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首頁 > 年度焦點 > 行動特輯 > 環境教育場所

環境教育場所

        台糖公司重視環境教育,轄下所屬的環境教育中心積極邁向課程多元化的規畫,期望藉由教育的力量,讓生活在這片土地的人民重新認識環境。


溪湖糖業鐵道文化園區(2016 年取得認證)

        溪湖糖廠創建於1919(大正8 )年,二戰結束後由國民政府接收,更名為「溪湖糖廠」。在文建會( 現文化部)、彰化縣政府及地方文史工作者等各界協助下,陸續完成糖廠建築、景觀文物及火車修復作業。

        溪湖糖廠的重要特色為動態保存的糖業鐵道,目前可動態行駛的車輛包括:346 號蒸汽火車頭、827 號及837 號柴油內燃機車頭、524 號軌道客車、152 號巡道車以及由蔗車改造的載客車廂等。每周固定行駛的346 號蒸汽火車頭,為全台最頻繁行駛的蒸汽火車,不僅吸引海內外的遊客駐足,更是糖業鐵道技術的傳承與延續的精神指標。



尖山埤環境學習中心(2017 年取得認證)

        尖山埤水庫於1936 年興建,提供新營糖廠用水,2001年新營糖廠關閉後,尖山埤水庫轉為發展觀光為主,成立「尖山埤江南渡假村」(2022年8月更名為柳營尖山埤渡假村)。不再支援糖廠製糖的尖山埤水庫目前除了休閒遊憩用途外,仍有防洪滯洪、生態保育與調節用水等功能,部分水域亦逐漸陸化為濕地,成為重要的生物棲地。

        尖山埤的發展歷程有著近代台灣糖業的興衰及產業轉型,過去配合製糖期曾進行空庫排砂,是全台唯一進行空庫排砂的水庫,水庫與新營糖廠間的水路亦可串起周邊社區聚落的關係。




橋頭糖廠文化園區(2018 年取得認證)

        橋仔頭糖廠於1901 年由日人所建造,為臺灣第一座新式製糖廠,是臺灣由獸力壓榨製糖進入現代化機械壓榨製糖的第一座糖廠,亦是臺灣邁向產業工業化的火車頭,當年建造之橋頭第一製糖廠, 正是臺灣糖業機械化的實驗室,其特有的建築、設備、景觀、歷史等糖業文化資源頗為値得現代完整保存,証明著臺灣糖業產業的興衰變遷。

        糖業的發展雖日趨沒落,糖廠舊址則與社區發展密切結合, 擁有特殊的文化背景,橋仔頭糖廠為臺灣由老式糖廠進入現代化製糖的第一座糖廠,更是臺灣工業化發源地,具有歷史文化重要的象徵意義。



花蓮糖廠環境教育中心(2021 年取得認證)

        製糖產業在早期臺灣經濟社會的發展歷程上扮演相當重要角色,從日本統治時期孕育出日式聚落文化、殖民歷史背後許多動人的灣生故事,到民國時期製糖工廠開工期間,周邊鄉野滿溢糖香、五分車穿梭於綿延蔗田的盛景。

        在光復鄉,花蓮糖廠是居民經濟來源、社群結構,乃至於地方發展、環境變遷的關鍵所在。為了讓上㇐輩的長者回憶時能有所憑弔、年輕㇐代的國人能了解臺灣糖業的歷史價值與存在意義,更能意識到糖廠之於在地環境的文化意義、環境教育責任,同時為實現傳承臺灣糖業文化的使命,花蓮糖廠轉型為觀光及環境教育中心。



台糖東海豐農業循環園區(2022 年取得認證)

        台糖東海豐畜殖場建立於民國1957 年,原為傳統舊式豬場,設備老舊、效率不彰,也面臨環保抗爭等問題。近年來台糖公司響應政府5+2 產業創新政策中的「新農業」與「循環經濟」政策,斥資6.8 億元改建東海豐畜殖場為「東海豐農業循環園區」,是全臺首座結合綠能、水循環、生物循環的農畜循環園區,與周邊環境形成「生產、生活、生態」三生一體之多元環境,水簾式豬舍參觀廊道是園區重要亮點之一,可近距離觀察豬隻在棟舍內活動情況,戶外則保留歷史建物,如辦公室、分娩舍、公豬舍、母豬舍、扇形豬舍,並由歷史故事影音介紹,讓參訪者更瞭解臺灣養豬產業的漸進發展及轉型的必要,作為環境教育及遊憩場所。


  • 買東西
  • 找據點
  • 會員區
  • 住台糖
  • fb分享
回到最上方