革—麻佳總廠


5月號 2023 May
封面故事—在地糖廠在地名?那可不一定?-【台糖總廠制與大廠制】從地名與時代的更迭,看糖業之變革—麻佳總廠

昔日的麻豆糖廠,今日的總爺藝文中心
昔日的麻豆糖廠,今日的總爺藝文中心(陳建龍先生  提供)

文、圖/編輯部 資料整理

 在地糖廠在地名?那可不一定!比如說,在台糖公司實施大廠制的時期,就有一間合併兩家糖廠的「麻佳總廠」。當時的「麻佳總廠」是麻豆糖廠和佳里糖廠兩間糖廠合併而成,可是麻豆糖廠與佳里糖廠,是臺灣光復後的稱呼,它在日治時期則叫「總爺製糖所」,而佳里糖廠則是「蕭壠製糖所」。為什麼會這樣呢?且讓我們說說它的故事。

麻佳總廠的前世今生

我們先從麻豆談起。麻豆早期為西拉雅族部落「蔴荳社」的所在,所以漢人稱其為「麻豆番社」。而「麻豆」(Mataau)在西拉雅語中的意思是「眼睛」(Mata)和「港灣」( au)的意思,所以當時荷蘭人在指稱「蔴荳社」時,會寫成「Mattau」或「 Mattauw」。

到了清領時期,清廷在麻豆區內擇了一地設立「總爺衙門」,因此人們就稱此地為「總爺」。日治時期,明治製糖株式會社在麻豆的總爺設了一間製糖所,就命名為「總爺製糖所」。

至於佳里,其舊稱為「蕭壠」或「蕭壟」,其音是西拉雅族部落社名「Saulang」之漢語音譯,意為「契約之地」,「蕭壠」一語有「河川曲流處」的意思。日治時期,明治製糖株式會社在此設立第一間製糖所,故取名為「蕭壠製糖所」。

1920年(大正9年),臺灣地方行政區域重新規劃並大改制,將蕭壠與佳里興堡合併,又因明鄭時期天興縣的縣治是「佳里興」,因而將蕭壠改名為「佳里」,並設置「佳里庄」,劃歸臺南州北門郡管轄,為郡治;1933年(昭和8年)12月升格為「佳里街」。戰後改設為臺南縣佳里鎮。

臺灣光復後,政府接收日治時期四大製糖株式會社42座糖廠,並於1946年(民國35年)成立台糖公司加以經營管理,台糖公司將一些糖廠改名,如總爺糖廠改為麻豆糖廠、蕭壠糖廠改為佳里糖廠。

1950年(民國39年),台糖公司,從一開始的一總公司四大分公司制改為「總廠制」,總爺糖廠作為總廠,下轄玉井、車路墘、三崁店、總爺、灣裡、蕭壟糖廠。

1958年(民國47年), 麻豆與佳里二廠合併,改稱為「麻佳總廠」;實施「大廠制」,轄有善化、麻佳、玉井、三崁店糖廠。

1974年(民國63年),台糖公司再改制,撤銷麻佳總廠,兩廠更名為麻豆糖廠與佳里糖廠,原轄屬之糖廠改由新營總廠督導。

1990年(民國79年)11月麻豆糖廠停閉,併入善化糖廠。麻豆糖廠辦公建築經臺南縣政府列為古蹟,計畫與善化糖廠共同開發經營,並改名為南瀛總爺藝文中心。目前部分廠區為總爺文化創意產業園區使用。

1998年(民國87年)佳里製糖工場停閉,併入善化糖廠,2004年(民國93年)由台糖公司台南區處接管,廠區部份現由縣府租用,作為蕭壠文化園區。

從麻佳總廠的前世今生,我們看見了台糖公司在經營上不斷地進行組織變革,為什麼台糖公司每隔幾年,就進行組織變革呢?讓我們從台糖公司承繼日治時期42座糖廠後,開始經營講起吧!

「分公司制」不合理 實施「總廠制」改善經營效率

臺灣光復後,直到1950年(民國39年)7月實施總廠制前,台糖公司承繼日治時期臺灣、明治、鹽水港、日糖興業四大製糖株式會社各廠管轄範圍,設置一個總公司與四個分公司加以運作,沿習舊制的原因在於每家製糖株式會社皆有自己的經營方式,一時之間難以熟悉,加上戰後初期的重點工作集中於廠區、土地與鐵道的清點、接收與修復,因此,沿習舊制是最好方式。

然而,經過數年的經營,分公司制不盡然符合效率的問題逐漸浮現,時任台糖公司主任秘書楊乃藩就表示 :

日人時代之四個會社,因經營各殊,彼此各自為政,自亦有未盡合理之處,如所轄糖廠之位置,不一定全屬鄰接,原料區及鐵道線等,亦多犬牙交錯,今既在同一公司統轄之下,自可泯除畛域,統籌調整,俾臻合理。又日人各會社因各自獨立,在組織上稍嫌龐大,亦係當然之理,而有待於簡化。

因此,台糖公司於1950年(民國39年)7月1日實施「總廠制」,其措施 包括:

一、撤銷四個分公司,改置臺中、虎尾、屏東、總爺、新營5個總廠,就近週遭糖廠同屬一區;臺東、花蓮兩廠改為總公司直轄。
二、原彰化、烏日、潭子、苗栗、竹山、恆春等6廠,或因規模較小,或因原料不足,均改為工場,併入附近之糖廠管理。
三、改組公司本部組織,原已逐漸擴充至具有秘書、人事、農務、技術、稽核、經濟研究等6室及財務、儲運、材料、業務等4處;至是又將經濟研究至及材料處、儲運處3單位取消,另成立企劃處,技術室改為總工程師室,其餘各處室仍舊。

此外,1951年(民國40年)1月起,又將稽核室取消,改設會計處,以期更能配合政府之主計制度。而原屬總工程師室之鐵道業務則劃出成立鐵道室,以處理日益複雜之鐵道管理業務。此後在各總分機構中,當有小部分之調整或增減。

曾為《台糖通訊》編輯之一的孫鐵齋,提出「總廠制」的評價,他認為有3項意義:一曰機構之調整,包含鄰近區域之糖廠合併及組織的簡化;二曰人事之調整,將取消機構的人才充實他處,提高工作效率;三曰原料區之調整,打破日本時代的會社藩籬,原料區採收之甘蔗由鄰近糖廠壓製。

換句話說,經此調整後,總廠與其餘糖廠平行,但需要對區屬糖廠負技術督導責任,因而使台糖公司整體成為「兩級半制」之組織;而「總廠制」的實施,不僅將分公司的權利收歸總公司所有,強化上下的隸屬關係,更重要的是對於各單位財務層面的控管 ,其重要性與影響性在此。

救亡圖存 奠定台糖「國中之國」基礎

然而「總廠制」實施後,並非一帆風順,尤其1953年(民國42年)至1954年(民國43年)間,因世界糖價低落、對抗作物增加,不得不廢止彰化、埔里、溪州(併入溪湖)糖廠,新營總廠、虎尾第二工場都暫停開工;又逢汽油使用日漸普及,原供應動力燃料用酒精銷路逐漸鈍化,臺中、蒜頭、橋頭等7所酒精工廠也跟著停閉。1954年(民國43年)6月,台糖公司裁員達5千6百多人,已來到「救亡圖存」的階段。

逢此救亡圖存時刻,台糖公司進行一連串的改革,包括:

一、 進行農務效率上的提升,包括蔗種新品種的推廣和育成、肥料的試驗和施用、機耕與灌溉的普及、土地改良和病蟲害的防治等等。

二、 開發新事業,活用廢止廠區,留用被裁退人員,如新竹廠及埔里廠改為飼料工廠、彰化廠成為蔗板工廠和種豬繁殖場、大埔農場成立種豬畜殖場、新營酒精工廠擴充為大規模酵母廠等。這兩項措施,使得台糖養豬事業興起,再加上新營擴充建廠計畫獲美援77萬美元的補助,使得台糖飼料品質遠勝過去所使用的豆餅,待到1956年(民國45年),經濟部正式將農業化工廠移交台糖公司管理,象徵台糖在專業領域倍受肯定,也為日後與美合作,共同合資「中美嘉吉飼料公司」奠定基礎。

隨著時間的推進,1960(民國49年)年代至1970(民國59年)年代中期,可謂台糖的「糖金年代」,對外,不僅對美銷售糖量達17萬噸創下新高,也先後與日韓簽訂長期銷售合約、爭取舉辦第13屆國際蔗糖技術學會、首批冷凍豬肉銷往歐洲等;對內,製糖年產百萬噸、完成製糖工廠10年更新計畫、廣設「台糖專櫃」推廣副產品、在高雄港設立糖業專用碼頭、出口金額年度冠軍等,至此,台糖公司在臺灣農業、畜牧、化工、交通、外貿甚至外交等領域,皆具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要說台糖公司是「國中之國」一點也不為過!

為達現代化企業經營標準,實施「大廠制」

1960(民國49)年代中後期,台糖公司為達現代化企業經營的標準,再次調整組織架構,於1967年(民國56年)在全臺劃設臺中、虎尾、嘉義、新營、麻佳、高雄、屏東等7個總廠,實施「大廠制」;而「大廠制」較之「總廠制」的具體變革,玆有5項:(1)依企業組織設立分工部門(2)權責劃分明確,達到專業管理(3)針對不同的組織實行精簡或加強,以求平衡(4)將福利及公關工作收歸同一單位負責(5)將小農場及小原料區化零為整,以遂行增產工作。

上述這5項的變革,使「大廠制」時期的總廠與所轄各廠之間的關係較實施「總廠制」時期緊密,不過,大廠制的改革效果,不如預期,自1969(民國58年)起,各總廠皆陸續改組分廠。1974年(民國63年),經過董監聯席會議後,修訂總廠及糖廠組織規定,至此,「大廠制」幾乎又回復成「總廠制」。自此之後,台糖公司一直不斷摸索權責劃分、分層負責的適切性,進行局部、小規模的改革。

受局勢影響 糖業帝國衰落 台糖積極尋求轉型之路

台糖公司的事業,在1975年(民國64年)前後達到巔峰,不論是植蔗面積、收穫蔗量、產糖總數或銷售糖價,皆有優異的表現。然而受世界政局回穩、能源危機解除、糖業市場衰退等因素影響,台糖公司所締造的糖業帝國逐漸衰落。

2000年(民國89年)前後,又受世界經濟自由化、全球化風潮影響,台糖公司又再一次組織轉型,朝多角化方向經營,將公司劃分區處與事業部兩大區塊;區處部分,負責土地開發、農場經營等業務,有些糖廠則轉型為觀光糖廠;在事業部方面,則設置砂糖、生技、精農、畜殖、油品、休憩、量販、商銷等8大事業部,因應變局。

2016年(民國105年)左右,受地球暖化、極端氣候影響,節能減碳與開發綠能經濟為世界各國致力的目標,再加上我中央政府國策為發展循環經濟,台糖公司配合政府政策,在太陽能、沼氣能源、畜殖場改建上,多所著力,斥資6.8億元改建東海豐畜殖場為「東海豐農業循環園區」,更於2019年(民國108年),通過BSI循環經濟國際標準的審查,成為全球第一家取得循環經濟國際標準查核聲明書的畜殖業者。

從麻佳總廠變化的例子,我們可以看到當台糖從「分公司制」、「總廠制」、「大廠制」,一路走到今天,曾風光過,也低潮過,但其強韌的生命力,使其至今仍然屹立不搖。

參考資料:

1、 麻豆區,維基百科:https://reurl.cc/Rv7mMr

2、 佳里區,維基百科:https://reurl.cc/GeqO0A

3、 東海豐農業循環園區:https://reurl.cc/AdWYZE

4、 臺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委託國立成功大學執行之《臺南糖業文化景觀普查計畫》:https://reurl.cc/0EeRy6

5、 張季熙(1958)《臺灣糖業復興史》,彰化:台糖公司。

編輯室報告

封面故事—在地糖廠在地名?那可不一定?

專題報導

糖情Outlook

業務特寫

專欄

資訊補給站

繽紛生活

  • 買東西
  • 找據點
  • 會員區
  • 住台糖
  • fb分享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