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高雄新市鎮第二期橋頭科學園區土地徵收,有機園區於110年12月31日結束業務
12月31日考量區處經管土地之區位、農場分布情形以及糖業博物館、橋頭資產課、綜合經營課、有機園區等部門均位處橋頭地區等因素,基於活化資產與提升行政管理效能,處本部遷移至現址橋頭糖廠。
10月台灣糖業博物館於4月30日正式成立。
04月30日組織再度改造,資產管理中心高雄區營運處改隸為本公司「高雄區處」。 整併原高雄營運處(63年設立)、高雄廠及旗山糖廠三單位。
10月01日組織變革,本廠歸併資產管理中心高雄區營運處(高雄市鹽埕區大勇路11號3樓)。
09月01日2月28日結束製糖, 7月1日改名「高雄廠」,自此糖業生產邁入歷史。
原高雄縣政府(後因縣市合併為高雄市政府)將廠區列為古蹟保存區,並指定19處縣定古蹟。
「高雄總廠」撤銷,改回「高雄糖廠」,原轄下三個糖廠改隸屏東總廠。
06月01日6月籌備成立畜殖場,興建種豬舍10棟、肉豬舍8棟,年產肉豬10,000頭。 7月擴大編制為「高雄總廠」,下轄高雄、車路墘、小港三廠。 10月底中央控制系統工程完工,壓榨量提升到3,400噸/日。
公司試行大廠制,本廠與「小港糖廠」合併改稱「高雄糖廠」。
07月01日易名為「橋頭糖廠」。
06月01日第一製糖工場壓榨室、清淨室、發酵室及倉庫三棟修復完成,開始製糖。
12月3月起全省製糖業務陸續完工,監理委員會結束, 6月1日改名「橋仔頭糖廠」,首任廠長由黃澤蓉接任,員工合計699人。
第一、二製糖工場製糖機械部分遭到支解,所餘設備遭盟軍轟炸摧毀,無法製糖。 10月25日台灣光復,11月成立台灣糖業監理組織委員會,12月1日起開始監理工作。 11月第二工場先行修復,開始製糖。
興建廠長、副廠長宿舍。
11月5日神社完工。 宿舍區內開始增建員工宿舍。
橋仔頭鑄物工場(台機公司前身)成立。
第二工場於1月開始製糖。 酒精工場成立,每日可生產96度酒精二萬公升,為台灣第一座生產酒精的工場。
9月15日五分車正式通車,車軌採30吋軌距,總長 63.2公里。
牛牽輕便車開始鋪設,為五分車之前身。
1月15日橋仔頭第一製糖工場正式壓榨,日壓200噸。 8月18日聖觀音銅像祀立。
台灣製糖株式會社橋仔頭製糖所第一工場成立,並於7月21 日舉行上樑儀式,為台灣第一座新式糖廠,跨出台灣產業工業化的第一步。
台灣製糖株式會社總社於東京成立,鈴木藤三郎獲選社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